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视角解码 “肾” 的真相,请查收护肾指南!

视频加载中...

“人到中年,保温杯里泡枸杞”早已成了大众养肾的“标配”,但为何有人靠它缓解疲惫,有人却越喝越怕冷?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整理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郑玫在《医生来啦》健康科普节目的核心内容 —— 作为深耕康复医学与中医调理多年的医师,她以中西医结合的视角,深度拆解“肾”的核心功能、衰老规律与科学养护方案,既破除了常见的养肾误区,更分享了对“肾虚”的专业看法,为健康保驾护航。

一、厘清核心认知:中医“肾系统”≠西医“肾脏器官”,郑玫主任现场解惑

节目中,面对主持人“为何西医查肾没问题,却总觉得累”的疑问,郑玫主任给出了清晰解答:“很多人混淆了中西医肾的概念。西医的肾是实体器官,管泌尿排泄;但中医的肾是功能系统,像个大管家,管着水液、精气、骨骼,甚至和大脑功能都有关联。”

西医的肾:是解剖学上可见的实体器官,位于腰部两侧,核心功能是过滤血液、生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对应英文“kidney”,功能单一且明确。

中医的肾:是一套覆盖多系统的“功能集合体”,郑玫主任用三个核心功能帮大家理解:

肾主水液代谢:“就像家里的净水器,把水分为有用的清液和没用的浊液,清液供皮肤、五脏用,浊液通过肾和膀胱排出去,维持身体水平衡。”

肾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是父母给的生命种子,后天之精是吃进去的营养养出来的精华,男女都靠它——男性的精子、女性的卵泡,都归肾管,这就是肾为先天之本的道理。”

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肾精就像骨骼的营养液,孩子换牙晚、成人牙齿松,可能是肾精不足;而且髓会往上补大脑,肾精不够的人容易头晕、忘事,这也是中医说脑健康和肾相关的原因。”

二、郑玫主任谈“肾虚”:不是“绝症”,而是“功能失衡”,早调早好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肾虚’就紧张,觉得是丢面子的大病,其实完全没必要。” 节目中,郑玫主任直面大众对“肾虚”的误解,分享了她的核心看法:“在中医里,肾虚不是‘器官坏了’,而是‘肾的功能失衡’—— 就像家里的大管家累了、没力气了,没法好好管水液、精气、骨骼这些事,只要及时调理,帮管家恢复精力,身体就能慢慢好起来。”

她进一步解释:“肾虚的根源分两种:一种是先天不足,比如父母备孕时身体不好,给的先天之精不够;但更多是后天耗伤——熬夜、贪凉、过度劳累、盲目进补,这些日常习惯都会慢慢耗掉肾精,让肾的功能变弱。所以别觉得肾虚是中老年人的事,现在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出现肾虚的也越来越多。”

同时,郑玫主任强调:“肾虚也不是男人专属,女性同样会肾虚。女性每个月来月经会耗伤阴液,更年期前后卵巢功能下降,也会出现肾精亏虚,表现为潮热、失眠、头发白,这些都需要重视。但只要辨证准确、方法对,不管男女老少,肾虚都能调过来,关键是别拖、别瞎补。”

三、《黄帝内经》衰老密码:郑玫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拆解男女肾衰周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说,女性以7岁为周期,男性以8岁为周期,这和现代医学研究特别像。”节目中,郑玫主任结合临床观察,用表格清晰呈现了肾与衰老的关联,也从侧面印证了“肾虚是渐进过程”的看法:

周期

女性(以 7 岁为单位)

男性(以 8 岁为单位)

核心变化(郑玫主任解读)

1 期

7 岁:换牙、身高增长

8 岁:换牙、身高增长

肾精开始 “发力”,支持骨骼发育,孩子长得快

2 期

14 岁:月经初潮

16 岁:具备生殖能力

天癸激活 —— 这是生成生殖激素的 “源头物质”,标志着生殖功能成熟

3 期

21-28 岁:身体巅峰

24-32 岁:身体巅峰

肾精最足,代谢、生殖功能都强,这时候养肾事半功倍

4 期

35-42 岁:头发渐白、皮肤变差

40-48 岁:精力下降、脱发

肾精开始 “透支”,衰老信号慢慢出来,比如头发白、容易累,这是早期肾虚的表现

5 期

49 岁左右:月经停止

64 岁左右:生殖能力下降

天癸枯竭,卵巢、睾丸功能减弱,本质是肾精亏虚的典型表现

“我们科接诊过很多45岁左右的女性,说突然就潮热、睡不好,也有60岁左右的男性觉得精力大不如前,其实都和这个周期吻合。”郑玫主任补充道,“这些不是突然生病,而是肾精长期耗伤的结果,如果在35-40岁刚出现‘容易累、头发白’时就调理,比到49岁、64岁再干预要容易得多。”

四、破除“肾虚就猛补”误区:郑玫主任用临床案例讲透3类肾虚

“很多人一听‘肾虚’就慌,赶紧买补品,其实补错了更伤肾!” 节目中,郑玫主任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有位45岁男士,觉得精力差,跟着同事泡枸杞水,结果喝了1个月,夏天穿长袖还怕冷,甚至不敢进空调房。来我们科辨证,发现他是肾阳虚——身体‘火力不够’,但枸杞偏滋阴,越补越寒。”

结合这个案例,郑玫主任详细拆解了3类肾虚的鉴别与调理方向,进一步印证“肾虚需辨证”的看法:

1. 肾阳虚:身体“火力不足”,忌补阴

典型症状(郑玫主任总结):常年怕冷(夏天不敢吹空调、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夜尿多、大便稀溏,男性可能伴阳痿、早泄,女性可能伴宫寒、痛经。

错误做法:跟风喝枸杞水、吃六味地黄丸(这类偏滋阴,会让“寒气”更重)。

正确调理:“中成药可以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食疗可以吃点羊肉、韭菜,搭配生姜、肉桂,帮身体‘加把火’。”

2. 肾阴虚:身体“津液亏空”,忌补阳

典型症状(郑玫主任总结):口干舌燥、眼睛干涩、手心脚心发热(午后更明显,是 “虚火”)、失眠多梦、大便干结,男性可能伴遗精,女性可能伴潮热盗汗。

错误做法:吃人参、鹿茸、肉桂(这类偏热性,会“烧干”仅剩的津液)。

正确调理:“中成药可以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平时多吃枸杞、银耳、百合,也能泡麦冬、玉竹水喝,帮身体‘补补水’。”

3. 肾气虚:功能“动力不足”,忌猛补

典型症状(郑玫主任总结):容易疲劳、稍微动就气喘、说话有气无力、腰腹坠胀(女性可能伴子宫脱垂),核心是“功能弱”,不是“寒热失衡”。

错误做法:大量吃人参、阿胶(身体消化不了,反而加重负担)。

正确调理:“重点在‘养’,不是‘补’。可以吃山药、莲子、芡实,健脾又益肾,帮身体慢慢生成气血,再搭配轻度运动,提升动力。”

五、肾的“求救信号”:郑玫主任提醒 30 + 人群别忽视

“别等49岁、64岁才后悔!30岁后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肾在‘报警’,要及时干预。”结合对“肾虚早调早好”的看法,郑玫主任列出了 7 个最常见的“肾气不足信号”:

凌晨1-3点易醒:“这个时间是肝经‘上班’的时候,肝阴不足会连累肾——中医说‘肝肾同源’,肝不好,肾也会受影响,这是早期肾虚的信号之一。”

爬3层楼就气喘:“肾主‘纳气’,就是把吸进来的氧气送到全身。如果肾没力气‘送气’,哪怕呼吸再快,身体也用不上,自然容易喘,说明肾的功能在减弱。”

冷风吹就打喷嚏:“肾阳不足,身体的‘保护罩’—— 胃气就弱了。别人有‘保护罩’能抵冷风,你没有,一吹就感冒、打喷嚏,这是肾阳亏虚的表现。”

喝咖啡也犯困:“咖啡只是‘强行叫醒神经’,但肾阳没法提供‘基础动力’,兴奋过后会更累,就像汽车没油,再踩油门也没用,这是肾气不足的典型反应。”

腰酸痛、捶打舒服:“中医说‘腰为肾之府’,腰部是肾对应的‘高骨’区域。肾精不足,腰部没营养,就会酸痛,捶打能暂时缓解,别不当回事。”

头发早白、稀疏:“‘肾其华在发’,头发是肾精的‘镜子’。30岁前就两鬓白、头发掉得多,大概率是肾精不够了,要及时养。”

听力下降、夜尿多:“‘肾开窍于耳’,听力差和肾有关;夜尿多是肾‘控尿’能力弱,也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别觉得是‘年纪大了正常’。”

六、落地护肾指南:郑玫主任分享“3 件小事”,医师节送健康建议

“养肾不用复杂,避开伤肾的习惯,做好3件小事就够了——毕竟肾虚是‘功能失衡’,不是‘大病’,日常调理最有效。” 在医师节这个特殊节点,郑玫主任结合临床经验,给大家送上了实用的护肾建议:

(一)先避“7 宗罪”:这些习惯悄悄耗肾

“很多人不知道,日常这些小事,其实都在耗肾精,让肾慢慢累出问题:熬夜(凌晨1-3点不睡,耗肝阴也耗肾)、贪凉(冰饮 + 空调,直接‘冻’肾阳)、久坐久站(影响盆腔循环,伤生殖之精)、喝可乐(碳酸脱钙,伤肾主骨的功能)、多线程工作(耗神又‘烧肾水’)、过度接触色情信息(透支生殖之精)、盲目进补(不辨证就吃补品,越补越伤)。”

(二)再做“3 件事”:简单易坚持,护肾更有效

1. 睡:跟着太阳“调生物钟”

“《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就是天黑后1小时内躺下,天亮后半小时内起床。” 郑玫主任建议,“睡前1小时别刷手机,减少蓝光刺激;如果凌晨1-3点易醒,睡前用艾叶、生姜泡脚10分钟,帮肝阴恢复,肾也会跟着受益 —— 睡好了,肾精才能‘养足’。”

2. 吃:多吃“黑色入肾”食材

“中国人以五谷为主,长期不吃主食会耗伤后天之精,进而影响肾。”郑玫主任推荐了两个简单食疗方:

四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仁各20g,加小米50g熬粥,每天1碗 ——“黑色食材入肾经,帮身体补精,做法也简单,适合日常吃。”

杜仲淮山猪骨汤:猪脊髓1条、杜仲10g、淮山30g,炖2小时,每月1-2次 ——“喝汤就行,猪脊髓补髓,杜仲补肾强腰,适合经常腰酸、觉得累的人。”

3. 动:2 个“零成本”动作护肾

“没时间去健身房?这两个动作随时能做,还能刺激肾经,帮肾‘恢复精力’。” 节目中,郑玫主任现场演示了动作:

踮脚养肾:双脚并拢,缓慢踮脚尖(脚跟离地 3-5cm),停留 2 秒再落下,每天 3 组,每组 10-15 次 ——“能刺激脚底涌泉穴,这是肾经的‘原穴’,肾精都汇聚在这,还能瘦小腿。”

提肛固肾:站立或坐着,收缩肛门肌肉(像忍住排便),坚持 5-10 秒再放松,每天 3 组,每组 10 次 ——“能促进盆腔循环,相当于给肾‘按摩’,对男性前列腺、女性盆底功能也好,间接保护肾精。”

“别做太多高强度运动,每周超过 3 次 HIIT,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反而耗肾。” 郑玫主任特别提醒,“每周 2-3 次,每次 40 分钟以内,微出汗就好,过度运动只会让肾更累。”

七、医师节特别解惑:康复科能调肾气不足?郑玫主任解答

“很多人觉得康复科只治偏瘫、术后恢复,其实不是。” 医师节来临之际,郑玫主任也想让大家更了解康复科:“只要你觉得‘肾的功能不对劲’,比如精力差、容易累、有肾虚的信号,都能来康复科。我们科有中医、内科、妇科医生,能通过‘望闻问切’辨证你是哪种肾虚,再用针灸、中药、专业器械帮你调理——很多亚健康人群来调完后,都说‘精力比以前好很多’,这就是帮肾‘恢复功能’的效果。”

写在最后:医师节致敬守护者,养肾从现在开始

在医师节这个致敬健康守护者的日子里,郑玫主任对“肾虚”的看法格外有意义——它不是“丢面子的大病”,而是可调理的“功能失衡”;它不是“中老年人专属”,年轻人也需警惕;它不用“猛补”,日常睡眠、饮食、简单运动就能改善。

若你已出现“容易累、头发白、腰酸痛”等信号,别盲目进补,不妨像郑玫主任建议的那样,到正规医院中医科或康复科辨证——专业医师的“望闻问切”,能帮你找到适合的方向,避免走弯路。毕竟,帮肾“恢复精力”,就是帮身体找回健康的“底气”。

节目嘉宾

郑玫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产科与辅助生殖分会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与产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期节目回放可通过:山东音乐广播视频号、山东经典音乐广播视频号、闪电新闻 APP 观看,错过直播的朋友可补看完整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养生   视角   真相   中医   指南   主任   功能   身体   医师   女性   黄帝内经   精力   节目   枸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