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赋能跨学科项目专场。
当秦腔与算法碰撞,非遗与AI相融,学生与AI同台“飙戏”,未来教育的模样已然清晰。11月10日,“数智驱动·生态重构”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课程生态建设现场会在西安高新第八小学启幕。300余名教育专家、校长及教师现场参会,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云端观礼,共同见证这所智慧校园里“科技+人文”的教育革新实践。
现场会聚焦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以《哪吒》为喻,从战略意义、创新路径等维度,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的实施方向,强调立德树人是初心,与时俱进是创新,中国道路是信心,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厘清实践思路。
多位一线校长则带来了接地气的实践经验。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校长高卉在《AI赋能・教师发展》中勾勒了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与提升路径,天津市耀华中学副校长李媛则在《从“单向讲授”到“智慧共舞”》里,提出“生·师·AI”三元互嵌的课堂新生态;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副校长陈晴以《基于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构建美乐云学院学习场》为蓝本,分享了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的校本实践。现场多元观点碰撞出教育创新的火花。
主会场报告环节,西安高新第八小学的“八小范式”成为现场焦点。该校以“小蜜蜂灿烂文化”为核心,构建“蜂巢式”课程体系,通过“4品32生长点”串联12大课程群,八类社团、百项岗位、千项活动让学生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己蜜”,配套“蜜浆币”四维评价机制,六年孵化30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成果,师生获奖超8100人次。
“技术为器、育人为魂”核心理念下,学校首创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双螺旋”育人模式——纵向以“知识-技术-思维-伦理”四线螺旋进阶,横向通过“四环融合”项目式学习实现科技与人文同频,配套“蜂引未来”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三师三导”师资赋能、双螺旋多元评价体系及校园AI伦理条例,实现AI素养连续进阶与价值安全双保险。目前,这一模式已辐射省内外50余所学校,为小学AI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样本。
六大分会场,来自西安市“人工智能+”教育研修共同体成员校带来特色课堂展示。语文场的《七色花》《精卫填海》让算法与神话相遇;数学场的《图形旋转》《确定位置》用数据思维重构空间观念;美育场的《剪出的风采》《巧手捏花馍》把非遗送进AR视界;德育场的《寻找战旗背后的超级英雄》《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借AI树洞倾听童心;人工智能专场《猴脸识别》《吼一声秦腔》更是让学生“用代码保护国宝、用算法传承秦韵”;跨学科专场以“传统文化+现代智教”为主线,《蜜韵五黑丸》《制作足浴包》两课“做中学、用中创”,AI识材、项目配方。世界咖啡屋、非遗AI工作坊等沉浸式研训活动轮番上演,让现场观摩教师目不暇接、深受启发。
“以智慧作翅、以人文为巢,让每一只‘小蜜蜂’采撷时代花粉,酿出甘甜成果。”西安高新第八小学校长侯栋伟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AI教育实践,携手各方共建教育新生态。此次现场会的举办,不仅展现了西安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成果,更为全国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让数智时代的育人之路愈发清晰。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程静 文/图 编辑 张冬娜)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