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宇)近日,一位45岁男性因为胸痛到江苏省中医院就诊。“患者刚来医院,只说了‘胸口疼’这一句话,就突然发生了心跳骤停。”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洋表示,虽然急诊第一时间给予心脏按压等抢救,但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心血管严重堵塞,已经丧失了安装冠脉支架的机会,最终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最近这阵子,我们急诊科心脏疾患的病人数量确实有上升的趋势,以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急症居多。”
进入三伏天,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也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段时间。而心脏推动气血运行也需发挥“火”的温煦作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可见心脏这个脏器和夏季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那么三伏天我们该如何保养心脏?黄洋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注意避“暑”。“暑邪”中医外感六淫之一,是夏季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也是直击心脏的外邪。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人们会出现气短、乏力、心悸的症状。暑邪夹湿,阻碍心脉,则会引发胸闷、胸痛等不适。
所以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一定要外出,也要做好防晒,尽量走在树荫下避免阳光直射,随身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中暑物品。同样,我们要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高温环境里,尽量待在26°C~28°C的空调房间内,定期流通室内空气。
二是注意调畅情志。“心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掌管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所以夏天温热邪气的刺激易扰乱心神,人们会出现心烦、失眠、头晕、心神不宁等“心浮气躁”的症状。这就需要我们自我调畅情志,我们要有意识地减少过度思虑,若有烦心事,可通过与亲友倾诉、唱歌等方式释放,避免“气郁扰心”。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滋养我们的“心神”,恢复我们的“心气”。
三是避免大汗消耗心气。“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夏天剧烈运动,享受暴汗的感觉,但其实是不对的。”黄洋表示,“汗为心之液”,三伏天过度出汗,如剧烈运动、长时间暴晒,会导致“津液”耗损,伤津耗气,人体就容易出现乏力气短、胸闷心慌等症状。所以三伏天运动一定要适度,我们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一些轻中度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在运动后或者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凉开水或淡盐水。
四是注意饮食调理。高温天气要避免服用辛辣刺激、滋腻碍胃之品,可以多服用一些清热解毒、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凉拌苦瓜、荷叶莲子粥、百合绿豆汤等等。还可以服用绿茶、苦丁茶、酸梅汤等茶饮。同时要注意,很多人夏天喜欢喝冰饮料、冰西瓜,这些寒凉之品易损伤阳气,气血生化不足,所以要尽量少吃。
黄洋提醒,“心为君主之官”,心脏无论出现了何种不适,都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避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