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编辑 | 橙子
7月,中国正式宣布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项令人震撼的基建奇迹,更成为地缘政治的一个焦点话题。
中国以世界领先的水利工程能力,再次证明了其在清洁能源开发上的决心和实力,而这一原本具有民生价值和环境意义的宏大工程,却遭到了邻国印度的激烈反应,甚至扬言要将中国告上联合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开发国,近年来不断推动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次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开建水电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超级基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力。
这座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水电站,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海拔高、地势险峻、河流落差大,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工程的复杂性也堪称世界级挑战,雅鲁藏布江下游段拥有超过1400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且落差极大,为水电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但由于高原环境恶劣,气候复杂,施工难度空前,中国能够在这种极端条件下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再次证明其在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
这项工程在国际社会中也激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欧洲一些依赖水电的国家,如挪威、瑞士等,对中国的技术实力表示极大兴趣。
多个国家已表态希望能学习中国在高海拔复杂地形下开展水电工程的经验,以便在类似环境中发展本国能源项目,可以说,这项水电工程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工程,更是一次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大尝试。
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全球主流舆论高度评价中国这一“绿色奇迹”之际,印度却选择了站在对立面,从“环境安全”到“国家安全”,全面否定这一工程,其态度之激烈、立场之坚决,甚至走向极端,扬言要将中国告上联合国。
在我国宣布开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后,印度方面迅速做出反应,最先表态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的首席部长坎杜。
他在公开讲话中称,这项工程将“掠夺印度水资源”,威胁“国家生态安全”,甚至将其形容为“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要求印度政府立刻在联合国起诉中国。
这番言论看似义正辞严,实则漏洞百出,从国际法角度来看,雅鲁藏布江约有80%以上的河段位于中国境内,只有在接近孟加拉国时,短暂流经印度东北部,并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国际河流的开发通常以“上游主导、共享合理”为基本原则,而中国对工程的全程公开与多边透明,显然并未违背国际规则。
印度方面之所以反应激烈,根源在于其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焦虑”,众所周知,印度在本国及对邻国的水资源利用上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多次被指利用“水坝外交”对下游国家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实施“水源控制”。
此外,印度之所以指责中国“威胁生态安全”,更多是源于“以己度人”的心理,他们担心中国像自己一样,将水资源当成政治筹码。
殊不知,中国一贯坚持“合作共赢”的资源开发原则,此次水电站的建设,也是以“调峰调流、发电优先”为主,未涉及改变水系走向、拦截大规模水源。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跳出来叫嚣的“阿鲁纳恰尔邦”,本身就是中国领土上的非法设立行政单位,中国政府从未承认“阿邦”的合法性,该地区长期处于中印边界争议之中,因此,其“首席部长”对中国领土内的工程指手画脚,本身就是一种主权上的挑衅。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边界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超印度,不仅修建了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还推进了多个高原能源项目,使得中印在边境控制力上出现不对称,印度国内不少鹰派舆论将此视为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进而煽动民众情绪,制造对中国的敌意。
但实际上,中国的工程一直遵循国际规范,从未将资源作为武器使用,这种“战略化水资源”的思维方式,反而暴露出印度长期以来在国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愿的深层文化心态。
在印度声称将中国告上联合国的同时,不少人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这种“诉诸联合国”的言论,是否真的具备可行性?答案几乎是否定的。
根据《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用途法公约》,上游国家有优先开发权,只需在合理范围内保障下游国家的基本水源安全,并提前进行信息通报和合作即可。
而中国方面早在规划阶段就对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进行了系统论证,也通过官方渠道向周边国家通报情况,完全符合法律规范。
印度之所以扬言起诉,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压力以及战略博弈的考虑,近年来,中印关系虽有缓和,但边境问题、贸易争端等仍频繁出现摩擦,此次水电项目规模巨大、地理位置敏感,无疑成为印度政治势力炒作“中国威胁”的又一“题材”。
更深一层的外交因素是,美国的影子始终在其中浮现,今年初,当中方公布建设计划后,美国总统拜登便派遣前国安顾问沙利文访问新德里,试图从侧面了解印方态度,并借机干预中印关系。
尽管此次访问没有产生实质结果,但足以看出美国试图借水电工程进一步拉拢印度、遏制中国,这种“地缘操盘术”在美印关系中并不少见。
美国近年来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在技术、军事、外交领域频频施加影响,尤其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美方更加敏感地监控中方在南亚的基建布局,因此,一旦印度方面有任何“对华焦虑”,美国往往乐于推波助澜。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伪阿邦部长”坎杜言辞激烈,印度中央政府却始终保持沉默,这种“表态与否”的差异,恰恰反映出莫迪政府当前在中印关系中所持的微妙立场。
一方面,印度政府明白自己在国际法理上并不占理,贸然“告中国”只会自取其辱;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想彻底激怒中国,毕竟两国之间在边界、贸易、地区合作等方面仍有较强互赖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的背景下,印方更希望维持区域稳定。
可见,所谓的“向联合国起诉”,更多是印度地方政客与极端舆论在作秀,而不是实质性的外交行动,莫迪政府在面对美国压力与中国现实之间,正在小心翼翼地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中国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的体现,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重大工程也都不可能脱离地缘政治的干扰。
印度方面的激烈反应,固然有其国内政治、边界争议、水资源焦虑等多重原因,但也暴露了其在处理双边关系时缺乏长远眼光的问题,将资源合作视作“敌对武器”,只会加剧南亚区域的不稳定。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