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叶,冷战把世界搞得乌烟瘴气,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开始裂缝。1960年6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中国代表团团长彭真在莫斯科碰面,俩人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赫鲁晓夫甩出一句特别扎眼的话:“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搬到北京。”
1894年4月15日赫鲁晓夫生在俄罗斯库尔斯克省一个叫卡利诺夫卡的小村子,家里穷得叮当响,老爹是矿工。小时候他就读了四年小学,靠放羊、打零工混日子。
1908年,他跟着家人搬到乌克兰一个工业城镇,干起了管道工,顺便接触到工人运动。1918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赶上俄国内战,当政治委员,组织能力挺强。
1929年,他跑去莫斯科的斯大林工业学院念书,算是正式混进政治圈。1934年,他进了苏共中央委员会,1938年当上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搞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
二战期间,他在乌克兰干重建工作,战后成斯大林的亲信,1939年进了政治局。1953年斯大林挂了,赫鲁晓夫跟贝利亚等人斗了一圈,慢慢爬到苏联最高领导的位置。
1956年,他在苏共二十大上搞了个“秘密报告”,把斯大林的镇压事儿抖出来,弄了个“去斯大林化”运动,想改革苏联体制。他还推“和平共处”政策,跟西方缓和关系,可跟中国的意识形态分歧越来越大。
1959年,他跑中国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结果因为台湾问题和中印边境冲突,跟中国领导人吵翻了。这次争执算是为1960年的交锋埋了雷。赫鲁晓夫这人说话直,爱挑事儿,政治生涯争议一大堆,但也让苏联社会稍微敞开了一点。
1902年10月12日彭真生在山西侯马,家里也穷,原名叫傅懋恭。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干地下工作,组织工人和学生运动。
1929年,他因为革命活动被抓,蹲了六年牢,期间还偷偷干活,意志硬得很。1935年出来后,他投身抗日战争,当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带队在华北打游击。
1945年,他进中共中央政治局,成了核心人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当北京市市长和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搞城市规划和建设,把北京弄得有点现代化样儿,比如天安门广场扩建、人民大会堂这些都是他主持的。
1954年,他还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法律和行政能力很强。国际上,他代表中共跟苏联打交道,立场硬。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时,他跟陈毅一块儿顶苏联的批评,护着中国立场,估计那时候赫鲁晓夫就记恨上了。
赫鲁晓夫和彭真背景差得挺远,但都在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里扛了大旗。赫鲁晓夫从工人干到苏联头头,从捧斯大林到批斯大林;彭真从革命者到城市管理者,一直死心塌地跟着中国革命走。他俩的交锋,不光是个人过招,更是中苏两国在冷战大环境下意识形态撞车的体现。
1960年6月,彭真带着中共代表团去莫斯科开会,名义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凑一块儿聊国际局势和合作。可那时候中苏关系已经紧绷得不行。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在北京跟中国领导人吵了一架,主要是因为台湾问题和中印边境冲突,他觉得丢了面子。
这回彭真来莫斯科,赫鲁晓夫憋着劲儿想找回场子。会谈一开始还算正常,聊聊国际形势,但没多久就跑题了。赫鲁晓夫指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太硬,中印边境还动武,觉得这坏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名声。
彭真不吃这套,反过来批苏联对美国太软,没全力支持兄弟国家。吵到斯大林问题时,气氛彻底炸了。赫鲁晓夫认定斯大林就是个罪人,镇压一大堆人,搞个人崇拜,苏联得彻底跟他划清界限。彭真这边坚持中共的看法,觉得斯大林功大于过,不能一棍子打死。
俩人你来我往,谁也不让步。赫鲁晓夫憋不住,甩出一句:“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搬到北京。”这话听着刺耳,意思很明白——他不光在怼彭真,还在讽刺中共死抱着斯大林不放。这句嘲讽不是临时起意,背后有历史积怨。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批斯大林,后来还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挪到红场墓园墙下,中共一直不买账。1959年北京那次争执又加了把火,这次莫斯科会谈,赫鲁晓夫就是想借机发泄。
这场会谈的根儿还得往回挖。中苏关系从50年代末就有点不对劲。苏联觉得中国太激进,老想输出革命;中国觉得苏联太怂,对西方妥协太多。
斯大林这事儿只是个引子,真正的问题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想让苏联走条新路,中共却觉得这是背叛社会主义正统。加上1959年那次不愉快,1960年的交锋算是把矛盾全抖出来了。
1960年6月的莫斯科会谈是个分水岭,之后中苏关系直线下滑。会谈前,双方就已经有点不对付。1960年4月,中共发了几篇文章,比如《列宁主义万岁》,批苏联的“和平过渡”理论,公开呛声。6月苏联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回击,双方彻底撕破脸。
会谈后,矛盾升级得更快。1961年,苏联把在中国的专家全撤了,技术援助也停了,等于掐了中国工业化的一条命脉。1963年,中苏两党公开吵架,互相指责对方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
到1969年,珍宝岛打起来了,中苏关系跌到谷底,社会主义阵营算是彻底分裂。这事儿对冷战格局影响不小。本来社会主义国家抱团还能跟西方抗衡,结果中苏闹掰,美国捡了个大便宜。
苏联和中国各自为战,内部消耗不少精力,外部压力也更大。珍宝岛冲突后,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差点真打起来。后来中国跟美国缓和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背后也有中苏分裂的影子。
后来,赫鲁晓夫在1964年10月被撸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改革搞砸了,粮食产量上不去;外交上也失误连连,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差点把世界拖进核战;党内斗争更狠,勃列日涅夫等人联手把他拉下马。
他当了十几年苏联老大,最后灰溜溜退下来,住到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写回忆录混日子。回忆录里他还在批斯大林,说“斯大林的罪行没法辩”,但也反思了自己的政策,语气挺复杂。
1971年9月11日,他心脏病发作去世,77岁,埋在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墓碑用黑白两色拼的,挺符合他功过掺半的一生。他的“去斯大林化”让苏联喘了口气,但跟中国闹翻也埋了不少雷。
赫鲁晓夫和彭真的交锋,不是俩人一时嘴硬那么简单,它把中苏分裂的根儿露出来了。对现在来说,这段历史也有启发。国与国之间相处,理念不同很正常,但要是处理不好,小矛盾也能变大麻烦。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