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1,美国改革法案通过,让中国白捡个机会,奥巴马说了句实话

7月1日,美国参议院50:51惊险通过特朗普的“大而美”改革法案,副总统万斯一票定乾坤,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

这法案简直是特朗普的“神操作”:砍新能源、加军费、债务上限猛提5万亿,还把社会福利和国际援助一刀切,

马斯克气得大骂共和党是“猪党”,奥巴马直呼“这是在自废武功”,这场风暴,到底谁是赢家?

文案|编辑:清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像是给美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但细看之下,隐患可比甜头多得多,这个法案把企业税率降到21%,还免掉了小费和加班费的联邦所得税,这招确实能让企业松口气,消费者也可能多花点钱,经济短期内有点起色。

可问题来了,减税等于政府少收钱,偏偏军费、边境管控还得狂砸资金,更夸张的是,债务上限直接拉高5万亿美元,美国债务已经高到吓人,占GDP的125%还不够,还要再往上冲,

未来十年,财政赤字估计得多出3.3万亿,这可不是小数目,美债市场已经开始抖了,投资者担心美国还不起钱,美元的“金字招牌”都可能砸了。

还有高收入群体的大手笔优惠,年收入百万的家庭税后收入能多出一大截,可低收入家庭就惨了,医疗补助和食品券被砍得七零八落,到2034年,1180万人可能没医保,300万人连食品券都拿不到。

美国贫富差距本来就大,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底层民众生活压力暴增,估计抗议、罢工少不了,社会矛盾得炸锅,法案在参议院才勉强过关,据说共和党内部还有三个人“叛变”,说明这政策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更别说这法案还直接把清洁能源的补贴给废了,电动车、风能、太阳能产业全线“哑火”,美国太阳能协会急得跳脚,算下来未来15年新能源装机得少300吉瓦,50万个工作岗位也得泡汤。

何况AI产业现在是大热门,但AI数据中心耗电量吓人,训练一次GPT-4得用掉300户家庭一年的电量,美国电网本来就老得喘不过气,新能源又被砍,哪来的电撑AI?中国这边光伏+储能早铺开了,美国这波操作等于自己给自己下了绊子。

法案还把国际援助和全球卫生预算砍得面目全非,还把美国国际开发署直接解散了,美国以前靠修路、建学校、送医疗在全球刷存在感,现在直接退出舞台,软实力大打折扣。

贸易保护主义也抬头,对中国企业加税、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权,估计得惹毛不少国家,贸易摩擦少不了,最麻烦的是,债务飙升让美元信用晃悠,全球各国可能加快“去美元化”,美国金融霸主的位子都坐不稳了。

这边美国新能源被一刀切,中国光伏、风能企业却乐得合不拢嘴,2024年,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占全球六成,钙钛矿、叠层电池这些尖端技术也甩美国几条街,

美国新能源项目现在成本飙升,订单一堆堆取消,中国企业正好冲进来抢市场。

特斯拉、通用这些美企本来还能拼一拼,现在直接被打回原形,中国新能源的全球份额估计得再上一层楼。

而且美国退出国际援助舞台,等于给中国“一带一路”让路,中国过去十年在非洲修了无数高速公路、铁路,还送了20亿剂新冠疫苗,国际口碑早就攒下了,

现在美国撤了,中国正好填这个空,医疗合作中心、气候融资承诺,这些都让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蹭蹭涨,软实力直接拉满。

美国债务上限猛提5万亿,美债发行量得暴增,中国作为美债最大外国持有者之一,买点美债还能赚利息,更重要的是,这波操作让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更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也能迈得更大。

再说马斯克跟特朗普闹掰之后,扬言要组建新党,特朗普让他“滚回南非”,但马斯克真要走,南非肯定不是首选,中国倒是个大热门。

特斯拉上海工厂早就是马斯克的“小金库”,如果他带着技术和资金来中国,AI和新能源产业不得起飞?中国这边的政策环境对科技企业也友好,估计能吸引更多像马斯克这样的“大脑”。

特朗普竞选时满嘴“财政纪律”,结果一上台就推了个5万亿债务上限的法案,妥妥的“打脸”,他性格一贯强硬,马斯克骂他“肥猪党”,他直接回怼,还威胁要查马斯克的公司,

法案在共和党内部都过得磕磕绊绊,三名参议员直接“叛变”,2026年中期选举在即,特朗普的支持率估计得晃悠。

马斯克跟特朗普本来是“铁哥们”,2025年5月白宫会面还被媒体吹成“世纪联手”,可这次法案砍了新能源补贴,直接动了马斯克的奶酪,他气得在网上大骂共和党,还放话要资助民主党,甚至要搞个新党出来,这反应不光是因为钱,更因为他真心觉得美国科技要被这政策坑惨了,如果他真跟特朗普撕破脸,中国可能就成他下一个落脚点。

奥巴马也站出来说,解散国际开发署是“自毁影响力”,作为民主党大佬,他对法案的“劫贫济富”调调也看不下去,他的发声不光是批评特朗普,还在提醒大家,美国这波操作可能把全球话语权拱手让人。

连共和党前辈小布什都忍不住发声,觉得砍疾病救援预算太离谱,这说明法案在共和党内部都没啥人气,特朗普想靠这法案稳住党内,怕是没那么容易。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像是美国站在十字路口的一次豪赌,减税、军费、债务上限这些操作,短期看着挺爽,长期却可能让经济、社会、科技全线吃紧。

中国这边则捡了个大便宜,新能源、国际影响力、金融市场全线开花,马斯克跟特朗普的撕裂,奥巴马、小布什的批评,都让这场风暴更像一部大片。

未来几年,美国是能靠这剂“猛药”翻身,还是把自己坑得更深?中国又能在这波浪潮里走多远?答案,或许已经在50:51的投票里埋下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财经   巴马   法案   美国   中国   实话   机会   新能源   共和党   债务   上限   国际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