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公开称日本无需道歉的马立诚,如今怎样

今年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爆火,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

从影院出来的观众,无不心情沉重压抑,为遇难同胞悲痛,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愤怒。

可就在这时,一个叫马立诚的人,跳出来发表惊人言论。

他说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虚构的,历史就是历史,已经过去了,日本不必道歉。

而此人,不仅曾担任《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还是一个南京人

那他究竟为何要如此大放厥词、颠倒黑白?

一篇颠倒黑白的文章

2004 年,一篇题为《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的文章在网上炸开了锅。作者马立诚,当时顶着《人民日报》编辑的光环,却在文中干着数典忘祖的勾当。

他在文章里信口雌黄,说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是 “瞎编的”,还声称这是中国人为了 “抹黑日本” 编造的谎言。

更让人怒不可遏的是,他居然说日本政府早就道过歉了,没必要再谈赔偿,甚至暗指中国人揪着历史不放是 “小题大做”。

要知道,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1937 年 12 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平民和战俘超过 30 万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幸存者的血泪控诉、历史照片、国际人士的日记证词,甚至日军自己的战地记录,都铁证如山。

可马立诚却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篇文章一出来,网友们气得发抖,有人怒斥他 “数典忘祖”,有人质问《人民日报》怎么会有这种 “内鬼”。

一个本该传播真理、捍卫正义的媒体人,却站到了历史真相的对立面,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然而,更讽刺的是,这个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恰恰生在那座承受过滔天苦难的城市。

南京走出的 “高材生”

马立诚 1946 年出生在南京,父母是普通工人。

那时候的南京,还没从大屠杀的创伤中完全恢复,街头巷尾或许还能看到战争留下的疤痕,长辈们口中一定少不了对日军暴行的控诉。

可这些似乎都没在他心里留下印记。

小时候家里穷,他没正经上过学,却一门心思要 “翻身”。

1977 年恢复高考,31 岁的他抓住机会,拼了命复习,最后考上武汉大学历史系。

按说学历史的人更该敬畏真相,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想不通。

大学四年,他把所有时间都砸在书本里,写的文章频频被校外报社看中。

毕业后,《中国青年报》直接请他当评论部副主任,重要版面经常刊登他的时评。

那时候的他,笔锋犀利,敢说敢写,成了不少人心中的偶像“马大胆”。

后来,他又被推荐到《人民日报》当主编,成了报社里响当当的人物。他还出版了《交锋》系列丛书,其中《交锋三十年》还拿了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

按理说,这样的人生轨迹,本该让他更懂得珍惜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可一次日本之行,却彻底改变了他。

赴日归来后彻底 “变脸”

当时,马立诚作为媒体界的 “知名人士”,接到了赴日参与学术交流的邀请,名义上是和日本学者探讨中日历史与文化。

可谁也没料到,短短一段时间的接触,竟让他完全被日本某些势力的话术洗脑。

从日本回来后,马立诚像变了个人。

他开始大谈 “反思历史”“改善中日关系”,话里话外全是歪理。

2002 年,他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字里行间都是对日本的 “体谅”,完全忘了历史的伤痛。

文章里,他说要 “放下过去的恩怨”,甚至暗示中国不该总提历史问题,免得影响中日合作。

这哪里是 “新思维”,分明是帮着侵略者抹除罪证!

可他还不满足,又拿钓鱼岛说事,公开要求中国政府 “别干涉南海纷争”。

要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海诸岛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这番话,简直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这下网友们彻底怒了,骂他是 “当代汉奸”“日本走狗”。

可他好像毫不在乎,反而变本加厉。后来他干脆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是 “屠杀”,说那只是战争中 “不可避免的伤亡”。

照他这么说,30 万同胞的冤魂,难道是该枉死?

然而,背叛民族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

沦为日本弃子后窜逃香港

马立诚的言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他成了过街老鼠,在国内待不下去,偷偷跑到了日本。

一开始,日本某些势力把他当 “宝贝”,好吃好喝招待着,让他继续发表亲日言论。

可等他没了利用价值,人家立马把他扫地出门,连句客气话都没有。

被日本抛弃后,他又讨饭窜到香港,试图继续宣扬他的错误观点。

然而,他刚到香港不久,就在街头被人认出。

一群义愤填膺的人将他围住,先是愤怒斥责,随后有人用麻袋套住他的头,对其拳脚相加。

此事传回内地,网上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他 “活该”。

虽然也有人觉得这种暴力行为不妥,但不可否认,这与他的不当言论紧密相关。香港警方介入调查,但最终并未抓到行凶者。

马立诚挨揍后,灰溜溜地回到内地,从此名声扫地。

此后,他试图继续发声,但出版社不再接受他的稿件,会议主办方也不再邀请他,网络上他的文章也常被删除。

民意的力量将他彻底挤出了公共视野,曾经的风光不再,他逐渐被人们遗忘,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

马立诚从新闻界的佼佼者沦为人人喊打的 “过街老鼠”,完全是他自作自受。

他的下场也警示着后人,任何企图歪曲历史、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日本   马立   南京   人民日报   香港   钓鱼岛   中国   新思维   文章   日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