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临走前叮嘱李克农:等我离开,你须抓一人

1949年11月,毛主席收到了一封带有绝密字样的电报,沉思片刻后,他找来了李克农,特意叮嘱道:“等我离开,你就把电报上的人抓起来......”

南京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临走前,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便是将南京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传单,释放了监狱里的所有地痞流氓,妄图制造混乱;第二就是带走了大量的文物和黄金,全然不顾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几亿国人;第三更是留下了大批特务,伺机破坏,为他重返大陆打下基础。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兴,而那些秘密潜伏的特务却开始蠢蠢欲动......

1949年11月12日,毛泽东接受了斯大林的邀请,准备去莫斯科进行会谈。这是伟人第一次踏出国门,为了他的安全,周公亲自实施了部署,特令公安部和铁道部务必扫清障碍,确保万无一失。

紧接着,工作组就对铁路沿线进行了严密的检查,让人后怕的是,竟然在天津的一座铁路桥的桥墩上发现了药包,其药量足可以炸毁整座大桥。

接踵而来的,便是一封发往台湾的密电被截获,破译后让人大吃一惊:

“毛泽东定于12月1日访苏0409”

如此看来,毛主席出访的行程已经被蒋介石方面知晓,这无疑给安保工作以巨大的挑战。中央下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侦破,粉碎敌特的阴谋!

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为本次侦破的领头人,他立刻吩咐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挖出敌特分子以及他们所用的电台。

杨奇清

敌我较量开始了,然而我方拥有的线索却极其有限,除了知道这个特务的代号为“0409”之外,其它一无所知。为此,杨奇清急调了公安部侦察科有着“一堵墙”之称的曹纯之。(为何称“一堵墙”,意为有他在,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难以跑掉)

当曹纯之听说此案十万火急,又关系到最高领导的安全时,他立下了“军令状”,承诺20天破案。

随后,曹纯之加入专案组开始着手调查。

看着手中已经被破译的电文和“0409”的代码,曹纯之对大家说:“目前我们手上的线索十分有限,而且这个破译的电文几乎没有侦破价值,唯一有用的,便只剩这个代号“0409”了。”

于是,专案组的同志们围着这个代号开始了各自的分析。有人说,这会不会是一个门牌号呢?有人说,这会不会是一个生日月份呢?还有人说,里面的“9”与拼音的“g”相仿,这个人会不会姓“顾、郭、国、巩”的其中一个呢......

随着侦破工作的进行,毛主席的出访之日也越来越近,专案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心急如焚:要抓到这个特务,到底该从何下手呢?

曹纯之提出,对于这个姓氏的猜测,是可以成立的,汉字的四角号码查字法查出来就是这四个字,恰好它们都存在于姓氏中。于是,曹纯之要求将北京城里的这四个姓氏都逐一排查。

工作随即展开,第二天就有200多条信息上报,可是却没有一条存在可疑。看来,要想从偌大的北京城挖出这个“0409”,真如大海捞针呀!

随后,十几台电讯侦测车开始在全城的大小街头转悠,以便第一时间跟踪到可疑信号。可是,街上的电台信号到处都是,商业要用电台,大使馆也要用电台,各种单位也有各自的电台,信号参差,根本就很难发现敌台。

杨奇清,曹纯之和专案组的每一位同志都很焦急,大家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以至于把专案组当成了家,吃住都在那里。

就在侦破工作陷入瓶颈的时候,情报部门再次截获一封电报。

电报是台湾保密局发出的,破译内容为:

“0409知悉,第二批接济款之港币2500元已汇出,余款设法续汇中。”

杨奇清一看,不禁大喜,他对专案组的同志说:“台湾有人汇款,北京这边定有人收款。”

曹纯之一掌拍在桌子上,附和道:“没错!”

于是,专案组迅速展开对北京各大银行外来汇款的排查,结果让大家失望的是,北京的银行并没有收到这笔款,当然也没有收款人。

这笔钱到底汇去了哪里?又或者是保密局打了一个太极?

毛人凤

专案组里,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终究是没个头绪。看着大家的样子,杨奇清突然有了主意,他笑着对大家说:

“既然北京城里查不到,我们能不能把眼光放远一点,跳出北京城去查。”

大家听着这话,似乎有道理,但又似乎没道理。

“跳出北京,我们又该去哪里查呢?”有人疑惑地问道。

杨奇清说:“既然有款汇进来,密电又发往北京,那这个0409一定在北京。可他并没有在北京取款,我们试想,他会不会跑到离北京近且方便一天之内往返的地方取呢?”

大家一致觉得杨部长的分析是说得通的。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又补充了一点,特务取款之地还要人多、热闹,这样便于为他提供掩护。如此一综合,取款之地自然就清晰了,那不就是挨着北京的天津嘛。

计采南

天津所有的银行都被纳入了调查范围。很快,专案组查到了位于黑龙江路的一家银行收到过两笔从香港汇入的大额款项。而且这两笔钱都被取走了,是北京某家贸易公司一个叫“计爱琳”的人取走的。

有公司名,有人名,案子到了这一步,似乎这个“0409”即将呼之欲出了。

曹纯之和同志们都为之兴奋,赶紧返回向杨奇清作了汇报。杨奇清遂让曹纯之以某货栈董事长的身份介入了取款的贸易公司。经过周密的侦察,“计爱琳”是化名,她的真实名字叫“计采南”,是这家贸易公司的股东。

随后,计采南的住址被查了出来,她住在北京虎坊桥甲七号沈宅。

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曹纯之立马安排人员将沈宅四周都布了控,并监听计采南的所有电话,监视她的行踪。

曹纯之终于见到了神秘的取款人“计采南小姐”。她看上去中等身材,三十岁左右,圆脸,卷发,一袭皮毛大衣,是那个时代贵妇的标配。

可正当大家觉得她十有八九就是“0409”时,鼓楼附近却发现了敌台信号。鼓楼离沈宅距离颇远,特务不可能往返如此之远去发报,难道这“0409”另有他人?

计兆祥

眼看着即将真相大白,可这鼓楼出现敌台,又让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就在曹纯之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时,计采南往外打了一通电话。

电话中,计采南约人到一个叫漪澜堂的地方聚餐。那里可是北京城昼夜热闹的地方,难道在这里聚餐也是为了掩护?

秉着不放过一丝线索,漪澜堂很快被布了控。侦察员发现,就在计采南与一同就餐的朋友聊天时,邻桌一个20出头的男人警觉地走向她,附身说了几句话,便匆匆离开了那里。

曹纯之可不能放过这个线索,他立马派人跟了上去。

侦察员一路跟随这个男人拐进了北京城北的豆角胡同,只见那人进了一家院子,随手关上了门。

侦察员沿着豆角胡同穿出去,就到了鼓楼。这个男人的住处竟然离鼓楼如此之近,难道在鼓楼发现的敌台信号是他发的?侦察员立刻将这一情报汇报给了曹纯之,专案组随即对这一男子进行了秘密调查,他原来是计采南的弟弟计旭。

难道这个计旭才是专案组要找的“0409”?

随后,计旭的照片出现在了关押被抓特务的监狱里。在审讯室里,专案组依次让在押特务们辨认,终于有人认出了他。那个在押特务说,这个人曾是蒋介石旗下特警二校的学生,他根本不叫计旭,而叫计兆祥。

这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发现,这个真名叫计兆祥的男子可以肯定是敌特分子了,但他到底是不是“0409”,还有待更实锤的证据。

专案组在离计兆祥家和鼓楼的不远处安装了监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他的动静。

越是关键的时候,敌人越狡猾。监测设备一安上,一连好几天都没有监测到任何信号。

这时毛主席要动身出发了,杨奇清被调离了专案组,让他去负责更为重要的铁路沿线工作,以确保伟人出访专列的绝对安全。

出发前的那个下午,毛泽东叫来了李克农。他拿着一封带有绝密字样的电报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叮嘱李克农道:“等我离开,你需抓住一人,以防万一!”说完将手里的绝密电报递给了他。

很显然,毛泽东要李克农抓的人就是敌特“0409”。

李克农

12月6日晚上九点,毛泽东专列驶出车站。列车经北京、天津、山海关,到达东北后便遭遇了一系列的破坏活动,这些都被杨奇清等人一一平复了,专列顺利从满洲里进入苏联,到达了莫斯科。

这些敌特破坏回想起来都令人后怕,它是不是跟北京的“0409”有关呢?

挖出“0409”成了李克农和专案组迫在眉睫的事情。假如这个计兆祥就是潜伏的敌台“0409”,就只需要找到关键的证据了。

李克农和专案组正盘算着,计兆祥突然搬家了。

他搬到了瓷器库一座大院里,选择了拥有暗室的房屋居住,这无疑又给他可能是“0409”的身份增加了筹码。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克农命专案组启用流动刑侦设备,围绕瓷器库一点一点地探索。

杨奇清虽已调离,但他依然关心案件的进展,听说嫌疑人搬到了瓷器库,恰好离他家很近,于是他建议将监听台安在他的家中。如此一来,测起来就更加准确。

监听台果然追踪到了神秘信号,这与计兆祥的搬家时间刚好吻合。为了近一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李克农让侦察员装扮成电业局工作人员,进到大院里查电表。

经过挨家挨户地排查,侦察员们发现计兆祥的用电量竟高出了普通人家好几倍。

真相正在一步一步接近。

李克农派人专门盯着计兆祥家的用电,接着就有惊喜地发现。深夜,计兆祥家的用电量陡增,灯光开始闪烁,而位于杨奇清家的监听台立马追踪到电波。如此高度吻合下,敌台一定就在计兆祥家里。

随着监听台追踪到的信号越来越多,线索也越来越清晰,专案组决定锁定计兆祥,实施逮捕。可李克农却说:“暂时不抓!”

面对大家的疑惑,他解释说:

“这个案子的破案时机非常重要,得等到中苏会谈公报之后再抓。既然毛主席已安全抵达苏联,我们就在国内放长线钓大鱼,将‘0409’整条线的特务赶在毛主席回来之前一举抓获。”

专案组最终按兵不动,继续对计兆祥的电台进行监听。果然如李克农所预料的,1950年1月,计兆祥发出了一条重要电文,里面提到了一个名为“东北技术纵队”的组织,同时还提到近期将有两名台湾特派人员空降哈尔滨,配合其纵队人员于毛主席回国途中行刺。

获此消息,李克农立刻安排人员火速赶往哈尔滨,配合当地的公安守株待兔,在两名敌特分子刚刚落地时,将其擒获,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紧接着,李克农又让专案组成员成润之假扮成敌人特派员混进了“东北技术纵队”,并以奖励之计获取了其内部所有特务的名单共计170人。随后,我方公安在与成润之里应外合下,成功摧毁了敌人的“东北技术纵队”。

两天后,中苏会谈成功结束,毛泽东启程回国。就在他乘坐的专列进入满州里准备换乘中国专列时,李克农下令:“收网!”

1950年2月26日,计兆祥所住的瓷器库房屋被我公安人员层层围住,计兆祥束手就擒。在他家暗室的米桶里,收到了那台敌特电台,又在天花板暗格里,搜出了天线和他的委任状,沙发里还藏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四本密码本。

与此同时,另一组抓捕人员在天津也顺利抓到了计兆祥的姐姐计采南,还有悉数几个从犯,加起来一共12人。

事后,据计兆祥供述,他从1949年2月开始潜伏到1950年2月被抓,一共发出密报215份。这个频率可不得了呀!而且当初蒋介石轰炸南苑机场,其情报就是他提供的。

计兆祥可谓十恶不赦,所幸这一次的敌特计划还未实施就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对于计兆祥的被捕,远在台湾的毛人凤还一无所知。他让人时刻监听着电台,期望继续收到计兆祥颇有价值的情报。终于,电台响了,这是毛人凤隔了数天后再次收到了“计兆祥”发来的密电。他赶紧让人译出来,一看却傻了眼。

密电的内容是:“间谍已捕获,最好趁此收手!”

署名:李克农警告

原来,抓捕计兆祥后,李克农就让人用计兆祥的电台给毛人凤发去了这封电文。

海峡两隔,对手再一次完胜,毛人凤气得将电文撕了个粉碎。

1950年3月4日,毛泽东顺利回到北京,新中国领导人顺利完成了首次外出访问。

计兆祥也等来了最终判决,因刺探了新中国诸多重要情报,他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上,李克农等同志所建立的功勋虽长期不为人知,但他们的付出终是被历史铭记。

而这一案件,更多地彰显出我新中国公安的力量,对于那些扰乱社会稳定、违法乱纪的行为,绝不姑息,从而保障了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敌特   敌台   鼓楼   苏联   侦察员   电文   专案组   特务   台湾   北京   电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