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医生的话|开学在即,请收好这份健康提示

人民网重庆8月31日电 明天(9月1日)同学们即将步入新的学期。新学期,新起点,孩子的健康也要准备好“开学第一课”。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医学科普类栏目《听医生的话》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邀请多位医生共同支招,如何开启“健康开学季”?

一、体态健康篇 科普医生:胡侦明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新重庆A类人才

● 主要从事脊柱疾病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疗及研究

如何自测孩子是否有脊柱侧弯或体态不良的早期迹象?

家长是发现孩子问题的“第一道防线”。脊柱侧弯畸形一般出现在10岁—15岁左右,在家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观察:

1.静态观察(让孩子自然站立,背对您):

·观察双肩是否等高:让孩子放松站立,检查两个肩膀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是否存在一侧高一侧低的情况。

·检查肩胛骨是否对称:观察后背两侧的肩胛骨是否平整一致,是否有某一侧肩胛骨向后凸起得更为明显。检查双侧胸廓厚度是否一致。

·查看腰窝是否对称:顺着脊柱往下看,注意孩子腰部两侧的曲线是否对称,有没有一侧凹进去得更深。

·判断骨盆是否倾斜:将双手放在孩子骨盆两侧的髂骨上,检查是否有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裤子总是向一边滑动也可能是提示。

2.动态测试(“前屈试验”,这是国际通用的初筛方法):

让孩子双脚并拢,双腿伸直,然后弯腰,使上半身自然下垂,双臂也自然垂下,仿佛用手去够脚趾。也可双臂伸直合掌。您从正后方,沿着孩子的脊柱水平方向观察。

重点观察:孩子的后背两侧是否等高。若发现一侧背部(尤其是肋骨区域)明显高于对侧,形成一个“小鼓包”,这称为“剃刀背征”,是脊柱侧弯的典型迹象。同时,用两手指沿脊柱棘突两侧从上向下滑移,若偏移中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也要怀疑其是否存在脊柱侧弯。

3.日常行为观察:

·注意孩子坐着或走路时,头部是否总是不自觉地歪向一侧。

·观察孩子是否有驼背、含胸的现象,且提醒后只能短暂挺直。

·检查领口是否总是歪斜,或女孩穿裙子时裙摆不在正中。

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项存在不对称的情况,请不要犹豫,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特别提醒:父母在给上学前的孩子洗澡时可能不经意发现小孩腰背部存在“不对称”现象,亦应高度警惕孩子的脊柱问题,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年龄在0—3岁时即可出现。

书包重量超过孩子体重的多少会对脊柱造成负担?如何正确选择和背好书包?

书包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重的书包或不正确使用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家长应关注并帮助孩子养成科学使用书包的习惯。

1.书包重量

国际普遍认可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推荐行业标准是:儿童书包的重量不应超过其自身体重的10%。

例如,一个体重30公斤的孩子,其书包重量最好控制在3公斤以内。如果书包重量超过15%,将会对脊柱产生显著的负担。孩子需要身体前倾来平衡负重,这可能会导致脊柱弯曲、背部和肩颈酸痛。长期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姿势代偿,甚至诱发功能性脊柱侧弯。

2.正确选择和背好书包

·选择双肩包,避免使用单肩包/手提包:双肩包能够均匀分散重量,而单肩包会使身体倾斜,导致肌肉受力不均,单侧压力会导致脊柱弯曲。背包应当紧贴背部,背带长度要适中,使书包上沿与肩胛齐平,底部不低于腰线。带有腰带的设计可以帮助分担重量,提升舒适性。

·“宽肩带+胸带/腰带”为理想配置:宽肩带有助于减轻对肩膀的压力,避免压迫不适。胸带和腰带可将书包重量更多地分散至骨盆和胸部,显著减轻脊柱的直接负担,使书包更贴合身体,减少晃动。

·正确佩戴方法:调整肩带,确保书包紧贴背部,底部位置高于腰线,避免松垮地垂挂在臀部。务必扣紧所有带子(胸带、腰带),使书包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非负担。

·空书包本身应尽量轻便,减少额外负担。

有哪些在课间就能完成的、放松肩颈和背部的小动作?

1.“米”字操(颈部放松):

坐直或站直,用下巴当笔尖,在空中缓慢地、大幅度地写一个“米”字。每个笔画停留2秒,顺时针、逆时针各做两次。注意转动时肩膀放松,避免耸肩,能全方位活动颈椎,缓解颈椎压力。

2.靠墙天使(开胸松肩):

背对墙壁,脚后跟离墙约一脚距离。臀部、后背、后脑勺紧贴墙壁。双臂像“天使翅膀”一样打开,手背、手肘尽量贴墙,然后缓慢向上划圈,再缓慢向下划圈。重复5—8次。这个动作能有效纠正含胸驼背。

3.椅子猫驼式(伸展脊柱):

坐在椅子前半部分,双手扶住膝盖。吸气时,挺胸抬头,腹部向前推,脊柱向下凹(像牛一样)。呼气时,含胸弓背,下巴找胸口,眼睛看肚子,将整个后背拱起(像猫一样)。缓慢重复5—10次,像猫一样伸展整条脊柱。动作缓慢连贯,能放松腰椎间盘压力,缓解腰部酸痛。

4.坐姿转腰:

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双手扶椅背,缓慢向左侧转动上身,停留5秒后换右侧,左右各8次。转动时腰部发力,带动上半身,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环。

5.耸肩沉肩(释放肩部压力):

用力向上耸起双肩,仿佛要用肩膀去够耳朵,保持3秒。然后用力将肩膀向下沉,仿佛肩膀要去够地面,感受颈侧和上背部的拉伸,保持3秒。重复5—8次。这个动作能迅速缓解斜方肌的紧张。

这些动作都非常安全温和,提醒孩子每个动作都要缓慢而到位,感受肌肉的拉伸和放松,避免快速敷衍了事。

二、开学季“保胃”篇 科普医生:刘洁

●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副主任营养师

●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常务委员

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才能既营养全面又受孩子欢迎?

早餐:必须吃好

孩子早上时间紧,早餐既要快做,又要包含主食(供能)+蛋白(强体质)+蔬果(补维生素),避免只喝牛奶、吃面包的“单一搭配”。

搭配公式:优质碳水+优质蛋白+蔬果

例如:

● 一根玉米+一杯豆浆/牛奶+一个水煮蛋+几颗小番茄

● 两片全麦面包+一杯酸奶+蒸蛋羹+一个苹果

小贴士:用可爱的餐具和食物造型(如动物馒头、笑脸松饼)能大大增加孩子食欲。

午餐:吃饱吃好

午餐要给孩子足够的能量应对下午的课,注意避免太油腻或太素。

搭配公式:主食足量+优质蛋白(肉/蛋/豆制品)+2—3种蔬菜

小贴士:很多学校餐主食偏白米白面,蔬菜量可能不够,家长可以早上让孩子带一个煮鸡蛋/一小盒无糖酸奶,晚上回家加一道蔬菜(比如蒜蓉娃娃菜)和一份豆制品(比如豆腐汤)。

如果学校餐肉比较多,晚上就少做红肉,换成鱼虾或鸡肉,避免孩子积食。

晚餐:吃少吃巧

晚上孩子活动量减少,肠胃需要休息,晚餐要少主食、多蔬菜、适量蛋白,避免吃太饱或太油腻(比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搭配公式:杂粮粥/适量主食+清蒸/煮蛋白+大份蔬菜

举例:小米南瓜粥+清蒸虾(10—12只,根据孩子年龄调整)+凉拌黄瓜和木耳(木耳泡发后焯水,加黄瓜丝凉拌)

小贴士:天气热或刚开学,可以做软烂的食物,比如蔬菜鸡肉粥(把鸡肉切碎,蔬菜切小丁,和米一起煮)、番茄鸡蛋面(番茄炒出汁,加面条和鸡蛋),也可以在粥里加少许切碎的香菇、胡萝卜,增加营养。

哪些零食既好吃,又能避开高糖、高盐的“健康陷阱”?

核心原则:“天然、原味、少加工”,在两餐之间适量补充。

推荐加餐清单:

● 水果类:当季水果去皮切瓣,切小块装盒。

● 蛋白类:无糖酸奶(一小盒,别选风味酸奶,含糖太多)、一小把原味坚果(比如核桃2个或巴旦木5—6 颗,3岁以下孩子要磨成粉,避免呛噎)。

● 主食类:全麦饼干(2—3片,选无蔗糖的)、蒸红薯/玉米(一小段,早上蒸好带)。

避雷提醒:别给孩子带巧克力、蛋糕、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升血糖快,孩子吃完容易犯困,影响上课;加餐量别太多,比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就够了,不然会影响正餐食欲。

孩子运动前后吃什么?怎么吃能快速恢复体力?

核心原则:运动前补充能量,运动后补充营养。

运动前1小时:一小片全麦面包、一小盒酸奶,不要吃得太饱或油腻,其目的是提供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为身体“充电”。

运动中:可以少量、多次补充水分,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且强度很大,可以喝少量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运动后30分钟—1小时内(黄金补充期):补充蛋白质修复肌肉,补充碳水化合物恢复能量。比如牛奶+香蕉、鸡蛋+全麦三明治、酸奶+燕麦片。

有哪些简单有效的“润燥”食疗方可以调理孩子身体上火?

核心原则:“滋阴润肺、补充水分”,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 银耳百合粥:银耳泡发、百合洗净,和大米一起熬粥,银耳煮出胶质更好,润肺生津,清甜好喝。可以当早餐或加餐。

● 冰糖炖雪梨: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与银耳和冰糖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对秋季干咳效果极佳。

● 莲藕排骨汤:莲藕、排骨慢炖,汤清淡不油腻,莲藕清热润燥,排骨补充蛋白,适合秋日滋补,当正餐汤品。

三、心理健康篇

科普医生:王玲莉

●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中级治疗师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开学焦虑?

从放松的假期模式切换到规律的学习生活,任何人都需要适应过程。孩子们可能会:

● 担心新学期学业压力;

● 害怕与同学相处困难;

● 不习惯严格的时间安排;

● 不愿离开舒适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焦虑不仅表现为情绪变化,还可能通过身体症状表达:食欲下降、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

家长如何应对?

1.共情理解,接纳情绪

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往往比言语更能影响孩子情绪。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认识到孩子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给予理解和包容,避免指责和说教。

告诉孩子“感到紧张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适应”。共情就像情绪急救箱,能帮助孩子感到被理解,从而降低防御心理。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避免跟着大喊“你别闹了!”。

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聊。”你的稳定会像“定海神针”,让孩子逐渐意识到“发脾气没用,平静才能解决问题”。

2. 建立安全感,提供支持

孩子需要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庭都是他们的安全港湾。我们可以:

● 与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品,增加参与感;

● 分享自己曾经面对新环境的经历和经验;

● 保证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你”。

3. 逐步调整,提前适应

提前开始调整作息和生活节奏:

● 逐步调整睡眠和起床时间;

● 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 增加安静阅读和学习的短时间段;

● 邀请同学一起玩耍,重建社交连接。

4.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 制作“情绪卡片”,教孩子识别不同情绪;

● 设计“安全发泄方式”:跑步、画画、写日记等;

● 练习简单的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

5.需要避免的应对方式

●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有什么好怕的”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

●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代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会削弱他们的应对能力;

● 不要突然变得严格:从放任到严厉的突然转变会加剧焦虑;

● 不要比较:“别人都不怕,就你这样”会伤害孩子自尊。

什么情况下需要专业帮助?

● 焦虑症状持续超过2周

● 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反复头痛、呕吐、失眠等

● 拒绝上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 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大多数开学焦虑会随着时间缓解,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医生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胡虹、施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养生   提示   医生   健康   孩子   脊柱   书包   情绪   主食   重庆   重量   背部   酸奶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