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高田唯……15位日本设计师的不在乎与在乎

Preface

一天世界,是《繁花》里玲子和葛老师常说的话。在上海话、吴语方言里都很常见,一天世界,叫作“夜替四噶”,“一天”不是时间量词,而与空间相关,形容事物杂乱纷繁的状态。也是设计师、策展人龚奇骏在2014年初到上海时,学会的第一句本地方言。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外景

七月底,由龚奇骏、孙明远策划的“Graphic Design in Japan(日本平面设计)”中国巡展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上演。这场集合了上百位日本设计师的群展,让龚奇骏想起这个十几年前听来的词汇,并决定把它作为上海首展的名称。“它也是一种自我调侃,因为中日两边的工作节奏和习惯不同,对于JAGDA(日本平面设计协会)来说,我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有点一天世界”,他说。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以此为起点,《Wallpaper*中文版》从不同设计师的视角,试图呈现二维的平面是如何参与、介入立体世界的构建。并向15位日本平面设计师投递一个问题——身为平面设计师,他们认为的“在乎”与“无需在乎”,问题的答案在文末即可获得解答。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了一场长达20年的经济腾飞奇迹。设计师高田唯在一次分享中提到自己强烈憧憬60年代充满能量的图形设计:“日本的平面设计是从那里开始的。”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在这段时期的尾声,1978年,初代会长创立了日本唯一的平面设计师组织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自1981年起至今,JAGDA每年出版的设计年鉴《Graphic Design in Japan》,集合呈现每年杰出的日本平面作品。现任会长永井⼀史曾聊到,目前拥有3000多名会员的JAGDA,设计师的年龄跨度也很大,这也是JAGDA的特点之一:“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最年长的甚至有九十五岁左右。这也与设计师这个职业可以做得非常长久有关吧。”

*

《Graphic Design in Japan》出版物

在龟仓雄策去世两年后,为表彰已故设计师龟仓雄策的卓越贡献、并推动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其家属以捐赠设立了“龟仓雄策奖”。在龟仓雄策去世两年后,自1999年起,该奖每年从年鉴《Graphic Design in Japan》的应募作品中评选产生,不限年龄与资历,授予当年最为耀眼的作品及其创作者。但在2006年和2011年,龟仓雄策奖均空缺——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经评审严格审查后,认定没有作品达到授奖标准。

* 向左滑动龟仓雄策赏历年受赏作品,作者依次为:服部一成、葛西薫、浅葉克己、勝井三雄、田中良治和永井一正

二十多年来,随着每年发行的设计年鉴《Graphic Design in Japan》,不知不觉记录了审美的变化及平面设计的发展与转折。在龚奇骏看来,在上世纪经济腾飞时期,日本平面设计的设计语言强调功能性、传播效率和视觉冲击力,直到九十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逐渐转向内省与克制。彼时的设计师更关注质感、情绪与观者的心理感受。

在当下,评论界常被称作“超安定社会”的语境里,许多年轻设计师回归微观视角,试图以关注日常、私密的视觉表达方式完成创作。设计师北川一成认为,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是一种趋于“具有像绘画一样处理文字的表现性”的过程——这也展现了平面设计超越文本、语言、国界的精神内核。

* 向左滑动查看

北川一成作品:1997 年高木石井画廊第二届森山大道摄影展纪念写真集封面,当时设计“hunter” 的字体,后应Hermes要求,发展为 2001 年该品牌银座旗舰店开业时,用于一系列诠释 “触碰本质” 品牌理念广告的 “爱马仕字体”(Hermes font)。

在聊起平面设计如何介入社会生活这一问题时,龚奇骏想起设计师Michael Rock在《Multiple Signatures》中的观点:“一部电影的意义不在于它讲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讲述”,他说:“对设计而言也是如此。内容当然重要,但设计师所掌控的‘讲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观点。它未必以口号方式出现,也可能是在‘如何呈现’的微妙选择中传递立场。”

2017年,高田唯完成JAGDA设计年鉴《Graphic Design in Japan 2017》的封面设计,他将平山昌尚画的笑脸作为封面元素使用,最终呈现出随意、潦草、略带幼稚的独特风格。这与当时日本的主流风格相去甚远,甚至引起了设计界的批评与争议。一年后,龚奇骏第一次把高田唯的设计带到中国,于2018年的上海举办了“高田唯潜水平面设计展”,让更多中国的设计师与爱好者,看到日本平面设计正在发生的变化。

*

高田唯潜水平面设计展宣传海报,2018

时隔数年,这次龚奇骏把更多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带到中国,地点依旧在上海。在“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的展览内容上,除了呈现《Graphic Design in Japan 2024》中收录的JAGDA会员原作,还策划了北川一成单元——去年,北川一成刚刚凭借艺术项目“KAMIZU”获得了“龟仓雄策赏”在龚奇骏的记忆里,北川戴着标志性的眼镜,说话时声音低沉而坚定,身上始终伴随着安静却强烈的气场。

*

北川一成

“研究生时期的蒋华老师曾对我说,2010年以前,每一次引进国外设计师的展览,都是中国平面设计史的一部分。”从高田唯个展到当下的日本平面设计展,龚奇骏开始转向关注设计在通识层面如何被理解和传播:“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单纯的引进已经不是核心命题。”在展览的特别单元,他策划呈现了一支由25组中日设计师组成的对谈影片。

*

「25组中日设计师对谈影片」特别单元

起初,这是一支只打算邀请几组获奖的日本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进行对谈的影片。但随着不断延伸拓展,最终发展为超过50位创作者的拍摄计划。更多人“卷入”其中——除了平面设计师,也有艺术家、策展人、编辑、大学教授和科幻作家。

虽然出发点是平面设计,但这些对谈最终也自然延展为25个关于不同议题的讨论。在龚奇骏看来,这也非常“一天世界”。

*

「25组中日设计师对谈影片」特别单元

在这场隔空交流中,也能看到日本平面设计师眼中的中国设计。设计师原研哉在影片中说:“中国人非常擅长从世界范围获取信息,设计师的创造力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问题在于中国的资本对中国本土设计师的信任程度如何?他们往往倾向于委托海外设计师。”

永井⼀史留意到近年来,自己在书店里冒出“这本书真棒”的感慨时,常常发现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曾经在中国担任过评委的设计师田中芹,发现与日本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很会写概念陈述:“在日本,学生阶段还不具备很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比较多。更多的是因为画得好,或喜欢色彩运用等原因进入设计领域……但是中国的学生,感觉他们对于设计的切入点,不太是画画得好之类的,而是对设计的阐释方式。我对此感到很好奇,想知道是不是接受了那样的教育呢?”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在完成一件作品时,平面设计师需要把三维世界里的信息进行平面化表达,相比于技法上的处理,我们更好奇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更在乎什么?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北川一成交给我们的答案是“设计中的留白感,以及对历史与科学的关注。”他在对谈影片中用了一个更为具象的比喻:“字体、纸张、颜色等等,这些我称之为材料的东西,就像肉、鱼一样,如何去烹饪它们,其实关键在于其中的间隙。用版面设计来说,就是布局,或者日语里说的留白、空间。用音乐来说,就是节奏,音乐中的’间’。这些东西,在创作时是必不可少的。”

*

“一天世界:Graphic Design in Japan”展览现场

《Wallpaper*中文版》同样把这个问题也抛给了其他15位日本设计师,以他们各自的理解,尽量用精简的文字去回答身为设计师的“在乎”与“无需在乎”。

北川一成,于1965年出生于兵库县,1987年毕业于筑波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多次于平面设计比赛中获奖。1989年,他加入了家族企业GRAPH,成功将设计、印刷技术与商业相结合,实现了公司的转型。北川一成的设计理念强调「不被丢弃的印刷品」,注重持久价值与实用功能,并将受众的情感和需求融入设计中,以增强设计的感染力。他的字体和包装设计风格独特,对许多年轻设计师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专注于商业品牌的创作与重塑,致力于打造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佐藤卓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现任 TSDO Inc.(佐藤卓设计事务所)代表。他曾为“LOTTE木糖醇口香糖”“明治美味牛奶”等知名产品设计包装,并参与多家博物馆的标志设计及企业标识开发。他担任 NHK 教育频道节目《设计 Ah!》与《设计 Ah!Neo》的艺术总监。此外,他还是设计机构 21_21 DESIGN SIGHT 的馆长,以及京都艺术大学的校长。

艺术总监 / 平面设计师。曾就职于Draft,2007年创立设计事务所“10(Ten)”。主要作品包括「singingAEON」「静冈市美术馆」「角川武藏野博物馆」「Rocca SPELE」等。2003年荣获JAGDA新人奖,并获得原弘奖、JAGDA奖、东京ADC奖、纽约ADC奖及One Show Pencil奖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1988年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设计科。曾就职于10 inc.,于2021年创立株式会社collé。秉持“明快的图像设计”为理念,致力于企业CI/VI开发、品牌塑造、包装设计、导视系统及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在自有品牌“published by collé”中,持续探索涵盖产品与艺术书籍等多元领域的表达方式。荣获2024年JAGDA新人奖。

1984年出生于东京都。曾在庆应义塾大学SFC学习建筑,后赴荷兰里特维尔艺术学院攻读平面设计。回国后,先后在 neucitora 与 village® 担任设计工作,自2018年起以自由设计师身份开展活动,2022年创立 REFLECTA 株式会社。其设计实践基于观察与概念性思考,致力于探索具编辑性与结构性的视觉表达。2024年荣获 JAGDA 新人奖与 TDC 奖。

电通 创意总监/艺术总监。业务涵盖从一张平面作品到企业品牌的整体设计规划。现任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讲师、日本大学艺术学部设计学科兼职讲师、日本设计师学院讲师。主要获奖包括:东京ADC奖、JAGDA奖、JAGDA新人奖、朝日广告奖大奖、每日广告设计奖最高奖、广告电通奖最高奖、日本《字体年鉴》年度大奖、世界海报三年展(富山)铜奖等。

原研哉(Kenya Hara,1958 年生)是平面设计师,现任日本设计中心社长,并在武藏野美术大学担任教授。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展览《21 世纪的日用品再设计》曾在全球巡展,并因策划一系列强调新价值观的展览与教育项目而广受赞誉,其关键词包括 “HAPTIC(触感)”“SENSEWARE(感官器物)”以及 “Ex-formation(始于未知的设计)”。他的众多作品深植于日本文化之中,包括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策划,以及 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推广项目。2002 年起,原研哉担任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

KIGI与创造株式会社代表。2012 年与渡边良重共同创立 KIGI。除为企业与品牌提供艺术指导、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外,也参与艺术项目等。不拘泥于类型,以自由的构思与表现力探索全新的创作方式并持续实践。第 11 届龟仓雄策奖得主。

加藤亮介: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设计科毕业。加入日本设计中心,先后就职于色部设计研究室与原设计研究所,后创立 KAAKA 株式会社。

加藤千洋: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设计科毕业。加入电通,师从八木义博。离职后加入 KAAKA 株式会社。

平面设计师/艺术家。1980 年生,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设计公司 Allright 董事。以平面设计为核心,近年在日本及亚洲举办个展,并在欧洲参与群展。现任东京造形大学教授。

1982 年生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学科毕业。先后就职于电通 Tec、DRAFT,2019 年独立。2023 年成立设计工作室 fff Inc.。获 2022 年 JAGDA 新人奖。

坂本俊太于 1993 年出生于日本。2017 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信息学科,同年加入博报堂(Hakuhodo Inc.)。随后创立 NEW Creators Club,通过跨学科设计打造标志性的品牌体验。在推进客户项目的同时,他也在进行名为 Play.Graphics 的项目,探索平面设计中“可玩性”的可能性与趣味性。

永井博报堂设计(HAKUHODO DESIGN)代表,多摩美术大学统合设计学科教授。长期为各类企业与政府机构提供品牌设计。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同时担任东京都“东京品牌”项目创意总监、山梨县设计中心主任。曾获每日设计奖、Creator of the Year(年度创意人)、东京ADC最高奖等多项荣誉。

田中芹(Tanaka Seri) 平面设计师,生于1987年。以东京为中心展开设计活动。业务内容涵盖企业标志开发、美术和音乐领域的平面设计及品牌艺术指导。主要作品包括:日本酒“SENKIN”(せんきん)、小海町高原美术馆、书店“青旗”、AMBIENT KYOTO等品牌的标志设计;森美术馆“Another Energy”展的宣传设计;莲沼执太的专辑《unpeople》的相关设计;摇滚乐队羊文学的视觉设计等。此外,还以摄影中的偶然现象为主题创作作品。

“一天世界”将从上海巡回至广州,敬请期待。

撰文:Menshevik设计:shika

编辑:piiper

编排:雨桥

文中部分图片由展览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时尚   日本   不在乎   设计师   平面设计   东京   中国   世界   作品   大学   艺术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