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分之一罐头中国生产!西方爱吃的罐头,为啥中国人不吃?

发明罐头的人真是个人才,若要说出开箱博主最爱展示的物品,罐头一定能排进前五。

做开罐头内容的博主很多,吃过期罐头的人很多,正常吃罐头的人也很多。西欧人均每年吃罐头100斤,美国人更甚,人均每年能吃180斤。

若让一个中国人回忆上一次吃罐头的时间和种类,你大概率会听到“忘了,老干妈算罐头吗?”据中国罐头行业销售需求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罐头仅1公斤。疫情时国外罐头常被抢购,甚至时不时卖断货。最神奇的是,不怎么吃罐头的中国却是全球销冠——2023年我国罐头食品产量约900万吨,承包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罐头。

所以为什么全球销冠,中国自己却不喜欢罐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外那么爱吃罐头?

现代意义上的罐头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最早作为军粮被发明。1809年(原文“1995年”应为笔误),拿破仑正带领法国军队准备横扫欧洲,但遇到一个问题:没饭吃。这次要统一欧洲,不同于以往欧洲战争,战线较长,新鲜食材无法长期储存。士兵营养不良导致战斗力下降,拿破仑对此十分困扰。

为解决粮食问题,拿破仑悬赏12000法郎寻找保存食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叫尼古拉・阿佩尔的人偶然发现,煮沸密封的果汁能长时间不变质。

尼古拉・阿佩尔

于是他将各种食物处理好,装入广口瓶,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并用蜡封死,再在沸水中加热半小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罐头就此出现。这一操作后来被路易・巴斯德在1862年通过科学验证,即巴氏杀菌法,也证实了食物腐败的本质是微生物作用。人类与微生物的无尽“厮杀”就此展开,这种对抗还延续到了各行各业。

路易・巴斯德

医疗手术使用的器材最早靠巴氏消毒,生物实验的分析样本最早也要加热杀菌,甚至化妆品行业也开始用巴氏杀菌原理处理水基产品以延长保质期。但微生物依然无处不在,其中有些可为我们所用,比如中国的豆腐乳、奶酪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而有些微生物则“不干人事”,带来不少麻烦。

罐头解决了微生物问题后,带来一个有趣的结果:有人有机会吃到拿破仑时期的百年老罐头肉,这真是令人惊叹。罐头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的萧条与战争史。一战时,法国有公鸡葡萄酒罐头、勃艮第牛肉罐头,意大利有肉酱意大利面罐头,英国有鲜牛肉罐头,德国有奇美罐头。二战中,美国军方提供的百亿军粮补贴中,大部分是罐头,而罐头界的拳头产品午餐肉正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历史学家费尔南多曾写道:“战争的力量可以渗透文化障碍,促成物资的国际化,踏入他国国土的军队就是文化影响的载体。”疫情时期的罐头消耗,也确实重塑了全球食品消费史。

中国式罐头出现得也很早,1893年,中国最早的罐头厂广茂香罐头厂成立。

广茂香罐头厂

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许多厂牌,如红枣罐头、樱桃罐头、豆角罐头、苹果罐头、枇杷罐头、梨子罐头、红烧肉罐头等。广东人下南洋打工时,豆豉鲮鱼罐头是必备;北方一些水果较少的地区,黄桃罐头十分流行。

话说回来,中国确实没有西方那么热衷罐头。美国98%的家庭厨房常备罐头,德国建议每人至少储存6.5公斤蔬菜罐头,欧美家庭常设有专门的罐头储藏室。2020年,美国一家连锁店还上架了“末日罐头大礼包”,一套6000美元,含800斤、230个罐头、30个大桶,保质期25年,足够吃到孩子长大工作。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为什么不那么依赖罐头呢?

客观来说,国内罐头未普及与饮食文化有很大关系。

外国人一开始对罐头也很抵触,一个正常人第一次看到罐头,很难相信这是食物,就像我们第一次听到刘文祥、杨国福、鲍师傅、胖哥俩、赵一鸣这些名字时,也不会立刻联想到美食。

让西方开始接受罐头的原因是,当时农民、科学家、医师、大学、政府机构、媒体和广告公司共同宣传,形成一张关系网,让人们逐渐相信罐头是安全、健康的,且容易买到。

而我们没有欧美那种罐头文化发展的环境。西方罐头用于渡过难关,而中国当时的罐头属于奢侈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逢年过节回家送礼,罐头是必备品。在上海,毛脚女婿上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带四样礼物:咖啡、香烟、火腿、罐头。有人生病住院,家人也会买罐头补充营养。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橘子罐头,一住院就能吃到,糖水真好喝。

中国罐头最大的用处之一是出口创汇,苹果、酸黄瓜、糖酱梨出口苏联,原汁猪肉出口古巴,浓汁猪肉出口民主德国。1956年中国罐头总产量16万吨,其中8.2万吨用于出口;到70年代初,中国罐头出口金额已突破1亿美元,其定位就是出口创汇和军需。

众所周知,许多老外没心情做饭,快的话加热一道菜就完事。美国进入黄金时代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罐头成了快速解决饮食问题的必需品。我们这边其实也类似,料理包就是2.0版罐头。

很巧的是,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时,泡面已经被发明出来,完全可以替代罐头的方便属性。

而现在,外卖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互联网经济崛起,还有保质期6到12个月的自热米饭、18个月的即食麦片、印尼的冻干粥等。

官方说法是,中国发达的餐饮外卖和密集的菜市场网络大幅降低了烹饪时间成本,挤压了罐头的便捷性。

现在我们甚至不用自己做饭,外卖会送到家门口,属于发展太快,罐头来不及普及,而且罐头也不好吃。为什么吃罐头而不吃新鲜的?国内外对“新鲜”的定义不同,老外认为罐头食物是新鲜食材密封保存、不易变质,够用就行。

中国人爱种菜,且1988年7月开始,农业部实施“菜篮子工程”以保证城市副食品稳定供应。1993年,全国农副产品大市场已有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8.3万个。

30年后的2023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已连续六年保持在3亿亩以上。

所以为什么不吃新鲜的呢?而且八大菜系不香吗?一边是煎炒烹炸,另一边如美国食品营销研究员所说,“在美国人看来,加热一个罐头、一块披萨就属于烹饪美食”。很难想象中国人会把后者当成烹饪方式,何况罐头既不便宜又不便利,还不如吃拼好饭,难怪有人说罐头的未来是装猫粮。

确实,曾经的罐头承载着人类对抗饥饿、时间、距离的历史,助力打赢战争。

但现在,它更像时代洪流中一个略显错愕的选手:在中国出场时是奢侈品,想普及被泡面截胡,后来又被外卖和即食食品冲击。

罐头的“世界魔法”,终究输给了中国的烟火气。

#罐头##食物##美食##涨知识##科普##财经##经济##消费##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0

标签:美食   罐头   中国   中国人   全球   拿破仑   微生物   美国   食物   外卖   路易   欧洲   德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