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卤味行业日子不好过,这一点从“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的财报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营收全线下滑。虽然靠着裁门店、控成本这些“省钱大法”,利润勉强撑住了,但核心问题是,卤味越来越不好卖了。
这背后既有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也有品类自身“性价比不够”的尴尬。面对主业增长乏力的现实,巨头们纷纷试水新业务,周黑鸭搞起了椰子水和调味料,煌上煌跨界冻干食品,绝味则试图切入休闲餐饮。
但这些“第二增长曲线”到底能不能跑通?现在下结论还早。可以肯定的是,卤味行业要想破局,光靠压成本是不够的,创新和精准定位才是关键。
主业卖不动了,这是三家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
绝味食品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滑15.57%,净利润下滑更猛,跌了40.71%,只剩1.75亿元。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减少7.19%,但靠着成本下降和门店优化,净利润逆势上涨26.9%。
周黑鸭营收略跌2.9%,但利润增长了228%,达1.08亿元,主要得益于精简门店和单店效能提升。
简单来说,大家的生意不好做了,但“省钱”让账面看起来还行。
比如煌上煌上半年关了762家门店,门店总数从去年底的3660家变成了2898家。周黑鸭也减少了167家门店,剩下2864家。原材料价格方面,鸭脖、鸭翅等原料成本下降,也给利润留出了一点空间。
但这只是短期修复,并不代表核心问题解决了。毕竟,门店越少、销售越低,品牌影响力也在缩水。再加上卤味本身价格偏高、消费信心不足,行业整体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三巨头都意识到:主业靠不住了,得另找出路。
周黑鸭今年初上线了椰子水品牌“丫丫椰”,还进军复合调味料市场,和四川申唐食品合作开发相关产品。不仅如此,它还与山姆会员店联合推出了卤料包和鸭酱,试图打造“卤味+调味料”的双主业结构。
煌上煌则大手笔进军冻干食品,计划以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立兴主要做冻干草莓、冻干玉米等产品,跟煌上煌原有产品在消费场景上有互补。
绝味食品也不甘落后,在长沙开出“绝味Plus”门店,卖炸卤、甜品、果酒等,更像是家偏休闲餐饮的小店。
三家公司走的路各不相同,但目标一致: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业内专家提醒,跨界不能盲目。品牌定位越清晰,越不能轻易跳品类。比如你卖了十年鸭脖,突然开始卖椰子水,消费者可能会懵。如果新业务与品牌调性不符,不仅拉不来新用户,还可能伤害原有品牌资产。
从更大的行业视角看,卤味这门生意已经进入调整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卤味之所以曾经能快速扩张,是因为吃这类食品的人多,门店开得也多。但现在,高价格、低性价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消费力不足、信心下滑,成为压在卤味品牌头上的三座大山。
更重要的是,过去靠“门店数量+人口红利”堆砌起来的增长模型,已经不再适用。单靠扩张拉动业绩的时代结束了,未来拼的是差异化、品牌力和供应链效率。
卤味三巨头的财报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信号:主业增长空间有限,副业孵化不易。它们要想逆袭,不仅要稳住基本盘,还要在新业务上找到清晰的定位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卤味不再是“香饽饽”,三巨头也不再是稳赚不赔的赢家。它们正在经历从“扩张”到“收缩”的转型期。
靠降本保利润,只能暂时止血;要真正回血,得在产品、品牌、渠道上再造一次自己。
椰子水也好,冻干食品也罢,能不能成事,市场说了算。但至少现在,“三巨头”已经开始行动了。只不过,这次跑道更窄,门槛更高,机会也更珍贵。
眼下的卤味行业,已经不是谁跑得快的问题,而是看谁能跑得久。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