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心头刃三年可屠龙”这是“刘隐”在武氏居幕操弦之下的策略



史家曾经评论武氏在岭南政权初期是“居幕操弦”,就如身在云端,俯瞰战场。


其时武氏资助禅宗宝林寺(今南华寺),借高僧之口宣扬“武后护国”神话。同时在俚僚部落传播“白虎托生”传说,神化自身的统治。

贺江兵变让武氏得到了极大的利益,从心理上,政治上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满足。

武氏先是借兵变清洗了刘谦旧部,安插武彦休等亲信接任要职。

兵变后封州军高层武系将领占比,照从前更是翻了一倍有余 。

武氏同时也意识到刘隐难以直接扳倒,转为长期制衡策略,反而加速扶持刘岩,为其组建“童子亲卫队”(南汉禁军前身)。

并且创设“三军合议制”,在重大军事决策中,需“武氏用印”同时加持。

在刘隐直属牙军中混编武氏“白藤丁”。

不但如此,武氏又对刘隐进行经济锁喉,将广州关税从年80万缗截留至私库50万缗。

同时限制刘隐开发珠三角沙田,仅批准开垦3万亩。

武氏以继母身份干政,突破了传统“嫡母不预外事”的礼法。

并且通过控制海上贸易,实现经济反制。

又利用岭南俚僚“女酋参政”的传统,塑造自己“圣母护国”的形象。

年未及冠的刘隐则在兵变中,除了剿除叛军之外,还精准诛杀其他对象。

主要集中于刘谦弟系部队(刘知谦派)与当年刘谦前任韦氏留下的残余势力。

而对于与武氏关联的中层将领,刘隐却采取予以保存的策略,避免全面冲突。

同时命人散布“天降陨石于贺江,乱臣授首”的祥瑞之说 ,

在刘谦墓前立《平乱纪功碑》,强调嫡系正统。

默许武氏接管被诛将领的职田,将贺江船场管理权移交武彦休,换取武氏支持。

此次兵变让刘隐在军中确立了“杀伐果决”的统帅形象,令其威望陡增。从而顺利推动军制改革,建立直属骑兵“飞龙军”。

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朝廷的正式认可。

刘隐的表现让岭南节度使刘崇龟异常欣赏,把他召为补右都押牙兼贺水镇使,没过多久又表为封州刺史,使刘隐在法统上真正强化 。

刘隐之所以在与武氏的斡旋中频频忍让,主要是他明白自己在“以老为尊”的岭南军界缺乏威信,而武氏作为刘谦遗孀,凭借“母仪岭南”的身份,可填补这个合法性缺口。

另外,武氏掌控市舶司、盐铁专营,等重要经济命脉,刘隐若强行夺权将面临断饷危机。

当时武氏家族控制邕州、容州等七州刺史,形成“西江政治同盟”,占岭南兵力三成。

更有让刘隐忌惮的“白藤丁”精锐4000人(藤甲兵3000、海鹘舟舰队1000),扼守珠江口咽喉。

这些与交州曲氏、虔州卢氏结盟,共同形成对封州的战略包围。

还有就是楚王马殷正沿湘江南下,南汉草创之际需集中资源御敌,内斗可能导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刻的刘隐,其心态与一直活在武氏阴影中的刘岩极其相像,同是一个“忍”字,正所谓“忍字心头刃,三年可屠龙”,便成了这段权力博弈的生动注脚。

当然,刘隐的忍耐绝不是白白受气,而是以空间换时间。

首先,在继承父业的过渡时期,武氏通过操纵《刘氏家牒》编纂权,将刘隐塑造为“承父遗命”的孝子形象,强化其继位正当性。

在继承权稳固之下,刘隐秘密组建“飞龙军”,装备改良型诸葛弩。

在潮州开辟私盐通道,年获利20万缗。

招揽中原流亡士人赵光裔等,构建独立幕僚体系。

一切按部就班之后,刘隐便开始默默守候,等待良机。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不过在说到这机会之前,却还需要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地方豪强谭弘玘!

谭弘玘出身端州(今广东肇庆)地方豪族,家族世代控制西江中游的商贸与军事要冲。据《肇庆府志》载,其家族自唐中叶便垄断端州硇砂(硝石)开采,此为岭南火药制造的重要原料。

谭氏家族为了巩固产业,更是通过与高要俚酋通婚,娶俚帅之女,从而掌控俚兵三千,形成“半汉半俚”的武装特色。

谭家有了不俗的军事力量,便又控制了西江黄金水道中的羚羊峡段(今肇庆峡),年征过路税达五万缗。

还掌握端州石炭矿(唐代最大无烟煤矿)与砚石开采权,富甲一方。

家大业大,保护体系更需完备,于是经济富裕了的谭氏家族,又耗资组建了“铁林军”五千,配备岭南特制瘊子甲(连环锁子甲变种),善水陆两栖作战。

并且在端州修筑双城(今肇庆宋城墙基址),内城驻汉兵,外城布俚营,互为犄角。

羽翼益丰的谭弘玘,看到黄巢叛军之乱,便如看到了机会。恰逢黄巢军劫掠广州,谭弘玘便率俚兵护佑端州商路,获“保境郎将”头衔。

并且因进献军粮十万石助朝廷平乱,授封州刺史(此为虚衔,因为这个实际上是刘谦任职),谭弘玘虚挂封州刺史,却掌控了端州军政。

贺江兵变之后,刘隐为了清除旧时代军队势力,卢琚等依附武氏的珠三角将领遭镇压,武氏对水军的控制力严重下降。

造成原贺江防区大部分的中高层职位空缺,急需填补。

刘隐明面上忍让武氏,并且给予了武氏诸多权利,暗地里却急需引入非武氏关联势力,以打破其军政垄断。

况且旧部清洗后,必须建立忠于自己的新军事核心。

这时候,刘隐便看到了一些地方豪强,打算把这些豪强收入囊中,而岭南俚僚占人口将近一半,其支持对政权稳固至关重要。

恰好在这次平叛中,谭弘玘的俚兵3000参与镇压,承担了高风险攻坚任务,伤亡率接近半数,战功占了平叛总战果的三分之一。

俚兵擅长的山地战、水战(如藤筏火攻)在贺江地形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是,刘隐做出了政治利益交换。

谭弘玘从俚酋擢升为端州防御使(正五品),获统兵5000之权。

其家族获西江航道三分之一关税征收权,年入8万缗。

刘隐为了进一步促进与俚人之间的关系,又准其保留俚人巫祭传统,并资助重修高要俚祖祠。

可以说,贺江兵变又催生了“贺江系新贵”将领集团(谭弘玘等俚僚首领上位)。

刘隐加设“俚兵都尉”职位,专管俚僚武装,谭弘玘任首任都尉。

谭弘玘为了表示对刘隐的支持,更是准备把自己的女儿嫁予刘隐,联姻示好。

不过这个原本大家欢喜的平衡局面,却因一个新来的中原官员打破。

正是这个官员的到来,为刘隐带来了更大的机会!不过却是谭弘玘的噩耗!


以上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高要   西江   白藤   肇庆   豪强   兵变   刺史   岭南   将领   心头   策略   家族   历史   屠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