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创新突破 “乐山造”无人机可载重150公斤


在乐山市中区全福街道西部冷链物流园区,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正以科技力量改写山区运输格局。他们研发的第三代大载重无人机可承载150公斤货物,抗中雨、耐八级风,不仅成为山区民生工程的“空中桥梁”,更让“乐山造”无人机在低空经济赛道崭露锋芒。

载重 150 公斤!“空中桥梁”破解山区运输难题

“这架飞机抗中雨,八级风内可稳定飞行。”团队负责人龚孟川介绍,无人机凭借自重优势,抗风压能力远超小型机型。在马边、峨边等偏远山区,传统运输需靠骡马或人力扛运4~6米长的水管,如今无人机可直接吊运,效率提升3倍以上,成本降低40%。

(汶川吊运车厘子)


民生工程之外,无人机还成为农户的“增收利器”。在汶川车厘子产区,以往因山路颠簸导致1/5果实碰坏,如今无人机吊运损坏率控制在3%以内,单季度可为农户增收约200万元。“科技代替传统劳动力,不仅安全,更让山里的鲜活农产品‘飞’出大山。”

(石棉吊运电网材料)


从航模社到创业团队:6人小团队的“低空经济”突围战

这支6人团队的核心成员,多是乐山一中航模社的“老社员”。龚孟川自高中创办航模社,后深耕无人机领域多年,返乡考察时发现乐山缺乏大载重无人机企业,恰逢低空经济政策东风,遂联合老友创办“驭风云途”。

“团队最小成员24岁,我31岁已是‘高龄’。”龚孟川笑言,年轻团队怀揣梦想,从设计到装配全流程攻坚。研发第三代机型时,他们曾遭遇试飞失控——价值30万元的飞机失控冲向试飞人员,侧撞地面后锂电池爆燃,直接损失10余万元,研发进度推迟一个多月。更惊险的是,试飞场地旁便是油库,若飞机冲进油库,后果不堪设想。

但挫折从未动摇团队。在树林中开路百米寻回坠落飞机、连续熬夜调试方案、用“失败机型残骸”警示研发风险…… 历经半年打磨,第三代无人机终实现稳定飞行。

扎根乐山:让“科技告白”照亮山区发展路

“乐山山区多,无人机应用场景广阔。”龚孟川坦言,选择扎根家乡,不仅因市场空白,更想以技术反哺故土。当山区村民拧开水龙头、农民工卸下重物、电网跨越山头时,这就是科技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

(汶川飞行测试)


目前,团队希望在扩建生产基地、空域试点、政策倾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计划拓展农业植保、应急物资运输等场景。“成都无人机企业内卷,但乐山有未被挖掘的潜力。”龚孟川说,他们愿做低空经济“排头兵”,让“乐山造”无人机载着乡亲们的期盼,飞出四川底气。

从山间水管运输到果林采收,从科技突围到反哺家乡,这支年轻团队用无人机搭建的“空中桥梁”,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注脚,更勾勒出低空经济赋能县域发展的鲜活图景。当科技与乡土情怀碰撞,“乐山造”的故事,正在蓝天上续写新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数码   乐山   无人机   载重   团队   低空   山区   汶川   航模   科技   飞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