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则“李兴浩涉嫌挪用资金被抓”的消息在家电圈悄悄传开。
没人能想到,这个十年前在行业峰会上拍着桌子说“我做空调的贡献不比董明珠少”的男人,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当年他身家18亿港元,志高空调卖到行业前三,如今却成了欠4000万不还的“老赖”,连名下的房子和土地都卖光了,还是填不上窟窿。
上世纪80年代末,25岁的李兴浩还在街头推着冰棍车叫卖,南方的夏天热得像蒸笼,他汗流浃背地跑遍大街小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找个能长久赚钱的营生。后来他发现,身边人家里的空调坏了总找不到靠谱的维修师傅,就凑了点钱开了家小维修厂。
那会儿李兴浩脑子活,别人修空调要等两三天,他承诺“当天上门、修不好不收费”,没两年功夫,维修厂就扩到了280个员工,整个广东都有人找他修空调。
1994年,一个台湾老板找上了门,说看中李兴浩的本事,想一起开厂做空调。
李兴浩一听就动了心,两人各出600万,志高空调就这么诞生了,“志存高远”,这名字里藏着他那会儿的野心。
可刚开工没多久,行业就炸了锅:科龙为了抢市场,直接把一款热门空调降了1000块,其他品牌跟着疯降,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
志高刚起步,没名气没规模,只能跟着赔本卖,第一年下来,才卖了几千台,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更糟的还在后面。
台商一看不赚钱,干脆卷走资金和技术骨干跑路了,法院直接把志高的账户封了。
李兴浩站在空荡荡的厂房里,看着满地的零件,急得满嘴起泡,他想起之前跟供应商合作时,从来没拖过货款,咬咬牙揣着一张800万的白条就找了过去:“货先给我,钱我肯定还,以后我所有的配件都从你这拿。”
供应商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信了他,就靠这批赊来的货,志高才算喘过一口气。
后来的几年,李兴浩把“接地气”做到了极致,别人都盯着大城市的商场,他带着销售团队往乡镇跑,摆摊发传单,开产品会时还承诺“终身免费维修”。农村老人不懂空调参数,他就拿着温度计现场测:“你看,我们这空调开一小时,比别家省两度电,一年下来能省不少电费。”
就这么靠着低价和实在,志高慢慢在三四线城市打开了市场,2004年销量一下突破280万台,成了行业里没人敢小瞧的“黑马”。
2009年是志高最风光的一年。
国家推出“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政策,李兴浩眼睛一亮,立刻押注高能效空调,他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里改技术,最后志高的中标率高达34%,比格力美的还高。
同年志高在香港上市,李兴浩的身家涨到18亿港元,财报里显示,当年政府补贴占了净利润的74%。
彼时李兴浩彻底飘了,在媒体面前直言不讳:“我就是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十年内做到千亿规模!”甚至公开叫板董明珠,说自己对行业的贡献不比她少。
有了钱和名气,李兴浩的野心越来越大,他觉得只做空调太局限,开始往房地产、金融、传媒这些领域钻,入股建筑公司,投资电视台,还跑去搞小额贷款。
公司里的老员工劝他:“咱们还是把空调做好再说吧,跨界风险太大。”可他听不进去,一门心思要建“商业帝国”。
结果呢?
房地产项目拿了地却迟迟开不了工,金融业务还踩了雷,钱投进去就打了水漂。更要命的是,主业空调的研发被抛到了脑后,2013年志高的研发费用只占销售额的0.85%,而格力光研发团队就有5000人,美的一年投在研发上的钱超百亿。
李兴浩却觉得“营销和低价才是王道”,他一边嘲讽格力“只会打广告”,一边花大价钱把格力的代言人成龙挖了过来,签了十年合同。
可广告打得再响,产品不行也白搭。
2011年国家取消节能补贴,志高的利润一下就掉了下来,对手们都在推变频空调、自研压缩机,志高还在靠买配件组装,质量问题越来越多,有消费者买了空调没用到半年就自燃,还有人投诉空调噪音大得像拖拉机,志高很快就上了黑猫投诉的黑名单。
这时候李兴浩又犯了个错,他突然宣布退居二线,把权力交给了技术出身的郑祖义,这位清华博士一上任就搞了个“云空调”,说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自动报修。
可2013年那会儿,很多农村消费者连智能手机都没普及,谁会用手机控空调?最后“云空调”成了笑话,志高的口碑更差了。
2015年,李兴浩看着公司越亏越多,又高调复出,喊出“五年千亿”的口号,他砍掉了不少部门,还搞“全员销售”,让研发人员、行政人员都去兼职卖空调。
为了压缩成本,他甚至让工厂偷工减料,结果空调故障率更高了,为了回笼资金,他把公司的土地贱卖了,可还是填不上亏损的窟窿。
2019年,志高一年亏了14亿,只能从香港股市退市。
2020年,法院把李兴浩列为“老赖”,限制他坐飞机、住酒店,他卖了房子卖了车,还是欠着4000万。有人在广州的一个小茶馆里见过他,穿着普通的T恤,头发白了不少,再也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2023年,李兴浩因为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被警方带走,志高空调想最后搏一把,建新厂、推空气消毒机,蹭健康产业的热度,可市场早就变了天。
现在走进家电卖场,格力的智能空调能联动全屋家电,美的的空调能监测空气质量,小米的空调靠着生态链卖得火热,而志高的展台角落里,落着一层薄灰,没几个消费者愿意停下脚步。
曾经那个推着冰棍车、靠着一张白条闯出名堂的李兴浩,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一手建起的空调帝国,会毁在“贪多”和“急功近利”上。
有时候做生意就像走夜路,手里的灯要是只照着远处的风景,忘了脚下的坑,摔跟头是早晚的事。
或许,守住初心,比什么都重要。
1. 商学院杂志《亏损超7亿,法人成“老赖”,志高空调走进“至暗时刻”?》
2. 中国家电网《退市、卖地、份额清“零”……志高空调缘何走到这一步?》
3. 经理人传媒《裁员、卖资产、成龙代言都不顶用!志高空调巨亏7亿,李兴浩成“老赖”》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