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卖给中国?李嘉诚找到新买家,美意财团或分食长和全球港口

李嘉诚与美国财团关于港口资产的交易刚按下暂停键,外界便开始猜测,接下来李嘉诚是否会转向与中企合作,“回头是岸”?

结果没承想,李嘉诚此举不过是虚晃一枪。

在背地里,李嘉诚及其背后的长和集团,其实仍在积极地向国外市场推进港口的出售进度

只不过这次,李嘉诚似乎是想玩一种“一女二嫁”的把戏。

这不,根据最新消息显示,现阶段除了李嘉诚的老买家美国贝莱德集团外,另一家由意大利航运大亨阿蓬特家族所执掌的财团,竟也暗暗杀入战局。

很多人猜测,当面对美意两大资本的集体围猎,中企这次可能连与他们同台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外资本,肆意瓜分长和集团在全球的港口版图。

那么值得玩味的细节来了,面对美企资本的强势介入,意大利资本为何非要在此刻横插一脚?

而比这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嘉诚此时为何宁愿与海外资本来回周旋,也不愿意给中企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李嘉诚与他的“日不落”港口帝国

众所周知,李嘉诚当年的长和港口业务,不仅是全球航运业的标杆,更是在巅峰时期创下了,同时运营着全球26个国家、52个港口的辉煌纪录。

包括香港葵青货柜码头、深圳盐田港、荷兰鹿特丹港在内的不少航运战略枢纽,为李嘉诚创下惊人巨额财富的同时,年吞吐量也一度占到了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11%。

这也是为何李嘉诚背后的长和集团,会被大家尊称为“日不落”港口帝国。

根据资料记载,在长和港口最辉煌时期,光是凭借着一个香港葵青码头,李嘉诚所缔造的商业帝国就可以雄霸亚洲。

在此期间,它不仅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更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香港国际航运的中心地位。

此外,对比香港葵青码头,李嘉诚位于深圳的盐田港也是不遑多让。

那会儿李嘉诚在盐田港占股近50%,而作为中国外贸的核心枢纽,盐田港很快就为李嘉诚贡献了巨额的现金流。

之后,李嘉诚又趁热打铁,快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全球港口网络。

当时从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到巴拿马巴尔博亚港,长和的港口布局几乎覆盖了东西方所有的关键航道,甚至一度能左右全球物流定价

那么既然李嘉诚的长和全球港口如此赚钱,为何他现在还急于将其脱手?

其实,李嘉诚之所以大动干戈,挥刀“砍向”长和集团,不能说与当下全球贸易格局容易生变没有干系。

在李嘉诚这样的商业精英看来,在中美博弈、全球生产供应链被迫重组的大环境下,港口资产已经从之前的“现金奶牛”,逐步沦为地缘风险爆发的热点

尤其是在美国近年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不断审查外资港口,干扰国际贸易,港口业务开展起来早已不像先前那般顺风顺水。

如此复杂、动荡的处境,也难怪就连李嘉诚都想套现跑路。

当然,港口作为一种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也与李嘉诚近些年来更偏好现金流,以及更灵活的电讯、基建、能源等业务的商业构想相互悖离。

因此,李嘉诚选择挥刀向长和港口出招,然后转身投向更新兴、更灵活的行业,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就算是为了规避一些政治风险,李嘉诚似乎也不得不这么做。

原来,就在广州、上海港等纷纷崛起后,以长和集团旗下的口岸为例,香港的不少港口业务都受到了内地的竞争和挤压。

与此同时,李嘉诚在欧美的港口,也有可能在中美贸易博弈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

因此,李嘉诚选择在此时高价套现,无非是出于一种商人的本能。

当然,李嘉诚能在这个时间做出如此决策,背后也离不开其为家族交班而考量的目的

众所周知,在李泽钜掌权后,长和系就开始持续地向“去地产化、去重资产化”发展。

以此为基础,李嘉诚一脉选择在此时兜售长和全球港口,刚好符合其轻资产化的后续发展战略。

简言之,李嘉诚之所以要在现在卖掉这些港口,不是因为它们不能再为他赚钱了,而是李嘉诚不想再赚“慢钱”和“险钱”了。

所以,在全球化浪潮逐渐退潮的当下,这位老牌资本家选择“落袋为安”。

一股脑地将自己的包袱,全都甩给那些更敢赌的“玩家”,又何尝不算是一种别样的“沉稳”和“商业战略”?

那么问题来了,李嘉诚既然准备收拾收拾“跑路”,这长和全球港口卖给谁不是卖。

为何偏偏不让身为“娘家人”的中企一起上桌,反而非要卖给那些海外资本呢?

“内忧外患”的口岸贸易

没错,根据近些天的消息显示,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预计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

也就是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向美国的贝莱德财团出售其全球港口几乎全部的核心资产,其中还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

很快,在国内外都被这一巨额交易信息震惊的同时,关于“李嘉诚为何偏偏选择和国外资本达成合作,而非是和中企”的相关讨论话题,也迅速甚嚣尘上。

最后大家综合多方信息,总结下来大致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现在的全球贸易,不管是港口贸易还是其他形式的经济贸易,基本都经受着地缘政治压力与经营风险的双重压制,尤其是来自美国政府的“打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前特朗普继任美国总统后,变得更加严峻。

尤其是按照现在特朗普的言行推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还会继续针对此类贸易,持续向各国企业施压。

这不,在现在的美国政界,不知何时就已经开始持续渲染着所谓的,“中国早已通过一些香港企业控制了巴拿马运河”等离谱言论。

即便是后来巴拿马政府多次拿出实际证据,妄图以此来驳斥诸如此类的无端指控,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而美国政界见状则更肆无忌惮,继续通过此类手段,持续向在巴拿马经营的中国企业施压,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嘉诚设立在巴拿马的港口。

因此,面对美国在威胁时所说的,可能会通过严厉的制裁手段,直接干预长和集团在巴拿马公司的经营权。

李嘉诚倒不如自己先将公司“拱手让出”,起码能先保障到自己的利益。

至少,如果长河集团的全球港口都属于美国,他们总不至于对自己的产业也下狠手。

其次,如果李嘉诚无视美国的威胁,直接将港口全部转售给中企,那美国势必会对其启动极其严厉的外资审查。

而以此形成的贸易壁垒,也肯定会大大干扰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反而得不偿失。

同样,此时如果李嘉诚选择美国资本贝莱德作为买方,便可以完全有效地规避掉此类风险。

同时,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的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旦美国资本将其接手,美方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影响力”的相关炒作便会后继无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巴拿马夹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压力。

给尚在巴拿马运作的其他中资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紧接着,长和集团在向美国兜售自己的全球港口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留了大部分位于中国的核心资产

比如明确保留下来的中国内地和香港港口,如盐田国际、香港葵青港等,算是为祖国也留下了一些“遗产”。

根据资料显示,这些明确保留下来的港口,年吞吐量也能达到2200万标箱,几乎占到了长和全球港口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样一来,李嘉诚一方面维护了亚太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巧妙地规避了地缘风险较高的欧美资产,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由此可见,在此事上,李嘉诚也并非全然无视中企,还是有一些保留的。

总之,李嘉诚如今的选择,绝对不是单纯地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

而是综合了全球地缘政治压力、资产安全性、财务优化等多重因素,最终悄然交织出来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比起让中企全盘接手长和集团的全球港口业务,分一杯羹给美国资本,既能缓解政治风险,又符合其“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投资哲学,也算是面面俱到。

意大利也要上桌?

至于在李嘉诚和美国资本即将达成合作的关键时刻,意大利为何非要站出来横插一脚,答案也是相当明显:

意大利显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以此来拉动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影响力与话语权。

而对李嘉诚来说,他为何会“默许”如此?

商人嘛,谁卖东西不想卖个好价钱,只有让“顾客”互相争抢起来,“商品”才会因抢手而变得更具价值,也更方便卖家卖个高价。

所以,虽然李嘉诚在此事上并没有完全无视中企,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小九九”,实在算不得太有担当。

当然,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这无可厚非。

因此,对于李嘉诚这个人,以及他现在的一些做法,大家也就见仁见智吧。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 《李嘉诚出售港口交易暂缓》

2、观察者网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3、观察者网 《李嘉诚长和集团年报:去年利润降了27%,但港口很赚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港口   全球   美意   盐田   财团   香港   美国   中国   买家   资本   资产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