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花高价买手机!马斯克罕见曝光:五年后手机和App将彻底消失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香瓜

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你每天捧在手里、离开半小时就心慌的手机,可能真的快要过时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可是马斯克的最新预言,那手机退出人们生活到底可行不可行?跟着大眼仔的文章往下看。

科技界“颠覆者”埃隆·马斯克在近期公开对话中明确预言:五年之内,传统智能手机和各类应用程序将彻底退出大众生活,人工智能将全面接管内容消费场景,从娱乐到工作的所有数字交互形态,都将迎来根本性重塑。

他描绘的那个未来,听着确实挺带劲。早上被闹钟吵醒?不存在的。你脑子里冒出个“该起床了”的念头,窗帘“唰”地一下自己拉开。

厨房里的咖啡机已经开始咕嘟咕嘟地为你准备早餐。出门上班,连车钥匙都不用掏,坐进特斯拉里,脑子里想着去公司,车子就自动导航出发了。听起来是不是很方便快捷?

手机沦为一块没有灵魂的屏幕

马斯克对未来的构想并非仅仅是把手机做薄或者做弯,他的意图是要彻底“拆掉”手机作为独立计算终端的地位

不管是iOS还是安卓,那些让你眼花缭乱的应用商店界面,统统都将成为历史尘埃。剩下的,只有一个承担着简单“图像显示”和“声音输出”功能的躯壳。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人工智能系统或者说是超级大脑的一处边缘神经末梢。所有的算力推理、决策生成,全部都不在你的手上发生,而是在云端服务器和嵌入式AI的即时协作中瞬间完成。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不需要解锁屏幕,不需要划动那个由图标组成的网格列表,更不需要在某个点评软件里反复比对哪家餐厅更好吃。

本地AI与云端算力早就通过实时数据流“猜”到了你的意图。你想导航,三维实景地图直接浮现。你想看新闻,专属定制的视频流就自动播放。

这种被马斯克描述为“AI推理边缘节点”的新形态,对于用户来说是极简的极致,但对于硅谷现有的巨头们来说,却无异于釜底抽薪。

你想想看,现在苹果和谷歌哪怕躺着不动,都能靠应用商店的过路费赚得盆满钵满,那所谓的“苹果税”、“安卓抽成”,依靠的全是用户对APP生态的依赖。

如果正如马斯克预言的那样,APP这个中间商被AI直接架空,那么这些巨头手中的金饭碗就被直接砸烂了。

马斯克所谓的“无需操作”,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他旗下Neuralink(脑机接口)和星链计划这两大杀手锏之上的必然结果。

我们现在还在用手指戳屏幕,在马斯克看来,这种输入效率非常低。Neuralink公司传来的消息已经印证了另一种可能:首位接受芯片植入的患者,在术后一百多天里状况良好,已经实现了仅靠意念就能操控电脑光标、玩电子游戏。

移动原子比移动比特难上一万倍

马斯克的这场预言不仅覆盖了我们的口袋,还深深刺向了我们的饭碗。他在对话中并没有给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们留多少面子。

按照他的第一性原理推导,所谓的“数字劳动”,比如敲代码、写邮件、做表格,本质上就是对比特(Bits)信息的处理和搬运。而在AI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处理比特更简单的了。

所以,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编程、客服、内容创作岗位,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消失得更快。以后大概率不再需要人去一行行敲代码,你只要告诉AI你的需求,它就能调用工具链、生成逻辑甚至直接部署上线。现在的商业软件里已经有八成都在用AI辅助开发,这还仅仅是起步阶段。

相反,那些平时被视为“体力活”的蓝领工作,反而成了暂时的避风港。马斯克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移动原子(Atoms)远比移动比特要难得多。

一个厨师炒菜时对火候的感知、一个电工在老旧线路中寻找故障点的手感,这些复杂变量的操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依旧非常困难。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不存在完全标准的“变量”。环境的温度、食材的新鲜度、管道的锈蚀程度,都需要即时的、基于经验的模糊判断。所以,管道工、焊接工、电工这些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反而比初级程序员更“抗跌”。

但也别高兴得太早,“难”不代表“不可能”。马斯克的另一个底牌——Optimus人形机器人正在工厂里以惊人的速度进化。最新的V3版本已经进化出了40个活动关节,手部灵活性堪比人类,甚至能轻松拿捏鸡蛋。

在特斯拉的电池工厂里,它们已经学会了通过看人类操作视频来“自学”分类搬运,准确率吓死人。一旦成本降到2万美元以内,这些不知疲倦的钢铁身躯迟早会走出工厂,接管那些曾经被认为“需要手感”的工作。

跳出技术本身,再回头看马斯克这番关于“五年消灭手机”的言论,你会发现这不单单是一个预言。

就算五年后我们手里还不得不捏着手机,就算脑机接口还是只能在医疗室里看到,那又怎样呢?只要他把舆论的聚光灯死死钉在这个赛道上,只要苹果和谷歌被迫跟随他的节奏去调整战略,他就已经赢了。

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许既是福音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方面,我们向往那个不需要繁琐操作、万物互联的便捷未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忧自己在失去对设备的物理掌控权后,会不会彻底沦为算法喂养的附庸?当预测你需求的能力变成了只有大公司才能掌控的黑盒,我们究竟是变得更自由了,还是被绑得更紧了?

结语

回过头来看,我们曾为了摆脱电脑的束缚而拥抱了手机,如今又被告知为了摆脱手机的束缚要拥抱脑机芯片。每一次的“革命”都打着自由和便捷的旗号,却在无形中将人类的生物属性与数字世界捆绑得越来越深。

这种“去APP化”的趋势,表面看是解放双手,实则是剥夺了人类主动选择的权利。以点外卖为例,在APP上划拉,我有权利在汉堡和披萨之间犹豫,这种“犹豫”恰恰是人作为主体的乐趣所在。如果全靠AI根据历史数据推测,那我今晚是不是永远只能吃到它认为我喜欢的口味?

当然,马斯克的五年之约究竟能否兑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扇被他一脚踹开的大门。

门外那个世界里,比特流速越来越快,原子世界正在被重构,而人类在这个全新生态位中的坐标,或许真的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那阵裹挟着算力与焦虑的风,已经吹到了脸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科技   罕见   高价   手机   人工智能   世界   人类   操作   原子   屏幕   工厂   苹果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