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次把中国惹急了,中国都能亮出稀土王牌,让那些企图对中国不轨的人心生忌惮。
不过,如今不少人都在担心,中国的稀土王牌要失效了。
今年3月,法国与日本两国联手准备建一座西方最大的稀土回收加精炼基地,声称这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唯一的大规模稀土回收工厂。
但中国摸爬滚打多年的稀土产业真的能被国外攻克?
外媒给出了答案:法、日两国联手有三大“死穴”。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法、日两国准备联手建造的这所工厂位于法国西南部的一处小镇,由卡雷斯特企业运营。
虽然听上去不过是一家企业对稀土的尝试,但法国政府为此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比如打算用补助金和可偿还预付款的形式对这个项目投入1.06亿欧元。
另外,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及大型燃气公司,岩谷产业,也将对其出资1.1亿欧元。

单是将这两者的投资加起来,就达到了2.1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了十七个亿,如果把其他的投资加起来,这个数字肯定还要更大。
或许也正因如此,工厂负责人很看好这个项目,还表示每年将生产800吨轻稀土和600吨重稀土,约占目前全球产量的15%。
另外,投资该项目的日本机构官员还表示,工厂产能包括500吨镝和90吨铽,预计将满足日本未来对这两种矿物20%的需求。

日媒、法煤看这些“参与”项目的人说的都这么好,他们经过一阵采访,也放出了大话,说这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唯一的大规模稀土回收工厂,能够为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提供新的能源原材料,同时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好话说的让不少人都信了,中国网友更是感慨中国的稀土王牌可能不管用了。
但中国在稀土产业链可是摸爬滚打了多年,岂能是法、日两国一时就能解决的?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用在参与法日项目的那些人身上在合适不过了,外媒和没参与此次项目的业内人士很快就发现了这稀土工厂未来要面对三大硬伤。
第一个硬伤,就是工厂未来的开销肯定不少。
虽然上面的投资数额堪比天文数字,但要想项目进行,不仅要建厂房、买设备、买原料,还要持续支付欧洲工人的工资、缴纳电费、水费等方面的必要款项,还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这些钱不会交完一次就高枕无忧了,而是会一直伴随着工厂的运行。
而欧洲工人的工资薪水一般都很高,尤其是工程师级别的,毕竟人家帮你工作,总不能给他蝇头小利亏待他们吧?
还有就是,随着俄乌冲突的进行,欧洲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比2020年涨了不少,这对于稀土工厂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开销。

如果政府和各大企业也能持续在这方面进行投入,那这点倒是能够满足,但问题是,法国、日本这两国家国内还有不少部分需要资金投入,很可能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顾此失彼的情况。
而工厂要面对的第二个硬伤也是和钱有关,那就是工厂前几年的营收并不会太好。
毕竟法国、日本这次联手的是稀土,此前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中国,现在想摆脱就摆脱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遇到不少技术上的难题。

比如这个参数让良品率降低,那个供应链会让产业磕磕绊绊,又或是他们根本就拿不到高精尖的稀土技术,等等原因都有可能让厂房产出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反观中国,我们的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都相对完善,产品质量可以说是全球认可,在对比之下,人们很有可能还是更倾向于中国的稀土。
那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了:“如果厂房把稀土价格打下来,跟中国稀土打价格战,不就有更多人买账了吗?”

但稀土价格不是说打下来就打下来的,尤其是对于新开的厂房。
因为除了上面说到的各种开销,厂房还要面对产品检验等外界的一些成本。
大家应该都清楚,现在欧洲不少国家都在高喊“环保”口号,而生产稀土,尤其是高质量的稀土,这个过程又会产生废水、废酸等各种可能会污染环境的副产品。

工厂要是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一是要购买额外的净化设备,二是要面对各种检查流程,会影响效率。
另外,厂房刚开,一开始没有生意,算是从亏本开始发展的,要是不把稀土价格定高点,也很难稳定、安全的维持厂房运行。
当然,就算这稀土工厂解决了钱的问题,还要面对一个用钱换不来的硬伤,那就是技术。

我们需要知道,稀土虽然说是稀土,但它的含量在全球并不少,而现在我们能把稀土当成是王牌,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拥有精炼的稀土的重要技术。
厂房要想做到真正能应用到高精尖领域的稀土,那他们就要攻克或者获取这种技术。
但要想攻克,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越过中国数年来在稀土上的努力,这个难度想想就觉得困难。

而要是想要获取这项技术,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中方明白稀土技术对我们、对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也不会轻易的“卖”出去,顶多就会和一些企业合作一下而已。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这个稀土厂房要遇到的难题并不小,并且很难攻克。

总的来说,法、日联手搞出的厂房听上去很厉害,但会面对不少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不解决,他们建成了厂房,效益也不算太好。
至于中国这张稀土王牌能打多久,估计时间是在未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
环球网-法日合资建稀土工厂,减少对中国依赖?专家:该厂未来可能面临成本问题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