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养家自述:情绪周期操盘,短线交易者绝望时要遵守的三大铁律

上海陆家嘴华鑫证券宛平南路营业部的VIP室里,炒股养家正对着电脑屏幕复盘当日行情。他穿着洗得微微发白的灰色卫衣,保温杯里的枸杞在沸水中浮沉,桌上整齐码放着布满红黑双色批注的交易笔记——边角卷起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用褪色的字迹写着“情绪即市场呼吸”。

清华大学演讲传道

若不是墙上那帧装裱精致的“2015年牛市交割单”在灯光下泛着哑光,很难将这位面容平静的中年人,与江湖传说中能精准捕捉市场情绪脉搏的顶级游资联系起来。

从破产到封神:痛苦淬炼的交易哲学

记者:听说您2008年带着90万入市,半年就亏到40万,这段经历对您影响多大?

炒股养家:(指尖轻轻划过2008年交割单上斑驳的成交记录,仿佛触碰到旧时光的灼痕)那时总以为股市是可以凭勇气征服的战场,追涨时像个握刀乱挥的莽夫。最难忘中国平安从149元跌向20元的那段日子,每一次刷新账户都像被重锤击中胸口,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残影,却始终按不下割肉的按钮。

(喉结滚动,声音低沉下来)真正让我褪去幼稚的,是2012年“毒胶囊事件”——重仓的医药股连续三天跌停,我盯着屏幕上的绿色瀑布坐到凌晨,直到晨光漫过窗台,才发现脸上早已被泪水洇湿。那天开盘时,我凝视着交割单上的连续跌停,终于在黎明前按下了清仓键——这一割,让我躲过了后续30%的深渊。

记者:我能部分理解您的感受,因为我有一个私募机构的朋友信心满满的帮大学同学爸爸炒股,刚拿到转过来的账户,打开将500万资金一股脑买进了一只股票,这只股票是他关注了几个月时间的,结果买入后的第三天开始跌停,连续三天,第五天低开,我那朋友没有在第一个跌停板及时止损,据说后果是他灰心丧气,他的那个大学同学看了账户情况,让他卖出收回了账户。

那么您的交易系统是怎么建立的?

炒股养家:(翻开贴满荧光便签的笔记本,内页夹着2013年的日历纸,每页都标注着市场情绪拐点)那年我在台灯下熬了三个通宵,把五年内的交割单按“情绪周期”分类整理,用红笔在亏损单上画满触目惊心的问号。

(手指停在标注“情绪退潮期”的页面,那里用粗线框着“逆势加仓”四个大字)当发现70%的亏损都源于“在市场咳嗽时给它灌退烧药”,我知道必须给自己立下铁律:连板高度跌破3板时,账户必须像冬眠的熊般空仓;热点退潮时,只做“断尾求生”的减法;龙头股破5日线,就要像消防员接到警铃般立刻行动。(忽然从手机里翻出2015年爆仓截图,屏幕上的“-100%”格外刺眼)现在每次打开这个截图,都能听见当年自己在杠杆崩塌时的心跳声——牛市从不是提款机,而是裹着糖衣的绞肉机

记者:您常说“情绪周期比K线更重要”,具体怎么判断?

炒股养家:(熟练调出涨停板数据,鼠标在几个界面间快速切换,像钢琴家在黑白键上舞蹈)要看市场的“体温”“脉搏”和“气色”封板率是体温,80%以上代表热血沸腾;连板股数量是脉搏,10只以上说明情绪在共振;炸板率是气色,超过50%就像脸上泛起紫斑,预示危险。

(界面跳转到冰点期数据,密密麻麻的绿色炸板记录刺目)今天这样的发酵期,资金像追着火光的飞蛾,打板是顺势而为;但当连板股只剩2只,炸板票比涨停票还多,就得像嗅到暴风雨的海鸟,立刻退回巢穴——市场情绪的钟摆,从来不会停在中间。

绝望时刻的生存法则

记者:您在2018年乐视网踩雷,浮亏60%,当时怎么调整心态?

炒股养家:(指腹摩挲着《养家心法》的泛黄封面,内页“止损永远不会错”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那是比2008年更窒息的黑暗,每天凌晨三点都会从噩梦中惊醒,手心里全是冷汗,枕头上落着成团的头发。后来我开始用钢笔抄写自己的交易准则,笔尖在稿纸上洇开墨痕,每写一遍“错的不是止损,是侥幸”,心里的枷锁就松一分。

(展示手机备忘录里的短句:“当情绪决堤时,让身体先于大脑行动”)现在每当账户大出血,我就去营业部的楼梯间爬二十层楼——汗水浸透衣服时,理智才会重新接管神经

记者:如果现在有新手陷入绝望,您会给他什么建议?

炒股养家:(突然起身推开窗,黄浦江的风灌进领口,吹散了电脑屏幕的蓝光)去跑五公里!2020年疫情爆发首日,市场像被按了暂停键,我在滨江跑道上跑到双腿发抖,江面上的渡轮鸣声突然惊醒了我——回到营业部,我对着跌停的持仓按下确认键,那一刻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手指划过2020年的交割单,止损单上的时间精确到秒)记住,绝望是市场给交易者的“压力测试”:当所有人抱头痛哭时,你要成为那个数跌停板数量的人;当所有人喊着“抄底”时,你要盯着炸板率的仪表盘——反人性不是叛逆,是对市场规律的臣服。

记者:您现在还会感到绝望吗?

炒股养家:(从抽屉深处拿出磨损的《道德经》,扉页写着“致虚极,守静笃”)上个月在浪潮信息吃跌停时,心里的绞痛一点没少。

但现在我学会了在开盘前读两章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是消极,是看懂了市场的潮汐:退潮时不追着浪花跑,涨潮时不硬抗海浪。(指尖划过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那是2019年熊市抄底失败后捡的)绝望从未消失,只是我学会了把它酿成观察市场的望远镜。

结语:痛苦是最好的老师

采访结束时,炒股养家递给记者一张素白卡片,上面用小楷写着:“每一次套牢都是市场发的试卷,及格线不是盈利,是学会在血流不止时,用止血钳般的纪律止住亏损;每一次盈利都是市场与认知的馈赠,记得感恩与祈祷,喜欢上这种感觉,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与众不同。”

窗外,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在暮色中勾勒出钢铁森林的轮廓,这位在市场血泊中趟出一条路的游资大佬,正对着电脑屏幕写下新的交易笔记——那些曾经的伤口,早已化作他眼中看懂市场情绪的“第三只眼”

他的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在A股的修罗场里,能活到最后的从不是天赋异禀者,而是懂得把痛苦淬炼成交易信仰的苦行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跌停   营业部   绝望   情绪   抄底   游资   脉搏   自述   账户   周期   记者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