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在无锡锡山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名单中,看到了不少眼熟的名字。
黄冠,是其中一个。
2024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主会场AIGC应用专场上,作为极佳科技创始人&CEO的黄冠博士发表了一篇演讲:技术与应用闭环,从视频生成走向世界模型。
而台下的他,带领的极佳科技也正是基于世界模型打造新一代数据平台,面向端到端自动驾驶和通用机器人提供服务。在资本市场,这家初创的科技公司也备受青睐。2024年9月,公司完成了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及天使+连续两轮融资。
据悉,这家硬科技公司的DriveDreamer自动驾驶世界模型、WorldDreamer通用世界模型目前都已成功商业化落地。其中联合国内外高校推出的DriveDreamer4D,还是全球首个借助世界模型优化4D驾驶场景重建成效的创新成果。
作为极佳视界创始人兼CEO的黄冠,是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有多年的AI方向连续创业经验。在黄冠获评无锡锡山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的同期,极佳科技项目也已入驻了车联网之城无锡的车联网核心区——锡东新城。
当目光顺势投向锡东新城的“清华系”项目与人才,还有意外发现:
近一年内入驻锡山锡东新城的,“清华系”的项目数量相当可观。
除了极佳科技,还有由清华大学电子系生物光子学实验室转化的致力于光声成像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企业——清湃科技,该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实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光声微弱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MarsonicsDAQ,实现了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垄断,并反向输出到国外市场;带领团队实现国产高端光声成像系统装备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公司首席科学家马骋老师,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光声成像领域青年领军科学家。
清华大学体全息光学实验室,该课题组培养的研究人员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 SPEE Fellow 和 OPTICA Fellow,入选 2021 年和 2022年度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23 年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论文奖、2024年第九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论文提名奖,2021年中国光学学会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2021年和 2023 年Light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全国总冠军等荣誉。
……
这些项目均是近一年时期内密集落地的。
“清华系”项目扎堆锡东新城?
似乎不是偶然。
02.
远在锡东新城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清华科技园,藏着锡东新城“清华系”项目引流的秘密。
可以说,清华系项目的扎堆引进,一切都从那里开始——
2023年,锡东新城、锡山区科技局与清控科创强强联合,创新开启了校地、校企合作“1+1+2”新模式。
“1”:一支校地合作基金,即锡山清华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基金。
“1”:一支校企合作促进团队。
“2”:“锡山本地+北京飞地”科创载体双联动体系。
2023年11月27日,“北京飞地”签约,无锡锡东新城(北京)协同创新中心由此设立,并于一天后正式启用,为两地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方面的深度对接搭建桥梁和纽带。
一个多月后,2024年元旦,清控科创创新基地(锡山)正式开业。
我们如今看到的“清华系”硬科技项目入驻,其实都是这一方棋局的成果之一。
据悉,锡东新城(北京)协同创新中心锚定了锡山区“四新四强”产业及未来产业,推动锡山企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与校内科研项目进行精准联动,校内完成“从零到一”的基础研究理论验证,在北京清华科技园飞地内进行“从一到十”的熟化加速,持续输送清华大学及北京其他重点高校转化的优质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锡东新城转化落地。
如今,创新中心与清控科创创新基地(无锡)联动,已累计对接科创重点项目超过100家,推动29家企业在锡东新城注册落地,其中包括17家与清华相关的硬科技公司,招引的3家科技型企业荣获锡山英才创业领军称号,落地企业营收额超过3000万元。
而北京站,在锡东新城的众多科创飞地中,似乎还是最年轻的一个。从国内一线城市到国外,锡东新城不断出击、四处设立的科创飞地,当时间向前看——
2023年3月,无锡锡东新城在比利时鲁汶落地了GTB鲁汶(无锡)创新中心;
2021年7月,锡东新城在深圳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正式成立锡东新城海创中心(深圳站);
2020年10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无锡锡东新城沪锡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运营……
北拓南进,这几年在“高铁新城”的名号之下,人们关注锡东新城“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战略定位,关注日前《锡山区高铁片区核心区单元详细规划》批前公示中透露出的五轨交汇未来,而在不知不觉中——
这座高铁新城不断向外拓展的科创飞地,也正如便利人才到来与资源流通的轨道网,化作一张巨大的硬科技项目引流网,聚拢大城市的优质资源。
03.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除了吸引、导入硬科技公司,锡东新城的科创飞地也在为本地产业转型追寻引领者。
一直以来,电动车产业是锡山区积极布局的“四新四强”产业之一。
2023年4月入驻锡东新城沪锡协同创新中心的无锡摩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的企业,主要研发生产电动摩托车及电动摩托车配套产品。
该企业已研发并量产4款高速电摩,在整车开发、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换电柜和云端数据中心均实现了量产交付能力,构建了“车-电-柜-云”四位一体的高速电摩生态圈,为全球唯一具备全栈研发和量产能力的高速电摩品牌。
对于锡东新城的电动车产业而言,引进这样一家公司无疑是看中其本身的“创新者”特质。
而到了2024年,伴随着中国两轮车出海综合服务商无锡海易通新能源有限公司HYT入驻锡东新城,锡东新城科创飞地的招引思路开启了2.0时代——
既着眼于“创新者”,也着眼于整个产业的“赋能者”。
HYT是一家国际化的两轮车出海服务商,拥有对海外市场的深度洞察和认识,探索并积累了集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营销等全维度海外现地资源及整合服务能力。看中这样的伙伴加入,则显然是看中其对于整个产业的“赋能”。
2023年,HYT的子公司BeeGee落地比利时鲁汶(无锡)创新中心。经比利时鲁汶(无锡)创新中心与锡东新城对接,HYT总部入驻人才港,希望将国际化的资源注入无锡的两轮车产业,为无锡两轮车制造商的品牌出海赋能。
当然,这也是近几年来锡东新城在电动车产业上的转型思路折射。当前无锡的电动两轮车企业正在加速“走出去”,锡东新城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也在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位于锡东新城的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便是锡山与阿里达成的全省首个区级战略合作。
这时候,锡东新城的电动车产业亟需既懂产业、又具有国际视角的合作伙伴。也正是此时,锡东新城通过GTB鲁汶(无锡)创新中心,锁定了HYT。
而无论是“创新者”还是“赋能者”,硬科技项目还是赋能产业转型的服务厂商,追本溯源,在导入科创公司资源或项目时,锡东新城的这些科创飞地都有一个共同的考虑——
一切为了当地的产业。
以锡东新城(北京)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创新中心还会定期对锡山区产业的创新需求和清华匹配的相关资源开展系统性、专业化服务,深入开展清华老师-锡山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推动清华大学相关学科与锡山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形成深度合作。
创新中心走访了百余家锡山区重点企业,推动清华大学29个院系的八十余位专家团队与企业一对一技术交流,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46项、合作总金额达到3480万。
而在其他城市,锡东新城布局在外的科创飞地也均在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落地、投融资资源对接等需求,组织专场服务:
上海站的“产业化项目落地对接会”、“供应链产业联盟”等专场服务和科创活动已累计二十余场;
深圳站也举办了“海创扶持计划”“政策宣讲海外站”“智汇锡山• 才聚新城”大湾区海归人才无锡名企考察行等系列品牌共计33场活动;还成功促成锡山区和澳门369合伙小镇共建海创中心澳门站、澳门369合作小镇锡山英才计划(澳门)直通站、促成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枢纽站(香港)揭牌、锡山澳门大学“遇见•锡山”青年人才体验计划合作单位揭牌、澳门大学(无锡)实践基地揭牌等重要里程碑;
GTB创新孵化中心也举办了GTB创新创业沙龙、钱秀玲公益发展基金成立仪式暨无锡-鲁汶友城创新推介会等活动,还对外积极参加了欧洲科学家论坛、比利时医疗行业协会、鲁汶大学上海校友会、东南大学全球人才交流会等各类对接交流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的对外活动中,这一个个用心布局的科创飞地,不仅是锡东新城向外链接的资源触手,也慢慢成为了外界了解这座高铁新城的窗口。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