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在重庆的明夏睿陵,每年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

他们远渡重洋,从韩国赶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庄重肃穆的祭祖仪式。

这些韩国人为何对这座位于中国重庆的陵墓如此执着?他们所祭拜的祖先又是谁呢?

明玉珍崛起

1329 年,明玉珍出生在湖北随州的一个普通农家 ,他天生异相,目生重瞳,自幼便胸怀大志,不甘于平凡的农耕生活。

彼时的元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1351 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发动红巾军起义,一时间,天下响应,烽火燎原。

明玉珍也在随州聚集了乡兵千余人,屯驻在青山,修筑营寨,保境安民。

他为人豪爽仗义,作战勇猛,很快就赢得了众人的拥戴。

1353 年,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建立天完政权,势力迅速壮大。

他听闻明玉珍的威名,便派人前去招降。

明玉珍权衡之下,决定投奔徐寿辉,被任命为统兵征虏大元帅,奉命驻守沔阳。

在与元军的战斗中,明玉珍冲锋陷阵,不幸被流矢射中右眼,从此落下了残疾,但他的勇猛之名却愈发响亮,人送绰号 “明眼子”。

1357 年,明玉珍奉命率领万余人、五十艘斗船溯江而上,前往四川夔州一带筹集军粮。

在巫峡,他遇到了本欲归顺元朝的杨汉。

杨汉向他哭诉了自己的遭遇:他率领五千士兵前往重庆投奔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却遭其算计,险些丧命。

杨汉建议明玉珍趁机夺取重庆,他说:“重庆城中守卫薄弱,完者都与哈麻秃两人关系不睦。

若是趁机出其不意地偷袭他们,那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重庆。” 明玉珍起初犹豫不决,部将戴寿进言:“机不可失。

可以把船只分成两部分,一半储运粮食回沔阳,一半利用杨汉的士兵攻打重庆,若不成功就掠取财物回去。” 明玉珍觉得有理,于是兵分两路,一路载粮回沔阳,一路与杨汉军联合,突袭重庆。

元军毫无防备,完者都仓皇逃窜,哈麻秃被生擒。

明玉珍顺利占领重庆,一时间声威大震。

建国与扩张

占领重庆后,明玉珍派遣使者将哈麻秃献给徐寿辉,徐寿辉任命他为陇蜀行省右丞,命他继续攻略四川。

此后,明玉珍率领军队四处征战,相继攻克了泸州、叙南、嘉定、成都等地,将四川大部分地区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他收揽了许多人才,如元朝进士刘桢,刘桢为他出谋划策,成为他的重要谋士,被他比作诸葛亮 。

1360 年,天完政权发生内乱,陈友谅杀害徐寿辉,自立为帝。

明玉珍对陈友谅的弑主行为极为愤慨,他断绝了与陈友谅的联系,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春秋祭祀,并自称陇蜀王,决心以巴蜀为根基,开创一番大业。

1362 年,在刘桢等人的劝说下,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

他效仿周制,设立六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将蜀地划分为八道,重新设置府州县官名,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

明玉珍深知百姓疾苦,因此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减轻赋税,实行 “十取其一” 的税制,还免除了徭役,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巴蜀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他尊崇儒家文化,设立国子监,培养人才,还开科取士,选拔有识之士入朝为官 。

在他的治理下,大夏国呈现出一片繁荣稳定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秩序井然。

与此同时,明玉珍也积极向外扩张势力。

他派遣万胜、邹兴、芝麻李等人兵分三路进攻云南,意图打通西南通道,扩大大夏国的版图。

万胜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云南腹地,攻占了昆明,迫使梁王逃到金马山。

然而,由于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万胜最终不得不撤回四川。

此外,他还与朱元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双方互通使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

明升继位与大夏国灭亡

1366 年,正值壮年的明玉珍突然病逝,年仅 38 岁。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中原未平,元虏未逐,我志不能遂也。

汝等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动。” 他的儿子明升年仅 10 岁,继位为帝,由母亲彭太后摄政。

明升年幼,彭太后又缺乏政治经验,大夏国的朝政逐渐陷入混乱。

大臣们争权夺利,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丞相万胜与张文炳不和,派人暗杀了张文炳。

张文炳的好友明昭假传太后旨意,将万胜骗入宫中杀害。

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驻守保宁的平章吴友仁以 “清君侧” 为名起兵造反,逼迫朝廷杀死明昭。

这场内乱使得大夏国元气大伤,国力迅速衰落。

此时,朱元璋已经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并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地区,开始将目光投向西南,意图消灭大夏国,完成全国统一。

1369 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大夏国,劝说明升归降,承诺只要他投降,便可保他富贵。

但明升在彭太后和大臣们的支持下,拒绝了朱元璋的招降 。

1371 年,朱元璋见劝降不成,便决定武力征服。

他任命汤和为征西将军,率领水师从瞿塘峡进攻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率领陆军从秦陇进攻成都,两路大军水陆并进,直逼大夏国。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大夏国的军队节节败退。

汤和的水师在瞿塘峡遭到了大夏国的顽强抵抗,但傅友德的陆军进展顺利,很快就突破了大夏国的防线,攻占了绵州、汉州等地。

戴寿、吴友仁等人率领大军回援,却被明军击败。

廖永忠率领明军水师趁势突破瞿塘峡,直抵重庆城下。

明升见大势已去,在彭太后的劝说下,率领群臣出城投降。

至此,立国仅九年的大夏国宣告灭亡 。

从皇帝到归义侯

明升投降后,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展现出了胜利者的大度。

他将明升封为归义侯,把他和母亲彭太后等人安置在南京,让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

在南京的日子里,明升远离了政治纷争,虽然失去了皇帝的尊荣,但也算是平安稳定。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这些前朝皇室后裔的警惕之心逐渐加重 。

彼时,同样作为亡国之君的陈理,也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居住在南京。

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朱元璋击败身亡后,陈理在武昌继位,不久后便向朱元璋投降。

陈理与明升年纪相仿,又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难免同病相怜,经常相聚在一起,倾诉心中的苦闷与无奈。

他们的这些举动,很快就被朱元璋得知。

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对这些前朝皇室后裔始终放心不下,担心他们会趁机谋反,危及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了将明升流放到朝鲜的决定。

1372 年,明升在明朝使臣的护送下,带着母亲彭太后等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程。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抵达了高丽都城汉城 。

高丽恭愍王对明升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深知明升的特殊身份,也明白明朝的用意,因此对明升一行人礼遇有加 。

恭愍王不仅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住所,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



在朝鲜,明升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他娶了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 。

尹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与明升夫妻恩爱,相互扶持 。

他们先后育有四子,分别是义、礼、智、信 ,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充满了温馨 。

明升也努力学习朝鲜的语言和文化,与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友好相处 。

他凭借着自己的温和谦逊的性格,赢得了朝鲜人的尊重和喜爱 。



家族的生根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升在朝鲜开枝散叶,他的家族逐渐在朝鲜扎根繁衍 。

他的后代们在朝鲜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进入仕途,逐渐融入了朝鲜的社会 。

他们有的成为了朝鲜的官员,为朝鲜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则从事商业、农业等行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

在朝鲜政权更迭的过程中,明氏家族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



1392 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黜了高丽恭让王,建立了李氏朝鲜 。

李成桂对明氏家族同样给予了关照,他延续了高丽时期对明升的待遇,还赐给明升 “华蜀君” 的封号 。

在李成桂的支持下,明氏家族在朝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

明升的孙子明光启,在朝鲜科举中及第,担任了平泽县丞 。

他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为民办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

1592 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爆发了万历朝鲜战争 。

明光启毅然率领民众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

最终,他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成为了朝鲜历史上的英雄 。

遍布半岛的明氏家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明升的后裔在韩国已繁衍至四万余人 ,广泛分布在韩国的各个地区,其中以全罗南道和庆尚北道最为集中 。

在全罗南道的光州、罗州等地,明氏后人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他们在这里传承着家族的文化和传统,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 。

走进这些社区,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家族氛围,家族祠堂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每逢重要节日,族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缅怀先祖的功绩 。

在庆尚北道的安东、盈德等地,同样也有不少明氏后人在此安居乐业 。

他们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为韩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有的明氏后人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成为了知名的学者和教授;有的则投身于商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取得了不俗的商业成就 。

还有一些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他们收集整理家族史料,编写族谱,让后人能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渊源 。



尽管已经在韩国生活了数百年,但明氏家族的后裔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 。

除了寻根祭祖,明氏家族的后裔们还积极参与中韩文化交流活动 。

他们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向韩国民众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了解到了大夏国的历史,以及明氏家族与中国的深厚渊源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朝鲜   瞿塘峡   韩国   明朝   水师   亡国   重庆   太后   后裔   子孙   晚年   中国   凄凉   家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