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荷兰政府出烂招“明抢”中企控制权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却引起了另一个行业巨头的警觉,它就是与中国陷入光刻机拉锯战的ASML。
早在今年六月份,ASML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凯曾坦言,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追赶之心极其坚定,投入也堪称巨大,但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要达到ASML今天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看来,他似乎言之过早了......
想真正理解ASML的强大,就不能把它仅仅看作一个“制造商”,它真正的角色,是一个总设计师,一个将全球智慧拼接在一起的“终极集成商”。这个系统有多复杂?有人打了个比方,造一台顶级的EUV光刻机,其工程的浩瀚与精密程度,丝毫不亚于在地球轨道上拼接一个国际空间站。
一台机器,不过一节火车车厢大小,却塞进了超过十万个精密零件,单台售价动辄飙到4亿美元。这些零件并非ASML一家包办,它的供应链像一张密集的蛛网,覆盖了几十个国家。比如,那占了整套系统成本近三分之一的腔体来自荷兰或英国,而另一关键部分,近三成的材料则要依靠日本。
光有这些还不够,ASML的王冠上镶嵌着两颗最耀眼的明珠,一颗来自德国,一颗来自美国。德国蔡司公司,用几代人积累的工艺,为其打造了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最光滑的物体——光学镜头里的反射镜。
如果把这面镜子放大到整个德国那么大,其表面的起伏也超不过1毫米,这种在原子层面上进行的操作,是人类工艺的极限体现。
而另一颗明珠,则是来自美国公司的EUV光源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在真空环境里,用高能激光每秒钟精准命中微小的锡珠五万次,把锡珠瞬间蒸发成等离子体,从而迸发出波长极短的极紫外光。为了让这个过程稳定可控,并且能量利用效率达到量产标准,ASML自己就烧掉了整整二十年的光阴。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护城河,是市场验证。ASML的设备,是在台积电、三星这些顶级工厂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运转,经过了无数次生产检验的。这种稳定性与可靠性,形成了一个闭环,让后来者即便造出了原型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跨越这道由时间和经验铸就的无形壁垒。
面对这样一座由全球精英共同筑起的“顶层堡垒”,中国的策略显得非常务实,甚至可以说有些“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选择在最尖端的领域正面硬碰,而是先沉下心来,走了一条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个战略的基石,是先集中火力攻克28纳米这个节点。为什么是28纳米?因为放眼全球,绝大多数芯片,从家里的智能电器,到路上跑的汽车,再到工厂里的自动化设备,它们所需要的“大脑”用28纳米甚至更成熟的工艺就绰绰有余了。
这个策略就好像,一个国家不急于去造少数人才能开的F1赛车,而是先踏踏实实地把满足90%大众需求的“国民家用车”造好、造皮实,确保整个国家的产业基础不会被人轻易卡住脖子。
目前,像上海微电子这样的公司已经能够生产90纳米的光刻机,而更进一步的28纳米国产光刻机,也已经取得了关键进展,被送入工厂进行生产线上的实际验证。这就像新车下线后,总要先找各种路况去跑一跑,收集数据,不断调试。
在组织形式上,也和ASML的全球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并没有去全球“海淘”最好的零件,而是组建了“集团军”,由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牵头,把国内上下游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产业联盟。
大家各司其职,从光源、工件台,到光学元件和软件系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啃。这种模式虽然慢,但目标异常清晰:一砖一瓦地盖起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根基要扎实,不受外人掣肘。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路线上,中国也没打算完全沿着ASMON的老路走一遍。比如,ASML的光源技术路线是LPP,而中国正试图通过LDP(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这条新路绕过去。据说LDP的设计更简洁,甚至能降低三成成本。
此外,还有浙江的企业在电子束光刻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为未来7纳米制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种种迹象表明,这不单是模仿,更是一场充满探索与突围的自主创新。
这场两种生态的碰撞,就像两股巨大的洋流交汇,不可避免地在全球供应链的海洋里搅起了滔天巨浪,每个局内人都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
曾经的“科技巨无霸”ASML,如今发现自己空有屠龙之技,却被卷入了地缘政治的漩涡,成了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由于出口限制,它眼睁睁看着自己对华销售额的占比,预计将从一度接近50%的高位,腰斩到20%至25%的水平。这对于一家去年营收创下283亿欧元新高、并预计到2030年还将大幅增长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心头的一块阴影。
其CEO富凯向美、欧、荷政府发出的警告言犹在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是高度一体化的,任何针对特定国家的限制,最终都会拖慢所有人的技术进步,并增加所有人的成本。他甚至建议,与其费尽心思去打压对手,不如把精力放在自身的创新上。这番话,充满了“局中人”的焦虑与无奈。
然而,棋盘上的博弈从来不是单向的,为反制,中国也开始巧妙地利用自己手中的牌,比如,加强了对稀土资源的出口审查管制。别小看这个举措,ASML的光刻机里就大量使用了稀土元素,哪怕产品里只有微量的稀土,也得走审批流程。
中国的反制“组合拳”还不止于此,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锂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也陆续被纳入管制范围。这一系列动作,让西方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化的供应链是一把双刃剑,割伤别人的同时,也可能随时伤到自己。
未来的竞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设备比拼。ASML预测,AI的爆发性需求将是其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没错,但反过来看,中国庞大且活跃的应用市场,也为国产设备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练兵场”,让它们有机会在实际应用中快速迭代、不断成熟。这不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考验国家意志、市场韧性和长远决心的耐力马拉松。
回到ASML首席执行官富凯那句“长路漫漫”的判断。现在看来,这条“长路”的终点,或许根本就不是简单地复制出另一台顶级的EUV光刻机。真正的终点,是成功建立一个能够自我造血、自我循环、自我迭代的独立科技生态系统。当这个平行的生态系统真正运转起来的时候,有没有那台最顶尖的设备,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富凯的警告,与其说是对竞争对手的提醒,不如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地平线上那条正在崛起的平行赛道,并且承认,这股力量已经不容忽视。这场漫长的征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深刻地改写21世纪全球科技协作与竞争的版图。
环球网2025-06-07《阿斯麦CEO:美国的打压措施只会适得其反,让中国“更努力取得成功”》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