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失速 “慢下来”的品牌却迎来翻倍增长

年初,LOEWE联名哈啰在上海投放一批单车。1.5元,骑满三公里,领取带LOEWE logo的咖啡和钥匙扣限量勋章。更早之前,Prada跨界开菜市场,火到限流;迪奥的“快闪”专列,把游客从丽江送到大理……

给人一种感觉,品牌越来越有“活人感”了。今年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告别单一的高举高打,转而进行更“交心”的沟通方式。“不再想扯嗓子吆喝,想和消费者坐下来聊聊设计理念、场景和产品价值。”有商家这样说。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影视飓风像发布手机一样介绍衣服参数,一件T恤卖出20万单;TCL靠硬核的产品科普,把单条视频的ROI转化做到三位数;德施曼的智能门锁,仅凭一条UP主深度测评种草,GMV转化超百万。

前段时间,跟B站内部人交流,他们也说,今年带货广告客户数量有显著增长,尤其是高客单的品牌。11月12日,他们发了大促战报,投放带货广告的客户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千元以上消费品GMV同比增长63%。

这也不难理解。超头主播消失以后,线上流量走向分化,过去单纯靠曝光和促销的逻辑不灵了,而中长内容的价值开始被重估。毕竟,就连过去待在直播间带货的罗永浩老师,今年也做起了深度视频播客。

01

快消品牌,学习“慢下来”

前些年,水大鱼大,流量红利从“偷”到“抢”。快消品牌习惯了快,做营销高举高打,相信大力出奇迹。

典型如美妆。2020年,国货潮爆发,赶上抖音小红书的流量,一批品牌觉得找到了快速崛起的机会。营销押注大促集中爆发,靠大主播和短内容投放勾住用户,降价拉动消费。

但被催熟的果实注定酸涩。匆匆滑过的流量短期冲高销量,忠诚度极低,要么难有稳定复购,要么因比价、冲动消费和产品不符合预期等退货,“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2024年以后,超头主播消失或减少带货,让不少品牌遭遇流量销量双杀。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平价护肤品牌奈玑子、家用水光仪品牌样美和底妆品牌blankme等陆续闭店或陷入欠款纠纷。

当商家们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时候,今年谷雨、林清轩和自然堂却在冲刺IPO,毛戈平上市后仍保持30%以上增长,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传统巨头稳居榜单TOP 10。

潮水退去,敢于“慢下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力。许多头部品牌,眼光不局限大促节点,但都通过长期的心智种草拿到了不错的结果。比如一家头部运动服饰品牌,长视频投放进店率58%;一家美妆品牌,双11的深度种草内容ROI超过了10。

快消品慢下来,品牌更从容了,平销期种草,人群破圈,慢慢养年轻人的心智;进入双11,再拿出全年主要的投放预算,做大促爆发转化,销量和ROI依然拿得出手。

蔓迪作为治疗脱发的药物代表品牌,其核心成分是一种名为5%米诺地尔的药物。此前面临的痛点是,医药类产品本身的理解门槛高、用户对该成分认知低。

图源:B站UP主-兔叭咯

品牌便从硬知识通俗化入手,一方面让知识区UP主进行专业科普扫盲,做市场教育(甚至拿出论文论证);另一方面跨分区做真实的场景种草,熬夜的、加班的、赶论文的……在B站不仅新客率达到了84%,评论区也有不少真实消费者的互动,许多人也是第一次了解到米诺地尔的医用价值。

我们听说,蔓迪的一些UP主视频发布一年后,竟然还能给品牌带来销售。总体上来说,中长内容的爆款生命周期,要比短内容长,许多新用户都是循着搜索过来,主动诉求加上深度的内容说服,转化的效率自然也更高。

当流量不再集中爆发,品牌终于意识到,要在晴天修屋顶。一位品牌负责人也表示,在内容更分散和注意力更稀缺的时候,要学会以内容积蓄势能,而不是单纯砸钱抢时间。相对于流量的快,抢夺人群心智是一场“耐力赛”。

02

耐消品牌,学习“正确秀肌肉”

耐消品则显得较稳,特别是头部品牌。今年前三季度,美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20%,海尔净利润174亿元增长14.7%,TCL智家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2%。

稳归稳,但依然很难,压力主要是比价。一位大家电商家跟我们说,比价不是今年才有,“但今年大家都急了”。平台都想自家卖得便宜,一旦发现别人卖得更低,立刻会给商家打电话,要求拉平价格,或者下架产品。(参考阅读《这个双11,比价折磨死我了》)

前些年,耐消行业也进入“内卷”格局,抢流量,拼价格。但除了速度和价格,不少耐消品商家也发现,这一品类天然地更适合“秀肌肉”,用更有“活人感”的方式跟用户沟通,比如以深度的内容讲述产品背后的科研故事、核心材料、关键参数,进行硬核评测或者创始人对谈等。

钟摆终于回弹了。过去手机品牌惯用的做法,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在耐消行业,创始人开始走进播客和访谈节目,讲故事,晒材料,比参数,或干脆自己做IP。最近,一家品牌为椅子开发布会,请吴晓波讲AI应用,请专科医生讲腰椎护理,请达人测评拍视频。

AI的崛起,也为耐消行业提供了新的叙事支点。今年,许多耐消品牌都在推带有AI功能的新品,比如极米Z9X4K投影仪(AI画质优化)、vivoX300系列(AI消除路人)、荣耀Magic8(AI原生手机)等。

图源:B站UP主-是啊呦没错

特别是荣耀Magic8,新机发布仅15日,B站产生的GMV就超过4500万元,单稿件投流ROI超40,整体带货效果超过同期的抖音和小红书。极米的成绩也颇为亮眼,双11在B站的GMV增长3倍,ROI也相比去年翻倍。

这一数据背后,是B站作为全网AI人群的最大聚集地,覆盖了最主要的发烧友和决策信息。每个月,有约8000万用户在B站观看AI相关的内容;去年一整年,AI相关内容的播放量超过300亿次。

除了AI,耐消品还有很多“腹肌”可以秀,且还能秀出花样。许多好的科普既有硬核内容,讲得又有意思。比如B站UP主“先看评测”,把52把人体工学椅搬进办公园区,让上百个“屁股”做真实试验,按统计结果严选9款椅子,覆盖各个身高段,然后按身高在评论区放产品链接。内容既真实又有趣,小白也看得进去。

图源:B站UP主-先看评测

03

长红品牌,学习“既要又要”

不论快消品,还是耐消品,单纯靠“促”、靠“吆喝”,显然已经玩不转了。

厦门帮,曾经江湖显赫,靠低价爆品、低质内容和饱和投流起家,把快流量玩绝了,但命运的苦果也就此注定。我们看了卡思的数据,厦门帮在抖音美妆榜的占比,已经从去年40%骤降至5%,单月GMV更是暴跌七成。

跟商家交流,提到头部品牌的玩法,许多人觉得高投入非人人能及。长内容带货开始支棱了,不是说要抛弃短内容和快打法。对中小商家来说,巅峰过去了,手头的需求和生意还得照做。

品牌不一样,营销不止卖货,既要又要。短内容抢流量,速度要快,做了立刻见效;深度内容同样重要,做心智、人群筛选和市场教育,特点是持久,两个都不能少。

做品牌,永远面临选择:先做紧急的事儿,还是先做重要的事儿?多数品牌困在这两难之中。但老手都知道,别着急选,想办法让紧急的事儿都变得不再紧急,你才有精力做重要的事儿。

深度的表达、倾听、理解甚至认同需要时间,一度被“321,上链接!”的声音遮蔽,但这两年渐渐开始回摆。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品牌的转折点,就在关注点的变化,从短期ROI转向长期UV成本与内容资产。

某新锐家具品牌,在B站做种草,早期筛选进店成本更低的优质内容,集中预算放大效应,后期控制投流,将进店UV成本稳定在可接受水平,流量开始滴灌。对于投放预算比较少的客户,这不失为一种品牌心智冷启动方式。

一些品类,用户特别在意产品的功效、材料和技术等,中长内容可以说是必选项。在这些垂直行业,品牌只要比竞品抢先拿到用户心智,就已经赢了。

有一年,我们出去调研,遇上商家开会,看到一个事儿。团队有人想做一个新项目,老板问,模型有没有算清楚,ROI准备做到多少,不算清楚一定是浑水摸鱼。

品牌做营销,要看ROI,否则怎么规划利润,但一味追求ROI,显然是一条不归路。按照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话说,能算清楚ROI的生意,算法早就帮你算好一切,一路投下去死路一条。

现在钟摆回归,深度种草的内容被重估,对很多想做品牌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快与慢,短与长,两个赛道的交汇处,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内容不再只是冲流量和讲故事,而是品牌经营的底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时尚   翻倍   品牌   内容   流量   深度   心智   商家   比价   事儿   产品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