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再买不到中国稀土,美国不但贸易战打不赢,热战恐怕也要输

中国这次出拳狠不狠?稀土这事儿,优势不在矿,在链。中国把“从采—分离—冶炼—磁材—终端”的整条链子打通了,技术和专利一把攥在手里。更要命的是,去年12月中国已经把“稀土提取与分离”关键技术列入禁止出口的清单。意思很明白:就算你在海外挖到了矿,没有技术、没有工艺、没有环保体系,也炼不出能用的货。美国想“靠钱砸出一条捷径”,注定要在工艺细节和产业协同上栽跟头。

中方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股当天就迎来一个“黑色星期五”,蒸发大约两万亿美元市值,不是小波动,是当头一棒。华尔街用真金白银告诉白宫:别拿供应链当玩具。特朗普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怒喷中国“非常敌对”,顺手把狠话放到最大——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问题是,市场不吃这套,脚比嘴更诚实。

为什么市场这么紧张?因为“卡喉”的地方恰好在军工。美国智库CSIS的关键矿产专家格雷斯林·巴斯卡兰点得很明白:这刀正架在美军“七寸”上。从F-35隐身战机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从“战斧”巡航导弹到“死神”无人机,再到各类雷达与精确制导组件,关键都离不开高性能永磁体,而永磁体离不开稀土,且高度依赖中国供给。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字冷冰冰:美国大约70%的稀土要从中国进口;把口径缩到精炼环节,中国的份额90%+。这不是“可选项”,这是“命门”。

别说美国,日本已经给过鲜活的示例。2010年因领土争端中国对日稀土出口一度中断,日本随后十多年“全国之力”——投澳洲矿、搞回收、做替代、建储备,招招都用上了。结果呢?一转眼十多年过去,日本仍有70%以上的稀土要靠中国。原因不复杂:矿只是起点,产业链和技术才是胜负手。连日本的体量与组织力都没能摆脱依赖,美国想“速成独立”,更难。

当地时间10月13日,也就是中国商务部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约4天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名誉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CNBC现场没忍住,火力全开:“我们竟然没有稀土战略储备?我们竟然放任中国垄断90%的精炼?我们到底在干什么?这简直就是美国的耻辱!”顶级金融学者在直播间情绪失控,这不是煽情,是被现实连着扇了好几巴掌。

同时,媒体也跟上了节奏,讨论更直接:事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美国各行各业买不到中国稀土,贸易战打不赢,科技战顶不住,真要走到冲突边缘,军工产线被卡住脖子,连热战也要输。有媒体直言,此举已将中美经贸摩擦推到“准禁运”的边缘,一旦持续拉长,后果将从供应链扩散到军工产线。说白了,稀土不是“边角料”,是你高端制造与军工的“胆固醇”,堵哪哪疼。

特朗普先是“火山式宣泄”,把中国定义为“敌对”,喊出100%关税的终极威胁;但两天后,他又赶忙改口,说“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非伤害它”。副总统万斯也出来呼吁中国“选择理性之路”,强调特朗普“珍视”与中方的友谊。为什么拐弯这么急?因为市场已经用崩盘提醒:供应链不是橡皮筋,拉断了要命。

这还不算前情。就在中方加强稀土管制之前,特朗普刚把对华实体清单大幅扩容,数千家中国公司被纳入限制;他还放话要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征收带有歧视性的费用。典型的“极限施压”老路子,书名就那本——《交易的艺术》。问题在于,这种玩法碰上“材料—工艺—设备—专利—环保—配套—人才”的复杂体系,就像拿锤子修手表,越敲越碎。

美国媒体和专家会如此“集体破防”,是因为他们忽然意识到一个残酷事实——在稀土这个看似冷门、实则决定上层建筑的环节上,美国缺储备、缺精炼、缺产业链。哪怕政府临时拉上MP Materials这类本土矿商签“历史性协议”,短期也补不齐十几年缺课的知识点,更填不上产业链的“深坑”。

极限施压失灵,“恶人先告状”的套路也被拆穿。无论特朗普政府愿不愿承认,那个可以随意挥舞制裁大棒、却不为供应链后果买单的时代,确实过去了。留给美国的可行选项,其实只剩一个——回到桌边,务实合作。在材料科学与产业链这门长课上,补作业,才有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财经   热战   稀土   美国   中国   贸易战   日本   军工   产业链   永磁   精炼   中方   管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