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那会儿,美苏争霸搞得热火朝天,可最后苏联咋就栽了呢?主要就是它一头扎进军事竞赛的坑里,忽略了经济这个根本。
苏联从建国起就把重心搁在重工业和军工上,坦克导弹造得飞起,但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呢?面包都得排长队抢,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军费支出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到20%,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国家资源全耗在军备上,后劲儿自然跟不上。
结果呢,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速直线下滑,通胀高企,外汇储备见底。阿富汗战争又雪上加霜,拖了十年,烧掉上千亿卢布,却没换来啥实质好处。
苏联领导层当时也没及时调整策略,继续硬扛军备竞赛,导致整个体系摇摇欲坠。1991年解体后,继承的俄罗斯经济也一蹶不振,轻工业薄弱,出口主要靠石油天然气,国际影响力大不如前。这教训太深刻了,军事再强,没经济底子撑着,早晚得崩盘。
中国呢,吸取了苏联这个前车之鉴,从改革开放起步就走对了路子。1978年以后,国家把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推行市场化改革,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搞,农民积极性爆棚,粮食产量蹭蹭上涨。
工业上,沿海特区开放,外资涌入,制造业从纺织到电子,一步步做大做强。加入WTO后,出口贸易更是井喷式增长,成了世界工厂。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9%以上,这在全球都罕见。
关键是,中国没像苏联那样把钱全砸军备上,而是先攒实力,发展民生,基础设施建得飞快,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城市化进程加速。教育科技投资也没落下,研发经费逐年增加,现在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避免了苏联那种比例失调的毛病,中国经济结构越来越均衡,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结果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稳步上升,能在国际舞台上稳稳立足。这路子走得实打实,没走弯路。
再看苏联的失败,还得从美苏争霸的深层逻辑说起。美国表面上也搞军备,但它先稳住经济霸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挂钩黄金,后来又转到石油美元上。
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后,美国赶紧和沙特谈协议,1974年敲定石油用美元结算,这招高明,全球买油都得攒美元,美国印钞机一开,就能吸纳世界财富。苏联没看透这点,一味比拼军力,资源耗光了,自然翻不了盘。
中国学聪明了,先抓经济,积累财富,才有底气应对外部压力。改革开放40多年,GDP从几千亿跃升到世界第二,这不是运气,是战略选择对了。
沙特不续约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得捋清楚来龙去脉。石油美元体系从1974年起步,美国和沙特达成默契,沙特石油出口主要用美元结算,美国换来提供安全保障。这体系让美元成了全球储备货币,占了国际结算的半壁江山。
沙特作为OPEC老大,一年石油出口上千亿美元,全用美元计价,稳固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但近年来,风向变了。沙特开始探索多元化结算,2023年就公开表示,愿意讨论用其他货币卖油,包括人民币和欧元。
2024年6月,有传闻说50年协议到期不续签,虽然沙特官方辟谣,说没啥固定期限协议,但事实是,它已经在实践中松绑美元垄断。
比如,沙特和中国签了多项能源协议,用人民币结算的部分石油贸易额逐年增加。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沙特也积极参与,推动去美元化。
这背后的推手,不光是沙特自身的经济多元化需求,还有全球格局的变化。中东地区地缘风险高,沙特想分散风险,不想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里。美国内部债务堆积如山,2024年美债规模超34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都快赶上军费了。
美联储加息周期搞得全球资金回流,但也暴露了美元的脆弱。沙特看在眼里,逐步转向多币种结算,2024年加入金砖扩容讨论后,更是动作频频。
伊朗、俄罗斯这些国家早就用非美元结算石油,沙特这一步,相当于给美元体系敲了警钟。全球石油贸易额每年上万亿美元,如果美元份额下滑10%,那对美国就是大打击。沙特不续约的传闻虽有水分,但实质是它在调整策略,迎合新兴市场崛起。
中国在这事儿上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一带一路”,中沙合作深化,沙特愿景2030计划和中国对接,基础设施投资、能源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升。2023年,中沙贸易额破千亿美元,石油进口中国占沙特出口的20%以上。
用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汇率风险,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相比之下,美国对沙特的依赖暴露了弱点,一旦石油美元松动,美国吸金能力就弱了。沙特这一变,藏着去美元化的苗头,对全球金融格局是场悄无声息的变革。
展望未来,美元霸权面临更多挑战,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不可挡。石油美元体系虽还稳,但裂痕已现。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后,西方制裁让俄转向非美元贸易,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天然气石油,拉美国家如巴西也跟进,用本币互换。
金砖国家2024年峰会,推动统一支付系统,绕开SWIFT,这直接削弱美元结算垄断。沙特不续约的信号,加速了这一进程,到2025年,预计非美元石油贸易占比可能升到15%以上。美国呢,债务危机加剧,财政赤字年年破万亿,靠印钞维持,但通胀压力山大。美联储政策摇摆不定,全球对美元信心在降。
中国继续稳扎稳打,经济韧性强,2024年GDP增长5.2%,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汽车出口全球第一。避免苏联老路,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取代粗放增长。
未来,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会逐步上升,已从2016年的1%涨到2024年的4%。中东国家加大对华投资,沙特主权基金买了中国债券和股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作为稳定力量,吸引更多伙伴。美元衰落不是一夜间事儿,但趋势明朗,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转型。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