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这个代表着中国电视传媒最高水平的平台,曾孕育出无数优秀的媒体人。
其中,肖晓琳的名字无疑是熠熠生辉的一颗星。
不仅主持过众多爆火节目,还培养了“撒贝宁”这样的接班人。
谁能想到呢?
这个曾经在央视镜头前字正腔圆、被观众称为"铁面美人"的主持人,就在她退休享受晚年生活的五个月后。
在美国一间陌生的卧室里,悄悄闭上了眼睛。
没有隆重的告别,没有漫长的回忆,只留下一句短短26个字的遗言。
后来她儿子总说:"我妈这辈子最后悔的,大概就是拼命工作半辈子,刚想歇歇,命却没了。"
肖晓琳的故事得从湖南长沙说起。
1962年,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那时候家家户户还在为吃饱饭发愁,她家却已经堆满了书。
小姑娘不爱玩跳皮筋,整天抱着台收音机听广播。
放学时,她被学校广播站学姐清亮的播音声迷住,回家跟爸爸嚷着要当广播员,爸爸隔天便给她买了新收音机。
此后她苦练发音,清晨在操场吊嗓子,晚上抄新闻稿,高考不顾老师劝阻,铁了心考入广播学院。
大学四年,她每日雷打不动练声三小时。
毕业实习时,她被长沙电视台选中,成为最早一批上镜的女主持。
长得端庄,业务又强,观众缘好得不得了。
可这姑娘心气高啊,总觉得舞台不够大。
白天播新闻,晚上偷摸复习,愣是考上了研究生。
辞职北上的时候,领导挽留她说:"你这工作多少人羡慕不来!"她头也不回:
"我要去央视。"
进了央视,她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
先是主持《观察与思考》这类严肃节目,后来干脆自己策划了《今日说法》。
那会儿老百姓哪懂什么法律条文啊?
她就想着:"得做个让人听得懂的普法节目。"
台里没人看好,说这种节目太硬核。
她偏不信邪,选题、剪片、审稿全亲自盯,节目一播就火了,观众来信像雪片似的飞来。
后来她还从北大挖来个法律系学生当主持,那孩子叫撒贝宁,对,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小撒"。
可风光背后藏着代价。
儿子小时候最熟悉的妈妈形象,是电视里那个穿着正装的主持人。
家里饭桌常常空着她的位置,丈夫开玩笑说:"见你比见领导还难。"
有次儿子发烧到39度,她却在台里审片子到凌晨,回家摸着孩子滚烫的额头,眼泪唰就下来了。
可第二天一早,她又出现在演播室,同事都说她是"铁娘子",其实哪有人真铁石心肠啊?
2017年退休那天,她特别高兴地跟丈夫说:"以后天天给你做饭,送孙子上学!"
可命运就爱开玩笑。
刚享受了五个月天伦之乐,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去医院一查,诊断书上"晚期直肠癌"五个字像道闪电劈下来。
医生委婉地说:"咱们尽量控制……"
她反而笑着安慰家人:"发现得早,不怕。"
家人带她去美国治疗,那段时间反而成了一家三口最难得的团聚时光。
化疗让她头发掉光了,脸色白得像纸,可每次儿子扶她晒太阳,她都说"没事"。
直到某个深夜,她突然拉着儿子的手说:"要是我走了,你们好好的,健康最重要,别学我……"
这话说完没多久,55岁的她就在异国他乡永远睡去了。
现在想想,肖晓琳这辈子就像支蜡烛,烧得太亮太快。
她让老百姓懂了法,带出了名主持,却忘了照顾自己,最后留给世界的26个字,字字都是血泪教训。
有时候人啊,拼着拼着就忘了:健康才是根本,家人才是归宿。
可惜这个道理,太多人总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明白。
她的故事传开后,很多观众留言说:"看着电视里的《今日说法》,突然就哭了。"
是啊,那个教我们守法的人,最终没能守住自己的生命。
这大概是最让人心酸的讽刺。
原来最该普的法,是珍惜自己的健康法。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