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尘封了五十八年的《解放日报》

一份尘封了五十八年的《解放日报》

刘 军

2023年春节过后,太仓市史志办的章昌健先生给我来电,告知山东省文登区的党史研究中心和文登区档案馆要到太仓了解南下干部的情况,他推荐了我。昌健的父亲是我在新毛中学读书时的老师,我们走得近,熟悉我父亲参加了太仓的解放,所以请我配合好。不久文登的党史研究中心便与我取得了联系,并在3月29日下午从吴江来到了太仓,由于我按照他们先前的要求已做了一些协助工作,次日太仓市史志办在娄东宾馆顺利举办了文登籍南下干部子女代表座谈会。

会上,文登党史研究中心鞠波主任请我们提供有关南下干部的资料和工作情况,但大家都觉得十分困难,一是父辈们的工作从不会向当年还是孩子的我们讲;二是老人们都已去世,且时间久远,对他们的工作更加讲不清。当晚,鞠主任一行参加了南下干部子女吴宏礼姐弟举办的欢迎会,来了近四十位文登籍子女,鞠主任再一次请大家想想办法,无论如何要将父辈们的工作情况抢救性地发掘出来,他说,这是文登的一段革命历史,也是一份红色遗产,这对继承好、宣传好革命传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收集好共和国这一特殊群体的资料和事迹已刻不容缓。


照片由作者提供

3月31日,鞠主任一行在我和王战超的陪同下参观了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的展览,又去港区码头、浏河镇进行了考察,并在太仓市堤闸管理处实地了解了文登籍南下干部的工作情况,这使他们更加感受到了收集南下干部参于改造太仓、建设太仓资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鞠主任当着我的面说;“这些老干部你都有所了解,能不能为革命老区写一点呢?我们太需要了”。

于是,在客人走后,我就开始努力回忆所接触的老前辈们。在这过程中,首先想起的是自己的家父。有一天,我突然记起了大约是十岁的那年,父亲曾异常地兴奋地回家。当时他手里拿了张《解放日报》,一进门就高兴地说:“没想到竟登报了”。并用手指着报纸问我:“看到了吗?表扬送货下乡”。说完,就直奔灶间,拿着报纸给我妈看。

记得该文是刊登在头版的下方,署了家父的名字,占了版面的三分之一,标题是黑体大字,特别醒目。就这样一个少年时的片断记忆,我猜想这应该就是老家所需要的,而且真实、可信。但怎样才能寻找到那张报纸呢?我联系了多个部门,都没有收获。

最后,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了太仓市档案馆,仇君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在听完我的来意后,脱口就说:“档案馆从58年起就一直收藏着《解放日报》的合订本”,话音还没落地,我就激动地难已自制。他问我是那一年的,我告诉他大约是在1964年或1965年,仇馆长当场表态马上安排人员替我去找。但找了整整一天没有找到,第二天,也就是2023年4月21日,他来电话告诉我: 1964年肯定没有,1965年已找了几个月,这天他们上午要开会,他接着说“要不你自己来找找看”。接到电话,我立即去了档案馆,在查询大厅,工作人员将1965年的《解放日报》合订本用推车全部推出来交给了我。我就凭着当年的回忆,一张张地翻着头版,当翻到1965年10月14日,熟悉的这张《解放日报》豁然展现在面前,我兴奋不已,口中不由自主地大声喊到:“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大厅的工作人员立即来到我身边,既惊奇又高兴,还按我的要求立即进行了扫描复印。

记得那天,我急不可耐地在档案馆将该张报纸从头至尾地看了个遍,除报眼刊登了贺龙副总理的消息外,其余均是有关太仓的内容。头版正上方展示的是“商业工作必须面向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大标题,头条位置是关于城厢镇下乡服务队的通讯,接着便是《解放日报》评论员的专题评论,最后是“江苏省太仓县商业局局长刘开义” 《眼看乡村 心怀农民》的署名文章。满满的一整版,详细报道了父亲当年在学习《人民日报》的《商业工作要进一步面向农村》社论之后,立即行动起来的情况。他随同下乡服务队一起吃住在农村,调查研究,摸清农民的需要,及时通过船运将小百货等商品送下去。同时,又上门收购农民手里的药材、家畜等,既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又为城镇增添了农产品的货源,这一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商业模式在当年可是个新鲜事,当然会被党报敏锐地发现和重视。


太仓市档案馆提供

《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委的机关报,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上海解放后,成了华东六省一市的机关报,1954年才改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江苏省太仓县在商业工作中的创新是由上海市率先发现并公布的,这与太仓紧靠上海有关。我认识到这整版报道,不仅反映的是我党的执政理念,更说明了文登籍干部进城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决不一般。

据有关资料介绍,太仓商业部门“送货下乡、服务农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江苏省商业系统的重要案例之一。

从1965年开始,所推出的流动送货,组织职工用扁担、自行车载货下乡,直接到田间地头或村社销售日用品、收购农副产品,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还有供销社职工定期挑担到偏远生产队,供应火柴、煤油、肥皂等紧缺物资,同时收购鸡蛋、药材等,解决农民“买卖难”问题。

另外,1965年全国推广“双代店”(代购代销)政策时,太仓将双代店与生产队结合,由社员兼职经营,既降低成本,又提高覆盖面。部分双代店还提供农具维修、种子兑换等延伸服务。商业部门还与农资供应与生产技术结合,在送货下乡时同步提供技术指导。例如,供应化肥的同时讲解使用方法,销售农药时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并基本实现“村村有店”,被江苏省商业厅作为典型推广。

太仓的经验还被总结为“商业服务生产一线”的范例,1966年前后,全国供销总社在内部通报中还提及江苏太仓等地的创新做法。1965-1966年,《新华日报》《大公报》曾分别报道了太仓商业职工下乡服务的事迹,强调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部分单位和干部因此还获评省级“支农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根据《太仓县志》记载,1956年,太仓县百货公司就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家父是位普通干部,但做的事却反映了南下干部的整体面貌和对党的忠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真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于工作之中。

“眼看乡村 心怀农民”,我觉得不仅是父亲对当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走向全面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还是当下衡量党员干部遵循党的宗旨的一把精准标尺,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时刻要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认为这就是这张尘封了五十八年的《解放日报》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注:本文参考了DeepSeek于2025年3月30日提供的部分大数据

2025年4月8日修改于萤雪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解放日报   文登   太仓市   太仓   机关报   江苏省   档案馆   干部   农民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