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冈洋介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位外交官,于1880年3月4日出生于山口县熊毛郡室炭村一家船舶批发商的第四个儿子。
他在11岁时,父亲生意失败,家庭破产,由于亲戚到美国旅游并取得成功,松冈洋介在13岁的时候,也一起跑去美国留学。
到美国后,他受到周围许多人信奉的基督教的影响,自己也皈依了基督教。
并深受后来成为日本自由卫理公会领袖的川边贞吉的影响,他视川边为自己的信仰之父,视他为继父之后的第二个父亲,一生珍视与川边的友谊。
即使在晚年,当松冈洋介在美国时,他仍然自称是一名卫理公会教徒,并声称“相信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
松冈洋介在美国的生活很艰苦,一边上学一边做着各种杂活,还经常遭受种族歧视。
这段特殊的留学经历塑造了他对于美国人的态度,他曾经说过:“美国人永远不会向那些认为自己正确的东西屈服,即使他们受到威胁。”
“那些想要平等的人必须平等地对待他人。只有以武力反击武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毕业后,松冈洋介留在美国并从事过各种职业,因此他的目标可能是去常春藤盟校或其他地方攻读研究生学位,但由于母亲的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他于1902年时隔九年再次回到日本。
松冈洋介将美国称为他的第二故乡,将英语称为他的第二母语,他一生都秉持这一观点。
回国后,松冈洋介决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但由于山口县协会在东京麹町地区设有宿舍,所以就读于位于骏河台的明治法律学校。然而,在查看了帝国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内容后,松冈洋介感到不满意,并决定自学以通过外交考试。
1904年,松冈洋介以最高分通过了外交领事考试,并进入外务省。
不过,也有说法称,他加入外务省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积极的原因,而是为了逃避当时日俄战争中的征兵。
在外交部,松冈洋介先任驻中华民国上海领事助理,后调至关东总督府。
有一种说法是,松冈洋介最初被派往比利时工作,但因“中国对日本的未来很重要”,所以想继续在中华民国工作。
1919年,松冈洋介以随行人员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作为日本政府发言人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同一次会议上,他还结识了近卫文麿。
回国后,松冈洋介再次出任驻中华民国总领事,但于1921年从外务省退休,时年41岁。
1921年,松冈洋介被早川千吉郎聘为南满铁道公司的董事。
1927年,他出任副社长。
松冈本人还负责监督抚顺煤矿煤炭液化厂的扩建 。
1930年,从南满洲铁道退休。
2月,在家乡山口二区以候选人身份参加第17届众议院议员总选举,并首次当选。
在议会上,松冈洋介严厉批评了币原以与美英合作、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并受到民众的称赞。
但当时松冈洋介的对华外交仅仅以经济为主。
1931年,松冈洋介开始散布”满洲和蒙古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宣传。
因此,1931年9月19日,松冈洋介在读到前一天报道九一八事变的报纸后,对自己对华外交政策的失败感到心灰意冷,评论道:“没有炮火与刀剑光芒下的外交,没有联结东亚大局的力量,看来我们处于静止状态。” 九一八事变初期,松冈洋介积极主张与民政党组成合作内阁以解决事态。
然而,由于民政党若月内阁的否决,联合内阁的想法受到挫败。此后,该国改变外交政策,开始要求尽早承认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国民政府于1931年9月21日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抗议日本的军事行动。
12月10日,国际联盟执委会决定派遣调查团前往国际联盟调查真相。
到了次年10月,调查团向国际联盟提交了调查报告,但里面的内容却不一定对日本不利,因为它承认日本在满洲存在特殊利益。然而,调查报告虽然承认“恢复至九一八事变前的现状不现实,满洲的自治权和日本的利益是正当的”,但最终却提出“将满洲置于国际控制之下”,并不承认满洲为满洲国。
在日本,随着井村馨等评论员强调保护满洲和蒙古利益的重要性,公众舆论变得强硬起来。
在这种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觉得向国际联盟采取强硬态度,向当时的全权外交代表松冈洋介发出指示,“如果不接受日本的要求,退出国联将是不可避免的”。
很快,松冈洋介等人以尽量避免退出的方针出席了联盟大会。
期间,松冈洋介在12月8日所召开的全体大会,发表了一篇长达1小时20分钟的即兴演讲。
这篇演讲被称为“十字架上的日本”,其高潮部分如下:
“先生们!日本即将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我们相信。我坚信这一点。短短几年内,世界舆论就会发生变化。正如拿撒勒的耶稣最终被世界理解一样,我们也将被世界理解。”松冈洋介这一激情澎湃的演讲,虽然在日本国内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在国外的反响却值得商榷。
在当时国际联盟大会上,主要批评日本的声音有中华民国、西班牙、瑞士、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在东南亚拥有殖民地的荷兰。
1933年2月24日,国际联盟进行表决,最终以42票赞成、1票反对(日本)、1票弃权(暹罗)、1个国家未参加表决(智利)的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
随后,松冈洋介愤然离开会场。他在从日内瓦返回的途中访问了意大利和英国,并在罗马会见了建立独裁政权的总理墨索里尼。
在伦敦,抗议日本在满洲行动的英国公民嘲笑日本是“叛徒国家”。
3月8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退出国际联盟。
回国后,松冈洋介作为第一位“说出该说的话”“救济人民”的外交官,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日内瓦英雄”,堪称凯旋将军。
然而,松冈洋介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没能让人民理解日本的立场,我向人民道歉。
1935年7月31日,松冈洋介被任命为南满洲铁道总裁,同年8月2日,满洲局发布命令任命他为铁道总裁。
1940年7月,松冈洋介卸任社长,出任近卫文麿内阁的外务大臣。近卫文麿认为松冈洋介深受军方爱戴,而且拥有坚强的个性,能够约束军方。
被提名出任外相的松冈洋介,曾经大胆宣称:“只要我担任外相,就不会允许军方人士干涉外交。”
时隔近20年重返外务省的松冈洋介,首先承诺要消除官僚外交,一口气解雇了40多名驻外外交要员。
松冈洋介任命议员、军方等各界重要人士为新任大使,并任命以“进步外交家”著称的白鸟敏夫为外务省顾问。
当时日本主要外交问题是陷入泥潭的中日战争、紧张的日美关系以及陆军倡导的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的提议。
对于日美双边关系问题,松冈洋介主张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应该紧密携手,建立世界和平的机制。
对于中日战争的问题,松冈洋介最好的办法是只保住满洲国,然后彻底撤出中国。
但这是不可行的,是在松冈担任外相期间,日本承认汪精卫政权为中国合法政府,让中日两国变得更加不死不休了!
松冈洋介认为世界应该分为四大集团:西欧、东亚、美国和俄罗斯,分别由四个“主导国家”主导,其中东亚自然是由日本来主导。
故而,松冈洋介主张建立以日本、中国和满洲国为核心的东亚集团,即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的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第二次近卫声明》中首次提出的“东亚新秩序”的概念,主张建立“日、满、华”三国相互合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但最先明确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便是松冈洋介。
松冈洋介相信,通过将世界各国划分为集团,可以超越民族主义,最终建立一个世界国家。他从南满铁时期就提出了这一理论,并与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对此进行了研究。
松冈洋介虽然对德国人并无好感,他在出任外相时曾说过:“没有哪个民族比德国人更不值得信任了”。
然而,从松冈洋介任职伊始,他就不断接到主张日、德、意三国同盟的陆军特使的来访,敦促他推动这一理念。
当时,欧洲以德国军事力量为主,松冈洋介认为在德国主导下西欧集团很快就会形成,于是在1940年8月左右,他开始考虑三国同盟的想法。
随着陆军推动三国同盟的势头增强,外务省中的一些人,包括前小畑鸟吉、松平恒夫和吉田茂等官员,强烈反对日德同盟。
但松冈洋介未能就政策做出决定,三国同盟条约支持者白鸟敏夫对此表示沮丧,称“松冈对三国条约的态度根本不明确”,并以辞职相威胁,以迫使松冈洋介做出决定。
另一方面,松冈洋介受伊藤博文的影响,长期是一位亲俄派人士,并自认为是伊藤亲俄派的领袖。
松冈洋介认为,通过允许苏联扩张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就有可能阻止苏联向东扩张。
也就是说,松冈洋介希望能够把苏联加入进来,一起组建苏、德、意、日四国同盟。
8月13日,松冈洋介会见德国特使海因里希·格奥尔格·施图默,开始就三国同盟进行全面谈判。
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也设想建立包括苏联在内的四边同盟,并在里宾特洛甫委托给施特默的一份备忘录中提议在日本和苏联之间进行调解。
松冈洋介对德国的提议印象深刻,认为其与他自己的构想相似。
松冈洋介还认为,日德同盟将对美国构成威胁,并阻止美国干涉西欧和东亚。
他还极为乐观地认为,尽管条约签订后美国舆论会十分激烈,但一旦美国人意识到日本的真实意图,他们的看法将发生巨大变化。此后,在德国和日本陆军等敦促早日建立同盟的支持下,松冈洋介决定推进三国同盟的建立。
在此期间,松冈洋介都保持着极其秘密的态度,谈判都在他的私人住所举行。
此外,由于对出入境人员的严格管控,甚至连报纸记者和美国大使馆官员都不知道联盟谈判的情况。
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但随后德苏关系迅速恶化,这一消息也传到了日本,很难指望德国充当改善日苏关系的桥梁,更别提结成四边同盟了。
这是因为苏联以加入四国同盟为条件,提出了许多领土要求,激怒了德国。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松冈洋介决定亲自前往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外交谈判。
1941年3月,他以庆祝同盟成立为由访问了德国和意大利,并分别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举行了首脑会谈,受到热烈欢迎,加深了与这两国的友好关系。
这次,德国向松冈洋介施压,要求他承诺对英国施加军事压力,但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一要求,说道:“我不是日本的领导人,所以我不能做出任何承诺。我回国后再讨论贵国的意愿。”
4月2日,松冈洋介将在梵蒂冈相继会见教皇庇护十二世和国务卿马廖内。
会谈中,松冈表示这是他“高度机密的个人意见”,但要求梵蒂冈说服罗斯福总统避免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坚称三国同盟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美国参战。
对此,马廖内表示“梵蒂冈将竭尽全力实现和平”。
他们在往返途中两次经停莫斯科,并在回程时于4月13日突然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取得了日本单方面保证与苏联互不侵犯的外交成果。
当他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返回东京时,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场景:苏联总理约瑟夫·斯大林亲自到车站送别他,并与他们拥抱。
此时,正是松冈洋介外交的鼎盛时期,据说他甚至瞄准了首相之位。
在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前,英国的丘吉尔曾致信松冈洋介,声称“希特勒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与苏联进入战争状态”,这是他从军情六处获得的情报,但据说松冈无视了这一点,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
就在松冈洋介致力于四国同盟外交工作时,日美谈判这边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美国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会谈时达成的《日美协议草案》。该计划包括“美国事实上承认满洲国”和“美国合作和平获取日本南部的资源”,以换取日本军队逐步撤出中国大陆。
对此,松冈洋介于4月22日回国后,强烈反对这一方案,并采取了暂时缺席内阁会议的举措,声称要休息。
不过,该草案并非美国提议,野村证券最终只发出了一份序言。
5月3日,日本向美国提交缔结《日美中立条约》的提案。在此期间,松冈最终确定了修改稿。
松冈的修正稿考虑到了陆军的意愿,提出了承认满洲国、驻扎反共军队等条件,美国的回应需要一些时间。
松冈进一步修改了该提案并提交给了国会,他否决了野村关于在等待回复期间不应修改该提案的建议。
6月21日,美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给日本,提出很多在日本人看来十分苛刻的条件,包括取消和解草案中对满洲国的承认、否定汪精卫政府、美国不否认参与欧洲战争、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没有领土计划等。
6月22日,赫尔对松冈洋介的修正案作出答复,明确日本必须放弃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
此外,赫尔还拒绝了日本提出的一些其他要求,并在答复的同时发表了一篇口头声明,指出某些日本官员的公开言论已成为谈判道路上的障碍。
而松冈洋介这边,也对赫尔的答复表示抵制,并未接受。
随着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松冈洋介的欧亚轴心构想和四国同盟建议彻底崩溃。
当初,松冈洋介访问德国时,希特勒就已经向其透露已向德苏边境部署了150个师团的消息。
不少德国官员也暗示松冈洋介,表示德苏之间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战。
然而针对德国人的暗示,松冈洋介并没有在内阁会议上汇报这些事情,而且还多次发表否认德苏开战的言论。
关于松冈洋介在明知德国和苏联即将爆发战争的情况下为何签署日苏中立条约,存在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这么讲的,那就是松冈洋介,同斯大林一样,认为德国人的所谓战争准备只是在虚张声势而已的。
随着德苏战争的爆发,一些内阁大臣主张立即废除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认为其目的已失去意义。
但松冈洋介却主张废除刚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日本应该向苏联宣战,并与德国一起从两侧进攻苏联。
他还坚决反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并主张所谓“北进”理论。
但政府领导人和舆论普遍不愿意支持北进的想法,加上德苏战争后苏联威胁已经消失,日本集中兵力南下的想法占了上风。
此时,松冈洋介过于武断的行为已经与曾经合作过的陆军产生了冲突。
他还发现自己与持有反德观点的平沼喜一郎等内阁大臣意见相左,变得越来越孤立。最终,就连昭和天皇也开始要求罢免松冈洋介,首相近卫文麿也敦促松冈洋介辞去外相职务,但被他拒绝了。
7月16日,近卫辞职,松冈被罢免,但不久后便火速成立第三届近卫内阁。
接着,日军便迅速南下,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占领,并进一步加深了与美国和英国的冲突。
松冈洋介始终认为与英国的战争不可避免,但他并不想与美国开战。
他强烈批评“英美统一论”,认为英国即使与正在交战的德国结盟,也不可能与美国发生战争。
1941年12月8日,在得知日美开战的消息后,松冈洋介泪流满面,向周围的人倾诉了自己的悔恨,说道:“事已至此,三国同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我永远也死不了。我对陛下和八千万大和人民永远都无法表达足够的歉意。”
然而,战争爆发第二天,松冈洋介在给德富苏峰的信中,却表达了对初战胜利的兴奋之情,对战果斐然感到“欣喜若狂”。
在同一封信中,松冈洋介还指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在外交上未能充分了解美国人,并对自己的外交政策虽然了解美国,但未能被第二届近卫内阁理解,导致其垮台表示遗憾。
松冈洋介后来患上了肺结核,变得非常瘦弱,看上去就像变了一个人。
1945年11月19日,盟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日本政府逮捕松冈等十一人作为战犯,关押在巢鸭监狱。
虽然松冈洋介因其领导三国同盟条约和主张对苏开战的行为,人们预计他必然会被判处死刑,但由于肺结核病情恶化,他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过一次,并被允许从驻扎在那里的美国军事医院转移到东京大学医院。
1946年6月27日,松冈洋介在医院去世,享年66岁。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