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最新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甩出一记重拳,宣布对柬埔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这组天文数字直接把市场震懵了,按这税率算,基本等于向东南亚光伏产业下发了"封杀令"。
但我们都清楚,美国这记重拳看似打在东南亚身上,实则瞄准的是中国企业在当地布局的产能链。毕竟这些国家输美的光伏组件里,80%都是中资企业操盘。
这场关税大战背后藏着特朗普政府的连环算计。
表面上打着"反倾销反补贴"的旗号,实际上却事要搞产业链重构的战略布局。
数据显示,东南亚四国去年包揽了美国77%的光伏进口,金额超过130亿美元。特别是柬埔寨,这次直接被3521%的组合拳打趴——3403.96%的反补贴税叠加上117.18%的反倾销税,高达3521%,摆明了要掐断中企在东南亚的转口贸易通道。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的最高税率也飙到972%、814%、250%,这些数字已经脱离了正常贸易保护范畴,活脱脱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
但特朗普团队可能打错了算盘。
中国光伏产业早不是十年前被"双反"调查就手忙脚乱的时期了。
看看现实数据就知道: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光伏组件早已归零,但全球83%的晶硅产能、75%的光伏专利技术都牢牢攥在中国手里。这就像下围棋,美国在局部围追堵截,中国却在全盘布局。
沙特沙漠里的光伏基地、墨西哥湾的组件工厂、印尼群岛的硅片生产线,这些落子看似分散,实则织成了一张全球供应链网络。
你封杀东南亚组装厂?中国企业转身就能在第三国架起新产线。毕竟市场需求摆在那里——美国去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超30GW,这些电力缺口总得有人填补。
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其实在上游。多晶硅和硅片才是光伏产业的命门,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分别掌握着全球84%和97%的产能。
美国就算强行搞"进口硅片+本土组装"的模式,终究绕不开中国掌控的核心技术,还是得从中国买硅片。更讽刺的是,美国光伏企业现在用的切割设备,七成以上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这种产业格局下,3521%的关税就像对着空气挥拳——既伤不到中国企业的根基,反而让美国开发商每瓦成本暴涨0.4美元。要知道现在全球光伏组件均价才0.2美元/瓦,这记关税大棒直接让美国市场成了全球最贵的"光伏孤岛"。
就在美国宣布加税当天,中越海军在北部湾展开联合巡逻;柬埔寨刚和中国敲定铁路合作协议;马来西亚直接推出免签政策。
越南去年对美太阳能出口暴跌60%,转头就和中国签了40多项合作协议。泰国总理更直言"不会屈服于关税压力",这些表态撕破了美国"经济胁迫"的遮羞布。就连欧盟、日韩都看不下去,私下找中国通气,毕竟谁都不想当美国贸易战的炮灰。
这些动作看似巧合,实则是反对美国单边霸权主义的国家作出的明智选择。
这场闹剧最终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焦虑。
当中国光伏组件成本十年间下降82%,当全球新能源投资60%流向亚洲,美国政客们还死抱着化石能源的“旧船票”。特朗普嘴上喊着"让制造业回家",但美国本土多晶硅产能十年仅增长12%,而中国同期暴增580%。
这种产业规律的碾压,岂是靠关税数字游戏能逆转的?就像当年对华钢铁关税反而导致美国制造业多花120亿美元成本,这次光伏关税注定重蹈覆辙。
中国商务部也给出了最新回应,不仅当场戳穿美国胁迫他国在中美之间"二选一"的把戏,更放出狠话:
"谁若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前提达成交易,我们必将对等反制。"
“谁要与美国沆瀣一气针对中国,小心最终将两头落空”。
这不是虚张声势!看看稀土管制清单、光伏技术出口限制就知道,中国手里握着足够多的反制筹码。
更绝的是商务部那句"绥靖换不来和平",直接把美国比作张伯伦时代的绥靖对象,这外交辞令里的刀光剑影,比关税数字更有杀伤力。
说到底,这场3521%的关税闹剧,不过是旧霸权对新秩序的垂死挣扎。
当中国光伏企业用技术创新撕掉"低端制造"标签,当东南亚国家宁要中国的基建不要美国的施舍,全球产业链重构已成定局。
特朗普团队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挥舞关税大棒砸向的,不仅是东南亚的组装厂,更是全球化市场的运行规则。
而规则改写者,从来都不是靠关税数字吓出来的,美国最终还是得从中国或中国伙伴国购买光伏设备,所以特朗普这次发起的关税战依旧是必败的结局。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