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为何被骂不知羞?揭开林徽因鲜为人知的婆媳矛盾姑嫂冲突

【本文均采用权威资料撰写,参考资料在文末,请悉知。欢迎关注我,持续为您推送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

林徽因被誉为民国女神,曾被无数男子青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的婚姻超凡脱俗。

殊不知,林徽因的婚后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她面临的婆媳矛盾和姑嫂冲突,甚至比大多数普通女子更严重。

在她还没嫁给梁思成之前,梁母就表示“至死都不接受林徽因当儿媳”;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也多次写信暗嘲嘲林徽因“不知羞”“赶紧分手”

即使后来梁林的婚礼由梁思顺一手操办,林徽因也没能在梁思顺那里得到好脸色,日后更是争吵不断。

那么,林徽因为何如此不受婆婆和大姑姐待见呢?

这其实和林徽因的出身有关。

1、新思想和旧观念的冲突

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从小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和她的教育不无关系,因此梁启超在家也要敬她三分。

在子女的婚恋方面,李蕙仙奉行的是门当户对。而在她看来,林徽因配不上梁思成。

这就奇怪了。林徽因无论样貌、学识,或者出身,条件都非常优质,怎么就不配呢?

其实,原因就出在林徽因的母亲身上。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并不是林长民的原配,而是作为妾室的身份被娶进门的。

所以按照李蕙仙的说法,林徽因顶多算“庶出”。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合照

看过《红楼梦》的应该有印象,贾府的三姑娘贾探春比其她姐妹都聪明能干,却因为是赵姨娘生的而低人一等。

王熙凤就曾叹息说:

“如今有一种轻狂人,作亲时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李蕙仙正是这种“狂人”,看不上林徽因的庶出身份,认为梁家长子梁思成配得上更好的。

除了这点以外,李蕙仙还特别讨厌林徽因现代女性的行事做派。

1923年5月的一天,梁思成骑摩托车上街,不小心被汽车撞了,人被压在摩托车下面当场昏迷。送到医院做了几场手术,所幸保住了性命,但腿伤严重需要住院。

林徽因听到消息后,急忙向学校请假,赶到医院照顾梁思成。

那会正值初夏,闷热的病房里,梁思成流了很多汗,无法洗澡难受得很。

林徽因便贴心地找来一条干净的毛巾,用冷水打湿后,坐在床边,轻轻替梁思成擦洗身子。

恰巧这时,李蕙仙到病房探望,看到这一幕后,瞬间大发雷霆,抢过林徽因手中的毛巾,当众训斥她“不检点”

原来,旧式婚俗中,坐床也是入洞房的一个环节。而在李蕙仙看来,病床也是床,林徽因还没过门就把床给坐了,手还放在梁思成的后背上,太不像话了!妇德,妇德!

李蕙仙和子女们在日本的留影

李蕙仙这一骂,直接把林徽因给骂懵了。

林徽因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她16岁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见识过很多文坛大咖,思想先进,行事大方。

在她看来,帮未婚夫擦洗身子,纯粹想让他舒服些而已,扯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实在太可笑了。

因此,林徽因不可能认错,更不可能改变自己。

这让李蕙仙对她的不满达到顶点,甚至说出“至死都不接受林徽因当儿媳”这样决绝的话。

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李蕙仙和子女们的合照

当时,梁启超由于太喜欢林徽因,又不敢刺激患重病的妻子,于是匆匆将梁思成和林徽因送到美国留学,想让时间化解这对准婆媳之间的矛盾。

可短短几个月后,李蕙仙就病逝了。

只不过,林徽因踏进梁家的路,并没有因为李蕙仙的病逝而一帆风顺。

因为还有另一个同样强烈的阻力在,那就是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

梁思顺

2、三观不合下的矛盾激化

梁思顺是梁家长女,比老二梁思成大了整整8岁,很大程度上帮忙照顾了弟弟妹妹,在家中有很大话语权。

尽管她早已出嫁,对娘家弟妹的婚事还是要掺一脚。

梁思顺受母亲李蕙仙影响很大,也是典型的传统女性,自然也是看不惯林徽因的行事作风。

在李蕙仙去世后,梁思顺接过棒子,继续阻挠林徽因嫁进梁家。

当时,梁思顺经常写信给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不断提醒他,母亲至死也不接受林徽因。偶尔还会把报道林徽因和徐志摩花边新闻的报纸,一并寄过去,话里话外都劝梁思成赶紧分手。

梁思成没办法反驳长姐,最终是梁启超出面调和,不断劝解,梁思顺才勉强同意他们的婚事。

虽然梁思顺没有完全认可林徽因,但还是拿出长姐的做派,在温哥华替他们举办了婚礼。

就这样,林徽因排除万难,终于嫁给了梁思成。

一开始,由于住得远,这对姑嫂之间还算相安无事。但这样平静的生活,仅仅维持了一年。

1929年,梁启超病逝,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以及梁思顺一家都回到北平,此后都住了下来。

两家离得近,接触一多,矛盾就不可避免。

梁思顺经常插手林徽因的家务事,看到不满的地方就会指手画脚。尤其对于林徽因在家中举办文化沙龙一事很有意见。

或许在梁思顺看来,林徽因整天在“太太的客厅”上呼朋唤友,哪还有时间相夫教子?这不是一个好太太的样子。

林徽因在家中举办文化沙龙

更让梁思顺气不过的是,她的女儿周念慈,竟然很喜欢林徽因这个舅母,总是跑到她家去。每次梁思顺都会把女儿揪回家。

1935年,周念慈在燕京大学读书,由于形势紧张,她从学校跑出来,住到林徽因家。

梁思顺得知后,不顾当时已经是半夜,冲进林徽因家,拉起女儿就走,边走边训斥:

“这么喜欢出来找舅妈,干吗不让她给你出学费……”

周念慈显然被吓到,哭了起来。

梁思顺却不依不饶,临出门又说:

“你别从舅妈的朋友那里染上激进的恋爱婚姻观,这个朋友激进到连婚姻都不相信!”

林徽因一听就明白,大姑姐这话是在点她呢。

梁思顺口中不相信婚姻的朋友,指的是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和金岳霖罕见合照

金岳霖爱慕林徽因,总是以挚友的身份当林徽因的邻居,也曾说过终身不娶。这在梁思顺看来,是非常挑战传统的。

此外,梁思顺这话也是在表达对林徽因和金岳霖走太近的不满。

林徽因很无奈,但也一如既往不反驳,只是在写给美国好友费慰梅的信中,忍不住吐槽这位大姑姐:

“她全然出于嫉妒心,尽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林徽因和费慰梅在北平的罕见留影

3、抽身琐事之外,沉浸理想之中

林徽因就是这样的性格,清醒,不内耗,不和琐事纠缠。

不管别人对她的成见有多深,她都能一笑置之,转而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在李蕙仙骂她“不检点”时,她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在建筑系不收女生的限制下,她坚持旁听,当上建筑系的助教。

在她去世69年后的2024年,宾大还专门为她补发建筑系学位证,向全世界承认林徽因的建筑才华;

· 在梁思顺骂她“不知羞”时,她在太太的客厅和各位文坛大咖高谈阔论,丰富文人素养,写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部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抗战爆发时拒绝到国外避难,而对年幼的孩子说出“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这样铁骨铮铮的爱国宣言;

· 在被质疑“不会相夫教子”时,她和梁思成携手走遍全国,合作测绘了近3000多件建筑与文物,协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等建筑名作,新中国成立后又一起设计国徽;

而她教出的一对儿女都毕业于北大。女儿梁再冰是一名优秀的驻外记者,儿子梁从诫则大半辈子致力于中国的环保事业……

无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哪怕有这么多事实摆在眼前,林徽因也免不了遭受成见。

除了婆婆和大姑姐之外,还有冰心、沈从文等人,也写过文章讽刺她梁思成的续妻林洙甚至在公开采访中说林徽因“不做家务”“不是好太太”

这就是林徽因。

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她也有普通女子的烦恼,有避不开的婆媳矛盾和姑嫂冲突,和免不了的闲言碎语;

同时,她又有难能可贵的性格,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内耗,不为他人的质疑而改变,始终坚持自己的处事风格和理想追求,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最终成就了传奇的万古人间四月天。

不困人言,坚守初心,择光而往。

光是这点,林徽因就足以令后人敬佩。


信源:

百度百科——林徽因、李蕙仙、梁思顺

《品中国现代文人1》刘小川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姑嫂   婆媳   北平   矛盾   闺秀   大姑   鲜为人知   名门   合照   冲突   母亲   女儿   时间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