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顶尖学霸,距高考百天突然跳楼,遗书中写道:一生看透两件事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B

他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学霸,17岁写出70万字的两本历史大作,震惊整个史学界。

要知道,很多历史学者穷极一生都无法有这样的成就,他不到18岁就达到这种境界。

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天才少年林嘉文未来前途无量。

然而,2016年2月24日,在寒风凛冽的西安街头,距离高考只有百天,他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林嘉文的自杀,成了高考前最大的“新闻”,明明前途光明,他偏偏走上这样的不归路。

在走之前,他写下了一封遗书:这辈子已经看透两件事。

这个少年为什么要选择自杀?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他到底看透了哪两件事?

让我们走进天才少年林嘉文的一生,才知道“顶尖学霸”的背后也有很多不易……

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16岁的你在干什么?有人在高中的校园里拼命背单词。

而16岁的林嘉文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新书《当道家统治中国》。

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林嘉文的“脾气”让人捉摸不透。

别人都是尽情介绍作者,而林嘉文的思想异于常人。

他拒绝配合出版方和学校的任何宣传,甚至要求出版方隐藏自己的真实年龄。

林嘉文只想要个清清静静的环境,不要任何的炒作。

一个刚上高一的16岁少年,就以独特的视角说明自己的观点,写下30万字的巨作。

很多历史学者追求一生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此时的林嘉文被视为未来史学“新星”。

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初露锋芒,那第二本书林嘉文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2016年,他的第二部新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问世。

这本书洋洋洒洒40万字,再次引发学界的轰动。

不到三年的时间写出两部历史巨作,对历史了解透彻,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林嘉文仿佛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才。

陕西师范大学为他举办座谈会,宋史名家李裕民亲临现场,对他高度赞美。

没有经过专业的名师指点,仅凭自己的读,就能研究如此深刻,甚至超过一般博士的水平。

林嘉文仅仅只是个高中生,他无疑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年。

都说学习历史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事件琐碎,人物繁多。

如果静不下心来,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

其实,林嘉文能有如此璀璨的才华和他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

“史学天才”成长之路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要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你怎么用这张纸。

1998年,林嘉文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在一所法律院所工作,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外公外婆都是初中的理科老师。

然而,林嘉文谦虚称自己“勉强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家里藏书众多,在家人的影响下,林嘉文也喜欢看书。

他和历史结缘要从小学时期说起。

林嘉文的母亲、姥姥姥爷都喜欢看《百家讲坛》,在家人的带动下,他也跟着看。

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了《三国志》《资治通鉴》《吕氏春秋》等历史著作。

他痴迷于历史典籍无法自拔,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看电视节目。

小学毕业后,林嘉文就在微博上关注唐宋史学界的前辈,读他们的著作。

上了初中后,林嘉文对历史的喜欢越发“疯狂”。

国内史学前辈参加的会议,他总要找出和这些会议有关的书籍,甚至在书中写下批注。

除了看书和搜集前辈们晒出的书籍外,林嘉文最喜欢的兴趣就是写作。

写书是一件繁重的事,既要把历史资料写清楚,还要在写的过程添加自己的见解。

厚厚的书籍,就要求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些,林嘉文都具有。

林嘉文痴迷于历史学科,肯定会耽误他的文化课。

然而,林嘉文早已做好了学习时间的分配,在完成文化课的同时发挥自己历史特长。

然而,随着两本书的成功问世,林嘉文的名声越来越大,还没等到他的讲座,却等来他的死亡。

天才光环下的沉重负担

年少成名,远超众多的专家,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荣誉。

但是这样的“夸奖”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2016年2月24日凌晨,林嘉文坠楼去世,此时距离他参加高考只剩100天。

人们都在盼望林嘉文会在高考后选择哪所大学,谁知他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18岁。

消息传出,多少人心痛,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以这样的方式走了。

究其原因,才华成就了他,也在“名声”中被“抹杀”。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在享有盛名的时候,也倍具压力。

两本著作成功发表,名声大噪,林嘉文的生活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镁光灯,媒体蜂拥而至,都想一睹这个未成年人的风采。

学校把他当成榜样,鼓励学弟学妹们向他看齐。

曾经和他要好的朋友也开始远离他,因为在他们眼中,林嘉文成了“神话”。

他出第一部书的时候坚持不告知年龄,就是为了避免过分炒作。

但是,就算他想掩盖锋芒,悠悠之口又怎能放过他。

自己的一举一动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破坏了他原有的生活方式。

更有甚者,居心不良的人开始质疑林嘉文的才华,认为他小小年纪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桩桩件件都在刺痛林嘉文的心,他不能再专心读书和研究历史。

除了外界的压力,林嘉文也开始做些“不可思议”的事。

不想接触外界,只想蜷缩在家里,关在房间里。

父母看在眼里,尝试开导他,但是没有效果,经过医生确诊,林嘉文患上了抑郁症。

吃药加上心理医生的疏导,但是效果不大。

这种痛苦,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吐露:说明书上写药的副作用是增重,我却浑身疼痛。

压死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

2016年2月19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自杀身亡,震动学界。

就在2月23日晚,林嘉文完成作业,吃下药,给朋友发送了最后一封邮件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林嘉文去世之后,他留下了长达三千字的遗书,还说自己一生看透了两件事。

他称未来对他没有吸引力,对它绝望。

二是早早认清了自己的能力,喜欢的历史成了习惯性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本质,无法超越。

最后他还表达了对父母的叮嘱:希望父亲控制脾气,嘱咐妈妈多工作。

林嘉文还向“朋友”致歉,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自己受到伤害。

林嘉文的离去,是一个悲剧,他本有灿烂的人生却冲不出牢笼。

结语:如果林嘉文能放开心胸,积极面对,袒露心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成长的时候,不要总追求成绩,要注重心理健康,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悲剧重演,最后祝愿世界上再无“抑郁症”。

参考信息:搜狐文化——2016年2月24日——少年史学奇才林嘉文不幸离世:年仅18岁却曾出版两本学术著作

新浪网——2016年2月25日——自杀的18岁史学奇才林嘉文是谁?

中国新闻网——2016年2月26日——18岁史学新星林嘉文辞世 中学时自学西夏文(图)

浙江在线-浙江晚报——2016年2月26日——是什么“杀”了史学奇才林嘉文 专家:悲剧须防重演

百度百科——林嘉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西安   遗书   史学   奇才   名声   悲剧   新星   天才少年   少年   史学界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