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文化阵地:《阵地》正面出现夏衍、郭沫若



夏衍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来了一大批教育家,桂林来了一大批文艺家。昆明的焦点是西南联大,桂林的焦点是《救亡日报》。

1927年3月,郭沫若一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之真相,并参加南昌起义,后来部队在广东作战失利,被蒋通缉,只好逃亡日本。

郭沫若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周恩来认为抗战要两条腿走路,军事和文化。“文化界是国民之先导,更应悉力赴难。”

由左联领导人夏衍任总编辑,郭沫若任社长,在南京创办《救亡日报》。国民政府请郭沫若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旗下聚拢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界大咖,如徐悲鸿、欧阳予倩、丰子恺、冼星海、田汉、洪深、陶行知、巴金、鲁彦。

徐悲鸿

科学家李四光也来到桂林避难等。

日军南京大屠杀,报社迁到武汉,后来去到桂林。不久,长沙被烧“所谓焦土政策”,又一大批各界人士来到桂林,导致桂林人口增加十几倍。

周恩来

美中不足的,是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刘劲,稍显年纪大了点,因为1937年,周恩来才39岁,正是风华正茂,俊朗之时。可以换个年轻演员过度一下。

郭沫若当时45岁,王劲松扮演。

冯绍峰扮演夏衍,李晨扮演李克农。徐璐扮演任素宁。

李克农

接着追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历史   郭沫若   阵地   文化   周恩来   徐悲鸿   一大批   昆明   南昌起义   蒋介石   抗日战争   文艺家   欧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