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在即,中端机降价 20% 还送补贴,看似没少赚实则亏大了!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打开购物软件,2025年双11的手机促销战早已硝烟弥漫:iQOO Neo系列直降10%-20%,部分机型低至1571元。

vivo X200系列叠加国补后价格大跳水,华为、小米、一加等主流品牌超2000款机型参与“5折起”活动,2000-3500元的中端机更是清一色挂着“补贴加码”的标签。

看着销量节节攀升的战报,不少消费者觉得捡到了实惠,可厂商真的能靠这场降价潮盈利吗?

中端机的降价狂欢,本质是厂商在成本与竞争夹缝中的被动选择,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虽实现7.1%的出货量增长,达到12.23亿部,但增长红利几乎集中在高端和低端两极,作为市场中坚的中端机(2000-4000元价位)早已失去增长动力,却要承载5亿用户的换机需求。

更棘手的是成本端的压力,存储芯片全品类涨价从2025年二季度持续至今,LPDDR4X内存合约价三季度涨幅扩大至38%-43%,NAND Flash四季度各类产品合约价预计平均上涨5%-10%,而中端机普遍依赖这些基础零部件,成本压力难以转嫁。

叠加消费市场对价格的敏感,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仅356美元,新浪科技的调查显示7成用户明确拒绝手机涨价,这让中端机陷入“不降价卖不动,降价亏利润”的两难。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压缩了中端机的盈利空间,2024年中国市场上市新机型高达396款,中端机占据绝大多数,仅11月下旬至12月初,vivo S20系列、REDMI K80系列、OPPO Reno13系列等多款机型密集发布。

密集迭代并未带来差异化,反而催生了严重的同质化,2000元以上价位段的轻薄设计、卫星通信、AI护眼、拍照游戏等功能已成为标配,甚至定价都高度重合,2599元价位就聚集了红米K90标准版、一加Ace 6、iQOO Neo11等多款机型。

为了抢占份额,价格战愈演愈烈,荣耀300系列、vivo S20系列等机型起售价较上一代分别下降400元、300元,2025年天猫618期间国补与平台优惠叠加,部分中端机价格与上市时相差甚远。

更致命的是高端机的降价挤压,华为Mate 70系列、Pura 70系列双11期间预计降价超1000元,Mate X3折叠屏最高降价4000元,iPhone 16 Pro首次纳入618国补范围,推动苹果5月交易额环比激增近200%,这些高端机型的价格下探,直接分流了中端机的潜在用户。

为了破局,厂商纷纷选择聚焦细分赛道,却又陷入新的内卷,2025年10月,iQOO 15、红米K90、一加15不约而同主攻游戏赛道,这一选择并非盲目跟风。

2024年我国电竞用户规模已达4.9亿,其中18-35岁用户占比超72%,这类用户换机周期仅18个月,显著短于普通用户的24个月,一加深耕游戏性能赛道后,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6.7%,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牌,大量用户来自异品牌。

荣耀GT Pro主攻电竞赛道,首销即斩获全平台3-5K档位销量冠军,除此之外,社交影像、长续航、AI实用功能也成为中端机的争夺点,旗舰级技术下放让这些配置成为可能,拍照算法、高硅电池等技术的普惠,让中端机摆脱了以往的性能将就。

但细分赛道的红利并未持续太久,Gen AI功能预计从2025年起逐步普及至中端机型,59%的用户计划一年内升级到Gen AI智能手机,当这些新功能快速成为标配,曾经的差异化优势迅速被复刻,中端机在跳出“性价比内卷”后,又陷入了“细分功能内卷”的新漩涡。

厂商在定价策略上的两难选择,更凸显了中端机的利润困境,2025年10月发布的红米K90标准版,起售价较上一代上涨300元至2599元,这一调整引发广泛争议,核心原因是内存等零部件成本大幅上涨。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解释了毛利率下滑的原因,称内存市场价格上涨超预期,一加的李杰也提到当前手机行业面临上游零部件成本上涨的压力。

迫于用户反馈,卢伟冰宣布红米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首销月内直降300元,雷军也回应称内存涨价幅度较大,希望用户理解定价诚意,这种“涨价遭抵制,降价亏成本”的尴尬,并非个例。

2025年上半年,三星电子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5.94%,华为净利润同比下降32%,传音控股净利润同比暴跌57.48%,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从12.1%降至11.5%,中端机阵营的利润起伏尤为明显。

面对困境,厂商也在探索出路:小米计划聚焦芯片、OS及AI三大领域长期投入,通过技术壁垒提升产品溢价能力,一加则试图扩大用户规模,分摊研发与定制成本,提升整体毛利水平。

中端机作为覆盖5亿用户的核心市场,其发展轨迹关乎普通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双11的降价补贴看似是厂商的促销手段,实则是成本压力、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三方博弈的必然结果。

对于厂商而言,摆脱“降价内卷”的关键,在于跳出单纯的硬件堆料,通过技术创新打造真正的差异化优势,同时平衡规模效应与利润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降价潮虽能带来短期实惠,但更需要的是兼具性价比与体验的产品。

中端机的困境并非无解,当技术投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当细分赛道找到真正的用户痛点,这场“亏本赚吆喝”的游戏终将结束,毕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高端机,中端机的健康发展,才是智能手机市场真正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用户   系列   机型   成本   赛道   标准版   厂商   华为   小米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