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者,心中始终常怀“天下无病”的愿景,行医数载,良心若是丢了,便不配穿这身白大褂。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治疗手段往往被求快的心态裹挟,在利益与疗效之间摇摆,却忽视了治病救人的本质——那就是让患者真正回归自然健康的“本真”状态。

很多长期失眠的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寻找镇静类的药物强行“关机”。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是虽然当下睡着了,醒来却依旧头昏脑涨,甚至产生依赖性。这就如同为了掩盖墙上的裂缝而以此刷漆,却不去修补地基的沉降,问题只是被暂时掩盖,并未真正解决。
在门诊中,常遇到这样一类人群:入睡或许尚可,但总是半夜两三点准时醒来,之后便是漫漫长夜,辗转反侧,难以再眠。伴随而来的往往还有头昏眼花、心慌多梦,整个人白天无精打采,像是被掏空了一样。这在中医看来,多半是“血虚神不安”惹的祸。

针对这种心肝血虚、神魂不安的局面,必须要从“固本培元”入手。不管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临床,思路都是一致的: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甘麦大枣汤”的演化方,古人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主之”,其精髓在于缓急养心,到了现代,这一经典名方经过科学改良与配伍,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夜宁合剂。

这并非是什么“神药”,而是中医智慧的现代延续。它主要针对血虚多梦、头昏失眠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单纯的化学镇静,它不含成瘾性化学成分,这一点让很多担心药物依赖的患者感到安心。甚至对于常常被药物“拒之门外”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服用的。

我们在临床讲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但夜宁合剂在剂型上的改良,让它兼顾了吸收的效率。一般服用后30–60分钟即可起效,液体剂型吸收快,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能迅速发挥疗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是良药,但孕妇和小孩不建议服用,这也是用药严谨性的体现。
方中药物相互配合,甘润缓急,养心安神。它不像那些强力药物一样直接“打晕”大脑,而是像春雨润物一样,滋养干涸的心神之土。当气血充盈,心神有了“房子”住,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不再半夜惊醒。

这一剂看似寻常的中成药,实则是连接古今医术的桥梁。只要辨证准确,认清体质,就能发挥中医“调和阴阳”的独特优势,让失眠者重获整夜安眠,这也是中医传承千年的温情所在。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不同,具体用药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使用。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