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文丨编辑 小豆包
我是小豆包,一个爱琢磨养生之道的普通人,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张大爷的故事,张大爷今年66岁,他喝茶呀,喝了半辈子呢,最喜欢那一口绿茶啦。每天清晨,他总爱泡一壶龙井,坐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小口啜饮。他常说绿茶清心明目,提神还降压,可家里人都纷纷劝他,“少喝一点吧”,担心会伤胃,与此同时也会影响睡眠。
谁能想到,前阵子在社区进行体检时,张大爷的血压以及血脂,相较于去年更加稳定了,医生直接夸赞他的身体状态比同年龄段的人还要年轻呢。
这下家人傻眼了:难不成绿茶真有这么大魔力?
这事听着像偶然,可最近几年,相关研究不断增多,表明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适度饮用绿茶,或许真能收获不少益处。但关键问题来了:绿茶究竟好在哪些地方?喝得过多,会不会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哪些人适合喝,哪些人又该谨慎避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一聊。
绿茶为未经发酵之茶类,较多地保留了天然多酚类物质。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维生素C等这些活性成分,乃是其健康价值之核心所在。这些成分并非虚无之物,而是能够在人体中发挥出具体功效的。我们逐一来讲清楚。
1.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茶多酚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协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自由基这东西会加速血管的老化,而茶多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样的一个过程。
中国疾控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所发布的《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报告(2023)》指明心脑血管疾病,乃老年人群死亡的最为首要之原因。
绿茶改善血脂水平,可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0年跟踪10万余名中国人群的研究发现,长期喝茶者心血管死亡率下降超20%,绿茶效果最突出。
2.对血糖控制可能有辅助作用
儿茶素是绿茶里另一类极为重要的活性成分。多项临床研究,已然证实,它能够有助于提升胰岛素的敏感度,进而有可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最高数值。对于罹患2型糖尿病或是血糖偏高的中老年人而言,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饮用绿茶,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血糖进行管理;但务必清楚,这并非意味着绿茶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切不可误以为喝绿茶能治愈糖尿病。
3.或有助于延缓认知衰退
认知衰退,是许多老年人颇为忧心的一件事情。绿茶在这一方面也有着相应的研究予以支撑。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中科院联合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天饮用绿茶,且超过3次的老年人,其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了26%。这或许跟L-茶氨酸有联系。L茶氨酸能够顺畅地穿过血脑屏障,维持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对记忆力和专注力起到正向的作用。
医学界对绿茶的看法很明确:它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神奇药物。但是只要饮用方式正确,确实能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绿茶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适量、持续且用科学方法饮用。它的健康效果主要靠长期坚持,逐步调理身体状态,平缓提升整体机能,不是快速出现。中老年人要是想通过喝绿茶养生,一定要掌握正确饮用方式。
60岁以后喝绿茶,有几点需特别留意。
饭后喝茶较为适宜,若空腹喝,易刺激胃酸分泌,胃部倘若不舒服,极有可能由此引发问题。建议餐后等30分钟再开始饮茶。绿茶的浓度与温度都得掌控好,泡得过浓,不单口感苦涩,还可能使咖啡碱摄入过多,从而引起心慌或是失眠。每次投放大概3克茶叶,水温控制在80℃上下较为适宜。长久饮用温度过高的茶水,或许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此已被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晚上别喝绿茶。绿茶含有咖啡碱,年纪较大之人,代谢较为迟缓,晚上喝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60岁以上之人群,在下午5点之后,尽量勿触碰。特殊人群需更为谨慎。胃溃疡病患、严重心律不齐者、肾功能减退者,最好于医生的指导下饮用。服用铁剂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之人,绿茶或许会影响药效,抑或增加出血之风险,应当避免同时服用。
绿茶确实是性价比挺高的健康饮品,挺适合中老年人日常喝。但就算东西再好,也要控制好摄入量。成年人每天喝200到500毫升比较合适,最多别超过1000毫升。要是你肠胃功能正常,也没有啥禁忌,还想通过饮食调理身体,那适量喝绿茶就是个可以试试的习惯。不过得记住:绿茶只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代替运动和饮食管理,也代替不了药物治疗。
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种食物或饮品立大功,而是长期坚持好习惯的结果。张大爷的例子不是特例,科学饮用绿茶,配合均衡饮食和适当活动,才能让身体保持年轻状态。我是小豆包,希望我的分享能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健康路上,我们一起慢慢走。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