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算出过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比如有位同学算老奶奶的移动时速,最后得出来居然是600公里每小时,把老师都吓了一跳——这哪里是老奶奶,分明就是磁悬浮列车啊。
还有些答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错的,可那些陷入牛角尖的学生,不管怎么复盘步骤、从头推算,最后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他们实在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后都忍不住觉得,肯定是出题人把题目出错了。
有种尴尬叫全班孩子都做对了,就你家孩子做错了,最近有位母亲就遭遇了这种尴尬,心里自然觉得特别没面子。
她的儿子在上小学,可现在因为新课标的变化,家长想辅导孩子都觉得力不从心——现在的题目越出花样越多,考察的是孩子的情景应用能力,不是单纯的计算。
所以有时候孩子做错题,不是因为算数能力不够,完全是没理解现实情况。有一道题是“一斤猪肉3元,10斤猪肉多少钱”,这个男孩算的是10×3=300元。
这么简单的算式,老师却给他打了叉,还让他仔细审题,说全班就他做错了。可孩子爸妈一起研究到半夜,也没弄明白到底错在哪。
最后家长才想到一个可能:也许是现实里一下子买10斤猪肉算大客户,老板会便宜些,题目考的是这个?
还有一道更离谱的题,也得佩服出题人的脑洞,题目是“父亲和儿子加起来一共99岁,已知父亲50岁,儿子多少岁”。
小学生哪懂那么多弯弯绕绕,他直接兴冲冲地用99减50,还觉得这是送分题。可算出结果却傻眼了——儿子49岁,父亲50岁,父子俩才差1岁。
显然不可能,所以老师又给了个叉。但这次家长却偏要钻牛角尖,直接找了老师,说就算天王老子来了,这道题我儿子也没做错。
家长之所以敢这么硬气地跟老师杠上,就是觉得这道题虽说从常识上看不对劲,但问题肯定出在出题人身上——毕竟题目给的条件就这么多。实在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了。
有人说其实儿子只有1岁,因为这个父亲有44个儿子,把父子俩的年龄差分摊到每个儿子身上,这样一来不就合理了吗?
不过大家又觉得,这种说法里的生育能力也太夸张了,就算是鲶鱼甩籽,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数量,实在让人觉得离谱。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这道题目本身出错了,要么就是出题人故意耍了个心眼,可这样一来题目就显得很不严谨。
要是父亲和儿子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那他就该把这个信息在题目里说清楚,不然真不能怪孩子做不对。
听到这儿,肯定很多家长也想说说心里话 —— 小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就那么点儿,哪儿能指望一个小学生解决多复杂的情景问题?
让他们算算父母买菜讨价还价的账,其实已经够他们这个年龄段琢磨的了,真没必要再折腾更多花样。
出题人也犯不着用那种诡辩的成年思维去为难小学生,毕竟真到了中考、高考的考场上,不可能有格局这么小的出题人。
这种不严谨的题目显然也不会出现在正式考试里。面对这种题的时候,家长们也会好奇,不要觉得孩子做错了就是丢人。
也许这恰好凸显出了孩子的思维其实是更加直来直去的,而且他理解了题目的用意,就不要去管那些细枝末节,人情世故的东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