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

前言

欧洲27个国家纷纷叫嚣要禁用华为!

曾几何时,中德之间的科技交流互通有无,无论是开放市场还是互信互利,都看似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稳步迈进。

可万万没想到对方却是“口是心非”,直接要求大规模拆除华为以及中兴的设备,甚至还给我国设备贴上了莫须有的标签——“高风险”。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针对”,中方会有怎样的回应?德国的态度为何突然发生改变?

德国态度突变

今年11月,欧盟正式对我国电信企业实施了“清场”,而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自然是挥出了“第一刀”。

欧盟以所谓的安全风险为由,毫无根据地对我国电信企业进行打压,试图将华为等优秀企业挤出欧洲市场。

这种行径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和基本的商业道德。

欧盟的这一“清场”行为,不仅损害了我国电信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全球5G技术的正常发展和推广。

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相信其背后自然少不了“外力”的推波助澜。

美国长期以来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领域不断进行打压和遏制,为了维护自身的科技霸权,美国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施压盟友。

德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在诸多方面受到美国的影响和制约。

美国通过政治施压、利益诱惑等方式,促使德国在电信领域跟随其步伐,对我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以阻碍我国科技的发展进程。

不过想要彻底将中国科技企业赶出欧洲市场,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国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5G领域,华为等企业掌握着众多核心技术,拥有领先全球的专利数量和成熟的产品解决方案。

欧洲市场对于高质量、高性能的通信技术有着迫切需求,中国科技企业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并且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服务,赢得了众多欧洲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即便面临外部压力,中国科技企业也不会轻易被挤出欧洲市场。

要知道华为在德国5G市场占了将近六成的份额,那些设备价值大概 25 亿欧元,换算一下就是 200 多亿人民币。

这些设备不仅为德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保障了当地民众和企业的稳定通信需求,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德国一些通信服务提供商依靠华为的设备,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且华为在德国市场的长期投入和良好口碑,也使其在当地客户心中树立了极高的信任度,这种信任不是轻易能够被外部因素动摇的。

所以说德国一旦对我国企业设备下手,先着急的必然是那些德国的在华企业。

尤其是当德国外长的访华行程,突然被中方直接取消,更是让中德之间的外交越发“不平衡”。

外交上的“既要又要”

11 月初,原本德国外长此次访华行程被寄予厚望,双方都期待能在诸多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德关系进一步发展。

然而中方直接取消行程,无疑给德国方面来了个措手不及。

德国国内对此反应强烈,不少政客和媒体开始反思德国此前一些不当举措对中德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德国企业界更是忧心忡忡,他们深知中德经贸关系紧密,一旦外交关系出现裂痕,自己在华业务以及中德之间的贸易往来都可能受到波及,损失难以估量。

为了不让关系持续恶化,德国政府又赶紧宣布,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将在11月中旬访华,试图“补救”。

很明显,德国还是想保持“既跟美国好,又跟中国不翻脸”的状态。

但可笑的是,德国针对华为的“安全风险”检查了多年,可依旧没能找到实质性的证据,

这一行为充分暴露了德国在对待中德关系上的双重标准与虚伪态度。

一边想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获取巨大利益,一边又在一些毫无根据的问题上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指责和刁难,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

德国若不能端正态度,正视自身问题,中德关系的健康发展将会面临更多阻碍。

这么看来,所谓的拆除华为设备,并非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德国出于政治层面的考量,试图以此来迎合某些外部势力。

全然不顾这样做会损害中德之间多年来建立起的互信与合作基础,这种短视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无疑是在给中德关系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

德国等一些国家对华为的抵制,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华为的实力已经对他们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才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遏制华为的发展。

毕竟除了欧洲之外,中东、亚洲等多个地区都在使用华为的技术进行推进,华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产品,在这些地区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良好口碑。

德国这种抵制行为,不仅无法阻挡华为在全球市场不断拓展的步伐,反而会让自身错失与华为这样优秀企业合作共赢的宝贵机会,进一步凸显出其在对待华为问题上的不明智和不理性。

结语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技术本应是推动世界进步与合作的桥梁,而非被用作政治操弄的工具。

德国和欧盟若执迷不悟,持续将技术问题政治化,不仅会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会损害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声誉。

长远来看,这种短视行为将严重削弱其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使其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您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源

中国青年报:《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中方:损人不利己》发布时间:2025.11.11

观察者网:《“欧盟想强制成员国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发布时间:2025.11.11

环球时报:《德国要重审对华贸易政策》发布时间:2025.11.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科技   华为   德国   中方   欧洲   美国   欧盟   设备   我国   中国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