厨房里的“中药铺”——大蒜

药食同源的传统可溯至商汤时代的伊尹,这位厨圣宰相将五味调和之术融入治国方略,在青铜鼎镬间开创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东方哲学。唐代《千金要方》更指出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宋元医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独创膳食疗方,印证着中华民族把厨房当药房、以炊具为医具的生活智慧。

今天小编带您继续认识厨房——这个被低估的家庭中药铺。

大蒜,相信很多人的厨房里都有,在烹饪中具有去腥、增味、提鲜的作用。除此之外,大蒜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 及 B2、维生素C、蒜素,以及钙、磷、铁、硒等矿物质,尤其是大蒜所含的硫化物,是所有蔬菜含量中最高的。

大蒜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唐代文学家虞世南在《北堂书钞》中就曾记载“骞经历之,知其习,始得大蒜蒲萄苜蓿”。

大蒜,别名胡蒜、葫、独头蒜、独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已有千年的应用历史,被誉为天然的“药用植物黄金”。

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健脾温胃等功效,可以治疗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痢疾、泄泻,蛲虫病、钩虫病,脘腹冷痛、食欲减退等。

《本草纲目》中就提到“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癥积肉食,此其功也。”

《本草经疏》记载大蒜辛温能辟恶散邪,故主除风邪,杀毒气,及外治散痈肿,疮也。总之,其功长于通达走窍,去寒湿,辟邪恶,散痈肿,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

现代研究表明,大蒜有较强的光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黏度,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还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但大蒜本身辛辣刺激,故不可因大蒜具有药用功效,就大量食用,过多食用大蒜会引起内火,对眼睛有刺激作用,造成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空腹不宜食用大蒜,阴虚火旺以及有目、舌、喉、口齿诸疾的人群亦不宜食用大蒜。‍

最后为大家分享几个大蒜的用法:

(一)食疗

1.蒜姜红糖饮

材料:大蒜15g、生姜15g、红糖适量。

做法:大蒜、生姜切片,加水1碗,煮至水剩一半时放入红糖,睡前服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

2.蒸大蒜水

材料:大蒜5~7瓣、冰糖1块。

做法:大蒜捣碎之后放在碗里,在碗里加入1块冰糖,倒入三分之二碗水,然后把碗口盖住,放在锅里蒸15分钟左右。

适用于:风寒感冒。

(二)外用

1.治流鼻血不止: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简要济众方》)

2.治脚转筋:急将大蒜磨脚心,令遍热。(《摄生众妙方》)

3.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饮之。(《姚僧坦集验方》)

(文:于竹青、董俊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美食   药铺   大蒜   作用   红糖   风寒   冰糖   生姜   鼻血   唐代   杀虫   本草纲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