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争3年,烧钱、损兵又折将,猛然发现:中国一声不吭成大赢家

打仗的时候谁最赚钱?

当然是既不参战,又能卖东西给打仗的人!

这是几千年来的铁律。

俄乌战争都打了三年,美国和俄罗斯在泥地里互相推搡,累得气喘吁吁。

而中国呢?

安安静静地做了个“渔翁”,趁机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俄贸易从战前的1400亿美元,猛增到现在的2400亿美元!

增加了1000亿!

西伯利亚管道新增的天然气有多少?

380亿立方米!

这么说吧,够3000万中国家庭烧一年的气!

而且价格比卖给欧洲人便宜。

历史上为了能源,日本都敢发动太平洋战争,英国为了石油在中东搞了一百多年殖民地。

现在中国不动一枪一炮就搞定了能源安全。

这波操作,老祖宗看了都得点赞!

以前俄罗斯人开什么车?

大众、丰田、福特。

现在呢?哈弗、奇瑞、比亚迪!

中国车在俄罗斯从小透明(9%市场份额)变成了重量级(2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现在的中国就像那个聪明的渔翁,既不卷入战争泥潭,又能通过精明的买卖占尽便宜。

西方分心与东亚压力减轻

近几年,国际形势给中国带来了喘息机会。

美国和欧洲,现在焦头烂额地处理东欧问题,对亚太的关注度下降。

美国给乌克兰送钱送武器,超过1800亿美元!

欧洲也投入了近1320亿欧元,忙着处理自家门口的事。

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在几个关键地区迅速扩大影响力:

南海问题上,我们的船只活动增加了一半多,实际控制范围明显扩大。

台海问题上,军演次数和规模都大幅增加。

中亚地区,我们建设了重要铁路项目,好比在欧亚大陆上铺设了一条“中国高速路”,让我们的货物和影响力能直达中亚。

中俄“非盟友式协作”

俄罗斯,现在有点像被西方孤立的“熊”。

只能更多地依靠中国。

这种情况让中国获得了更多议价权,就像一个有钱的顾客面对一个急需出货的商家,能得到更好的条件。

我们和俄罗斯的合作,变得更实在了:

俄罗斯的油气没地方卖。

我们成了最大买家,还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省下不少钱。

双方军演次数增加,规模更大,互相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军事能力。

历史上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就像二战后美苏对峙,给了许多国家机会。

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争取在他们重新集中精力之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全球南方国家的向心力增强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让许多发展中国家感到担忧:

“今天他们能制裁俄罗斯,明天会不会制裁我们?”

尤其是那些“二级制裁”(连和被制裁国做生意的第三国也一起制裁),让很多国家对美国的做法产生了戒心。

这种情况下,印度、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开始审慎看待与美国的关系,不再一味追随西方。

中国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扩大“朋友圈”。

金砖国家,从原来的5个扩大到11个。

新增沙特、埃及、阿联酋、印度尼西亚、伊朗、埃塞俄比亚。

上合组织持续扩员,影响力从中亚扩展到中东和南亚。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有149个国家参与,覆盖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这使中国成为“全球南方”(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协调者和代言人。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试想,你辛辛苦苦攒了很多钱,存在一家银行里。

突然有一天,银行告诉你:

“因为我不喜欢你的一些行为,所以决定冻结你的账户,你的钱暂时不能用了。”

你会有什么感受?

肯定气愤又害怕,还会赶紧把存在其他银行的钱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现在发生在国际上的事情。

美国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资产。

这笔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中东国家看到这一幕,吓得不轻。

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都有巨额财富存在美国,突然发现这些钱其实并不安全。

中东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国家钱袋子”,总资产超过3万亿美元。

现在,这些钱袋子正在加速转向中国: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这可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拟收购恒力石化10%加一股的股份。

过去几年,人民币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用大白话说,就是“咱们的钱越来越吃香了”。

中俄贸易中,人民币使用量暴增。

以前两国贸易基本用美元结算。

2024年,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54%,几乎占据了中俄贸易结算的“半壁江山”。

就像以前大家做生意都要找美元这个“中间人”。

现在,可以直接用我们自己的钱,省去了麻烦。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已经突破4.7%。

虽然看起来比例不高。

但要知道,五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2%,增长了1倍多!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要确保其中一些篮子在中国。

这种资本转移背后,是一场全球信任危机。

长期以来,各国信任美国会遵守规则,保护所有人的财产权。

但最近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经济武器”——制裁、资产冻结、贸易限制等,这让许多国家感到不安。

当一个霸权国家,开始滥用规则时,通常标志着该霸权的衰落开始。

罗马帝国晚期对藩属国的过度盘剥、英国对殖民地的重税政策,都加速了帝国的衰落。

钱从哪来,去了哪?

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

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

更关键的是,沙特、伊朗等产油国开始接受用人民币买石油。

这在历史上是个重大转变!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国家,坐拥全球40%的石油储备。

每天光卖石油,就能进账约10亿美元。

这些年油价高,他们的国家主权基金(就是国家的大钱包)都鼓得像个大气球。

2023年,沙特主权基金的规模超过8500亿美元,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更是突破了1.5万亿美元。

过去,这些钱基本都往美国和欧洲跑。

比方说,沙特是美国国债的第四大海外持有国,曾经买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美债。

但从2021年开始,情况变了。

据统计,中东国家对华投资一年比一年多。

2023年达到约280亿美元,是五年前的3倍多。

从具体例子看:

沙特,2022年给蔚来汽车投了15亿美元。

阿联酋向中国半导体企业投资超过30亿美元。

卡塔尔投资基金,成了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之一。

自从1970年代以来,全球石油交易几乎全部用美元结算,被称为“石油美元”体系,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

现在这个局面正在改变。

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用人民币购买石油→中东国家用这些人民币购买中国工业品→中国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影响力。

这种“石油-工业品-人民币”的循环体系,正在一步步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万丈高楼,也需平地起

中东和欧美的蜜月期早有裂痕。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对沙特等国的态度变冷,奥巴马时期签订的伊朗核协议更是让沙特等国感到被背叛。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东国家在西方的投资损失惨重,沙特投资银行的钱几乎打了水漂。

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事件后,西方对沙特的态度更是冷若冰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中东国家吃了太多西方的亏,自然要找新的合作伙伴。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2020年疫情期间,当西方经济萎靡不振时,中国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新能源、高科技、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中国企业冒头的越来越多。

对中国企业来说,中东资本简直是雪中送炭:

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企融资困难时,沙特和阿联酋的投资帮助蔚来、小鹏度过了难关。

资本总是先嗅到变化的气息。

19世纪末,欧洲资本大量流入美国,预示着新旧世界力量的转换;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美元涌入美国,标志着石油国家在世界上的崛起。

现在,中东资本转向东方,或许是在告诉我们:

世界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些石油土豪的钱也不是那么好伺候的。

中国要真正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还需要更可预测的政策环境、更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更完善的法律保障。

“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不牢,再多的钱也留不住。

没有哪个国家,能仅靠资金流入就实现持久繁荣。

日本80年代引入大量外资后泡沫破裂、90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都是前车之鉴。

中国需要的不只是热钱,还有真正的创新和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中国   阿联酋   沙特   中东   俄罗斯   美国   赢家   人民币   石油   美元   发现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