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11月10日,存储芯片概念反复活跃。截至收盘,神工股份、英唐智控涨停,香农芯创、普冉股份、江波龙、北京君正、德明利、朗科科技等跟涨。
消息面上,据多家媒体报道,闪存龙头企业闪迪(SanDisk)11月大幅调涨NAND(一种存储技术)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2025年10月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持续涨价,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厂商宣布第四季度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合同价最高上调30%,NAND闪存合同价上调5%~10%。
“本轮存储涨价涵盖所有主流产品且全球同步,与以往周期性上涨存在本质区别。”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除了传统供需因素外,AI需求的爆发成为关键变量,正在改变市场的底层逻辑。
AI引爆行业需求,
原厂战略调整加剧短缺
2025年三季度以来,存储芯片市场迎来一波强劲上涨行情。第三方NAND产品主控企业群联Phison首席执行官潘建成在公司2025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当前这波由AI推理推动的存储行情相当罕有,为其此前所未见,且“或许一生只会见到一次”。
AI服务器对存储容量与性能的要求远高于普通服务器。开源证券认为,在AI超级周期推动下,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约为3倍,2025年AI对存储的需求占比已达40%,且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游原厂在本轮涨价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业内人士指出,为应对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存储原厂自2022年起,将大量晶圆产能从DDR4(第四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转向利润更高的HBM(高带宽内存,主要为满足GPU芯片需求)与DDR5,导致DDR4这一成熟制程产品供应锐减,部分厂商甚至计划彻底停产DDR4。
有市场消息称,随着“一天一价”成为常态,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原厂甚至暂停报价,下游模组厂与终端设备商为防范断供风险积极囤货,加剧了流通货源紧张。
回顾近十年,存储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2012—2015年由智能手机驱动;2020—2023年受疫情影响PC、服务器需求提升;而本轮周期自2024年至今,不再依赖个人消费端,而是以AI算力基建与HBM技术作为新引擎。
“AI需求对存储市场供需格局的改变是颠覆性的。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要海量数据存储与高速数据交互,对存储的容量、性能和带宽提出了极高要求。”袁帅表示,这使得AI服务器对高端存储产品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同时AI应用的广泛渗透全方位拓展了存储场景,打破了原有供需平衡。
涨价传导至终端,
国内厂商迎机遇
存储价格上涨已真实传导至消费终端。近期,OPPO Find X9、realme真我GT8系列、vivo X300等国产手机旗舰新品迎来一波集体涨价。以“价格屠夫”著称的红米K90全系列也比上一代涨价100至400元不等。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对此公开表示,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已真实地传导到了其新品定价上。面对消费者对价格偏高的质疑,卢伟冰在微博回应,宣布REDMI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将进行首销月限时降价300元。他坦言,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走势,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但小米希望这份诚意能够让大家理解。
市场研究机构也预计涨价还会持续。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除HBM外的一般型DRAM预计价格环比上涨8%~13%,第三季度NAND Flash平均合约价则预计增长5%~10%。闪存市场预计,第四季度国内服务器NAND Flash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在此背景下,国内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据媒体报道,长鑫存储、长电科技等存储龙头不仅受益于价格回升,还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上游材料企业如江丰电子、鼎龙股份、安集科技等迎来量价齐升。存储模组厂商如朗科科技、佰维存储等也因库存重估而毛利率有望快速修复。
招商证券认为,2025年下半年利润预计将加速释放,利基存储芯片和存储产业链配套公司亦将持续受益于存储涨价浪潮,建议重点关注国内存储模组、利基存储芯片及配套供应链公司机遇。
袁帅分析称,存储成本激增对下游影响呈现差异化。对AI服务器厂商,虽然成本压缩利润,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厂商不得不接受高成本;对消费电子而言,产品涨价可能影响购买意愿,厂商需通过调整配置来平衡成本与性能。
长远来看,这次超级周期将加速存储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进程。国内存储企业有望在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上取得更大进展,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