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正经历着这样的绝望?
书房里,孩子戴着耳机,像一座孤岛。
你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又开始了那段重复了无数遍的说教:“你就不能自觉点吗?玩游戏能当饭吃?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
孩子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敲得更响了。或者,他猛地摘下耳机,冲你吼:“你烦不烦!能不能别管我!”
再或者,他什么也不说,用沉默和冷漠,在你和他之间砌起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你所有的“道理”,都像石子投入深海,连一点回响都没有。
那一刻,你的心是不是又痛又冷?你感到无助、愤怒,甚至恐惧。
你明明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了他好,可为什么,你越是苦口婆心,孩子离你越远,关系越是濒临崩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郑委老师在直播间开场就抛出了这句古训。
他问了所有家长一个问题:“你喜欢别人跟你讲道理吗?”屏幕上瞬间被“不喜欢”刷屏。
你看,连我们自己都如此抗拒被说教,却为什么日复一日地,对我们最爱的孩子,做着他最讨厌的事?
今天,借由郑委老师直播中的智慧,带你撕开家庭教育中那个最大、也最令人痛苦的谎言:
你对孩子讲的,可能根本就不是道理。


扎心的真相:你说的5种假道理
正在把孩子推向崩溃
很多家长会困惑:我的孩子怎么了?
以前很乖,现在一说话就炸毛,要么就关上房门不理人。
郑委老师说,这不叫“叛逆”,这叫“关系崩溃”。
这种崩溃有四种典型表现:哭闹型、沉默型、顶嘴型和逃避型。
而这一切的根源,往往始于我们自以为是的“讲道理”。
直播中,一位单亲妈妈丽(化名)声音哽咽。
她17岁的儿子已经半个多月不去学校,老师警告要强制休学。
她又急又怕,天天跟儿子“商量”,讲上学的重要性,讲未来的出路,可儿子油盐不进,最后干脆跑到姥姥家,拒绝和她沟通。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位妈妈很可怜?觉得她是在“为孩子好”?
郑委老师却一针见血:“你情绪化时给孩子讲道理,那不是讲道理,是发泄情绪!”
当你的内心充满焦虑、恐惧和无助时,你口中的“道理”就成了情绪的载体。
孩子非常敏感,他接收到的不是你的逻辑,而是你排山倒海的负能量。
他听不见“理”,只感受到了你的指责、你的不信任和你的痛苦。
为了自保,他只能选择关闭心门。
关键点:
这位妈妈的困境,是无数家庭的缩影。
郑委老师深刻地指出了父母最常犯的5种“假道理”错误,请你对照一下,自己占了几条?
1、情绪化时讲道理 = 发泄情绪
当你带着怒气、怨气说“我说的你到底听没听进去”时,你不是在沟通,是在倾泻情绪垃圾。孩子不会听。
2、心里难受时讲道理 = 为了自己不难受(自私)
当你因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虑,对他说“你不好好学,我心里难受”时,你不是在帮他,是在要求他来抚平你的焦虑。这种自私的“道理”,孩子不会听。
3、同样的道理总讲 = 唠叨和啰嗦
“快去写作业”,“别磨蹭了”……当一个道理被你重复N遍,它就失去了力量,变成了噪音。这说明你内心很烦躁,而心烦时讲道理,孩子不会听。
4、不具备可行性的道理 = 大道理
“你要有毅力就能战胜困难”,“你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这些话都对,但等于什么都没说。怎么“有毅力”?如何“好好学”?总讲这些空洞的大道理,孩子不会听。
5、把逻辑当道理 = 正确的废话
“你要是早点起床,就不会迟到了。”这不叫道理,这叫逻辑关系,是正确的废话。孩子不仅不需要听,甚至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
金句总结:
你以为你在讲道理,其实你可能只是在发泄情绪、满足私心、无休止地唠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和正确的废话。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用顶嘴、沉默和逃避来抵抗你了。
因为他抵抗的,从来不是真正的道理,而是这些包裹在“道理”外衣下的伤害。


问题的根源:你“有理无道”
讲得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假道理”。
那你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道理”?
为什么郑委老师讲的道理,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都愿意听?
一位父亲戴磊(化名)连线求助,他上高中的儿子住校,一周回家两天。
一回来就通宵玩游戏,周日还找借口晚点返校。
他想引导孩子以学业为重,但又不知道怎么说。
他觉得自己的“理”很充分:高中了,学习多重要!
郑委老师的反应却很“凶”:“你这叫恐吓,不叫讲道理!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在学校里像个高压锅,内卷、竞争、压力巨大,他回家玩游戏是在释放压力,是在续命!
你剥夺他唯一的发泄方式,你有更好的方法帮他吗?”
这位父亲沉默了。
他承认,他没有。
这个案例,揭示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症结。
郑委老师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
“道理!道理!不能有道无理,那是歪门邪道!不能有理无道,那是纸上谈兵!”
我们总以为“道理”就是一个“理”字,但它其实是“道”和“理”的结合体。
“理”,是逻辑,是知识,是“应该怎么做”。比如“高中生应该以学业为重”,这是“理”。
“道”,是路径,是行动,是父母的修为和以身作则。
那位父亲有“理”,但他没有“道”。
他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痛苦,不理解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更提供不了释放压力的有效路径。
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用一个正确的“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
这就是典型的“有理无道”,是教育中的“纸上谈兵”,孩子怎么可能听?
关键点:
那么,真正的“道”是什么?郑委老师给出了清晰的定义:
“道是行动!是可行动!是陪伴行动!是行动后有效果!”
对应到那位父亲的案例中,“在道上”的做法应该是:
1、行动: 先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评判他的行为。
2、可行动: 和孩子一起探讨,除了游戏,还有没有其他他感兴趣且能放松的方式?比如看一场电影,打一场球,甚至可以和他聊聊游戏,成为他的“战友”。
3、陪伴行动: 在他尝试新的放松方式时,给予支持和陪伴,而不是监督和催促。
4、行动后有效果: 当孩子发现,和父母沟通比打游戏更能让他感到轻松和被理解时,他自然会做出改变。
金句总结:
一个只讲“理”的父母,是在要求孩子;
一个走在“道”上”的父母,是在引领孩子。
孩子从不听“要求”,只追随“引领”。


终极答案:
成为一个“在道上”的父母
现在,问题的核心已经非常清晰了:
想让孩子听道理,关键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是”谁。
“道理我都懂了,可孩子的心门已经关了,不和我联系,不理我,怎么办?”
一位叫“自由自在”的妈妈绝望地问。
郑委老师问了她一个让她瞬间愣住的问题:“20年来,你知道你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吗?”
她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
这个回答,比任何激烈的冲突都更令人心碎。
一个母亲,辛苦养育孩子20年,却从未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
郑委老师说:“在孩子心目中,绝大部分父母是不讲理的,因为父母没在道上。”
什么是“在道上”?
就是有原则,有修养,有方向。
就是一个能看懂孩子、接纳自己、不断成长的父母。
还记得那个10岁就休学,还把情绪发泄给妹妹的男孩吗?
妈妈徐颖(化名)痛苦不堪。
郑委老师告诉她:“小学的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他放不下妈妈,他知道妈妈心里太苦了!”
他让这位妈妈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抱住儿子,告诉他:“你的痛苦是妈妈造成的。”
这就是“道”。先看见并疗愈自己和孩子的痛苦,而不是去纠正行为。
直播中还有一个最令人振奋的案例。
一位叫沈建中的父亲连线,他是郑委老师2009年的学员。
他的儿子沈高杨,当年在中学是全校倒数,天天交白卷,甚至逃学三天轰动全城。
他的“理”是:“会的不用写,不会的也写不出来。”
当孩子讲的道理比父母还有道理时,父母的道理就讲到了头。
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少年”,在父母跟随郑委老师学习改变后,人生轨迹彻底反转。
他后来出国留学,如今研究生毕业,在日本丰田集团工作,精通三国语言。
这个跨越15年的真实故事,给了所有在黑暗中摸索的父母一束最亮的光。
它雄辩地证明了: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道”出了问题。
关键点:
如何成为一个“在道上”的父母?
1、向内看,疗愈自己: 像那位单亲妈妈和10岁孩子的妈妈一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创伤。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妈妈,才能照亮孩子的世界。
2、看见孩子,而不是看见问题: 像那位游戏少年的父亲需要做的一样,穿透行为的表象,去看见孩子内心真实的压力、渴望和需求。
3、闭上嘴,迈开腿: 减少说教,多做引领。用你的行动、你的原则、你的修养去影响孩子。
就像郑委老师对那位有三个孩子都搞不定的妈妈说的:
“你回家戴一个礼拜口罩不说话试试。”讲道理,靠的是人品,不是嘴。
金句总结:
孩子不听父母讲道理,会不会是因为父母自己没有走在正道上?会不会是因为父母自己没有掌握真正的理呢?
请你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三遍。

写在最后
为人父母,是一场最深刻的修行。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常常在不经意间,用自以为是的“爱”和“道理”,将他们越推越远。
毁掉一个孩子,往往是从父母讲“道理”开始。
如果今天的文字触动了你,如果你也正被亲子关系问题折磨得夜不能寐,如果你渴望找到那条能真正引领孩子走向幸福的道路,那么,请不要再一个人苦苦挣扎。
家庭教育这条路,需要引路人。
郑委老师和他20年实践凝结的“爱与幸福”体系,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家庭,走出了迷茫和痛苦。
关注郑委老师,这或许是你和你的孩子,走向和谐与幸福的,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去改变孩子,而是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