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白天拉客,晚上拉货”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发现好好的公交车一夜之间就变成 “货车” 了,有些公交路线不光拉乘客,还开启了送快递的模式。
就拿南京来说,人家搞了全国头一个 “公交+快递” 的深度合作模式,白天公交车拉着乘客跑,到了晚上就改成拉货送快递,同城的货俩小时就能送到地方,而这背后是公交公司面临停运的难处,没办法才这么自救的。
其实这几年公交行业不行了早就是事实,好多城市的公交路线都停了,上个月8号广州公交集团一下子取消了19条公交线路,才隔了10天又停了5条。
不光之前说的那些地方,其他好些省市的公交也因为经营上遇到难处,部分线路都停了,这么多线路说停就停,说没就没了,公交公司以后的路到底该往哪儿走啊?
公交车的问题首先就是座位的事儿,曾经上班高峰期,公交车挤得厉害,车厢里到处都是人,别说坐座位了,能有个站的地儿就不错了。
但现在这些车厢大多数时间空空如也,司机一个人占着“专车”,座位成了奢侈品,这种冷清的景象背后是客流量连续十年的持续下降。
回顾过去,公交车曾是城市出行的主力,是大家上学、上班、走亲访友的唯一选择,但那个黄金时代早已结束,从2015年起,全国的公交客运量就开始下降,年均下降幅度约为2.8%。
到了20年到22年这三年,情况变得更严重了,客运量连续三年大幅下降,把整个公交行业折腾得快垮,22年全国公交的年度客运量,甚至不到14年高峰时期的一半,问题不在于大家不再出行,而是公交车的乘客减少了。
这场客流争夺战中,公交车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它们每一个都找到了公交的弱点,第一个敌人是私家车,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到2024年全国的私家车已经达到2.9亿辆。
对好多人来说,家里有辆私家车不光出门更方便,还代表着生活品质更高了,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私家车越来越多,直接就把公交车作为老百姓出门首选的地位给动摇了。
第二个威胁是网约车,网约车提供了更灵活、更舒适的出行体验,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了效率。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网约车比等公交、换车要方便得多,且价格也能接受,许多非高峰时段的出行,大家宁愿花十几块钱坐网约车,而不愿等公交车。
第三个来竞争的是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因为骑起来灵活方便,而且花的钱少,成了大家短途出门时最先选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家到地铁站、地铁站到公司这些短途,电动自行车几乎成了唯一选择,原本这些客流属于公交车的稳定乘客,如今被悄无声息地抢走了。
公交系统的困境首先体现在收入的减少,而成本却不断上涨,这种“收入锐减”和“成本激增”夹击的局面,正在逼迫公交公司走向崩溃。
具体来说,根据2024年的行业数据,国内公交车每公里的运营成本平均为5.7元,而通过票款和刷卡支付的收入却只有3.2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任何补贴,公交车每行驶一公里就会亏损2.5元。
这些高成本的背后,主要有几个沉重的负担,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成本,无论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近年来换成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购买成本、充电费用和日常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然后最为核心的成本压力来自人力,根据一些中部城市公交公司的测算,司机、调度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占了总运营成本的60%以上。
过去这些巨大的亏损大多是由地方财政来填补的,因为公交本身具有公益性质,需要承担为偏远地区、冷门时段提供服务的责任,因此财政补贴就成了它的“生命线”,没有这些补贴公交就无法正常运行。
但是现在财政补贴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可靠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地的财政支出重点逐渐转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更为紧迫的民生领域,公交的预算空间被大大挤压。
曾经理所当然的财政补贴,开始变得迟缓,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停止了补贴,像河北保定、湖南耒阳等地,都曾因为财政资金不到位,导致公交线路大面积停运,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而在西安,2024年公交补贴预算较2023年减少了15%,当财政补贴“退潮”时,公交公司尤其是那些规模庞大的公司,反而变得更加脆弱。
公交线路多、员工多,意味着亏损也大,对财政补贴的依赖也更强,最终的结果就是像广州那样,最近取消了24条公交线路,甚至出现了员工欠薪的情况。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曾经那种有些死板、保守的公交公司开始了深刻的自我改革,这场改革的核心就是突破“公交车只能载客”的思维局限,重新发现自己手中那些被忽视或者低估的资源。
那么公交公司到底拥有什么?
它拥有覆盖全城的线路网络和大量的运营车辆,这就是“时间资产”,它拥有城市各个关键位置的停车场、保养厂和终点站,这些都是“空间资产”。
最重要的是,它拥有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公共服务品牌形象,这就是“品牌资产”,基于这些资产的潜力,公交公司开始了围绕“闲置资源”的商业价值再造。
在南京,公交公司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晚上当公交车完成了日常的客运任务后,它们不再停在场站休息,而是转身成为“快递驳运车”。
南京公交集团利用这些晚上空闲的车辆,加上已经成熟的线路资源,和物流公司合作,开起了同城快递运输服务,这种“白天载客,晚上载货”的新模式,将那些闲置的运营资源转变成了新的收入来源。
更有价值的是,靠着公交专用道这个优势,这些 “快递车” 能在城市里高效地穿梭,以前跨区域的快递得4小时才能送到,现在差不多2.5小时就能送完。
这一模式标志着,公交公司不再只是提供单一的“载人”服务,而是进入了附加值更高的“货物运输”领域,现在不如问问自个儿,你有多长时间没坐过公交车了?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的某一天,当你需要寄一份着急的同城快递,会突然发现那个以前挺熟悉、后来又有点疏远的公交公司,已经悄悄变成你生活里一个没想到的新帮手了。
平时没咋留意,说不定哪天用到的时候,公交公司就以新样子帮上忙了。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