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几百年来,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直闹得沸沸扬扬,可谁也拿不出真家伙。
直到2016年,考古队一狠心,把江水抽干,结果水底一片亮闪闪,真把传说给挖了出来!
金银财宝铺满河床,数量之多,直接拿下了亚洲第一。那么,这批宝藏到底是怎么沉下去的?张献忠又为何甘心把财富留在水底呢?
江底的秘密
2013年的一个普通夜晚,岷江河畔本该静谧安详,却暗流涌动。
彭山区江口镇的村民们发现,每到夜深人静,就有不少"外来户"带着潜水设备来到河边,神神秘秘地下水。
这些人不是来游泳的,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江底摸索着什么。
起初,当地人没太在意,以为是些怪人有怪癖。
可慢慢地,有眼尖的村民发现,这些潜水的人上岸后,兜里总会鼓鼓的,偶尔还能瞥见金属光芒。
更奇怪的是,这些水下活动越来越频繁,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当地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潜水镜加入其中。
没过多久,古玩市场上突然出现大批"西王赏功"钱币和其他明末清初的文物。
消息一出,文物专家震惊了——这些正是传说中张献忠沉银的一部分!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发现这些"水下淘金者"中有一半是当地农民,他们凭借对当地水文环境的熟悉,竟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历史的神经。
彭山江口,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镇,一夜之间成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焦点。
为什么这些宝贝会沉在江底?它们又是谁留下的?
要了解这一切,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四百年前,认识一个叫张献忠的男人。
张献忠的崛起
在明朝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个陕西定边县的穷小子,名叫张献忠。
他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而是实打实的底层民众。
年轻时,张献忠当过兵士,也干过捕快,就是帮官府抓人的那种。
可这日子没过多久,他自己却因为犯法差点被处死,这大概就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天启末年,陕西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没饭吃,张献忠也不例外。
山穷水尽之际,他选择加入了农民起义军,跟着造反去了。
在战场上,张献忠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谋,很快就在起义军中崭露头角,被称为"黄虎"。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张献忠跟随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南渡黄河,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
一年后,他率军首次进入四川,想占领这块富饶的土地。
可惜遇到了明朝女将秦良玉的阻击,被打得灰头土脸,只能撤退。这次失败并没有击垮他,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张献忠与李自成等人联手攻克了凤阳,战功显赫。
几年后,面对朝廷的招安,他选择了接受,暂时放下了武器。
但这种和平没能持续多久,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他再次举起反旗,重新投入战场。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的军队攻克了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自称"西王"。
这时的张献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而是一支能与朝廷抗衡的强大力量的领袖。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当北方的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皇帝崇祯自缢身亡时,张献忠再次进入四川,攻克了成都,将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他的大本营。
宝藏之谜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势力逐渐南下,张献忠感到了压力,决定撤离四川。
在彭山县江口(今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他的队伍遭遇了明朝将领杨展的伏击。
那是个风高浪急的日子,岷江水面波涛汹涌。
张献忠的船队载着他多年征战积累的财宝,正准备离开四川。没想到,杨展早有准备,派人埋伏在江边,突然发动了火攻。
混乱中,张献忠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
这些财宝包括金银器皿、玉器珠宝,还有大量的"西王赏功"钱币,这是张献忠为奖励有功将士特制的货币。
摆脱了火攻后,张献忠返回成都,将剩余的财宝埋藏在锦江底,并杀害了所有知情者,试图将这个秘密永远封存。
不久后,他在与清军的战斗中身亡,宝藏的秘密似乎也随之沉入历史长河。
可宝藏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开来。
当地有一首谜一般的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短短几句话,成了后人寻宝的重要线索。
皇帝也爱宝
宝藏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人,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帝。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乾隆皇帝下令四川总督组织打捞行动。
官府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江口镇一带进行搜寻,确实打捞上来了一些金银器物和"西王赏功"钱币。这次发现,让张献忠宝藏的传说更加可信。
咸丰年间,清朝再次派出队伍寻宝。
这次由成都将军裕瑞负责,他带着队伍日夜不停地在江底摸索,却一无所获。
也许是水流改道,也许是前人已将宝藏挖空,这次寻宝行动以失败告终。
到了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也对这笔宝藏垂涎三尺。
他们成立了一家听起来很正规的"锦江淘金公司",实际目的就是寻找张献忠的宝藏。可惜,他们的努力也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宝藏的传说越来越神秘,2002年,张献忠宝藏甚至被《世界年鉴》列为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这个名号一出,更是引来了全世界宝藏猎人的目光。
专业考古队大发现
2005年和2011年,因为水坝修建,岷江水位大幅下降,江底露出了一些异常的痕迹。
当地村民在江滩上发现了不少古币和金银器物,这让人们意识到,传说中的宝藏可能真的存在。
2016年,政府终于组织了专业考古队对江口镇进行系统发掘。
考古队采用了围堰筑堤的方法,将江水排开,直接在干燥的河床上进行考古工作。
这种专业的方法果然奏效,考古队成功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金银器、玉器、兵器和大量"西王赏功"钱币。
更神奇的是,考古专家在当地发现了与歌谣中描述相符的石龙、石虎雕像及相关石刻。
这些发现不仅印证了宝藏的位置,也证实了民间流传的那首谜一样的歌谣确实包含重要线索。
这次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还通过科学方法,揭开了一个沉睡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之谜。
那些夜间在江底潜水的寻宝者,虽然行为不当,却无意中推动了这一考古发现的进程。
江口沉银的发现,不仅是一个宝藏故事,更是历史与现实的奇妙交汇点。
这些出土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沉默了几百年,终于重见天日。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历史就在脚下,只要我们肯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就能揭开更多尘封的秘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彭山江口明末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历史研究》2018年第3期《张献忠与明末农民起义研究》、四川省博物馆《西王赏功:张献忠江口沉银特展图录》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