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力拓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已从建设期转入系统联调阶段。
矿区铁路港口全链条实现"首矿上铁路",首船装货预计将于11月启动。
这座沉睡近30年的铁矿,终于要把第一批矿石运往中国了。

全球都盯着这船矿石,它藏着全球最大未开发铁矿的宝藏,储量足足30亿吨,露天开采的富矿比中国本土矿品位高一倍。
它难住了西方巨头近30年,力拓换了七任CEO都没挖动,却被中国企业啃下硬骨头。
这矿为啥睡了三十年?西方巨头为啥干不成?中国又凭啥能靠它打破垄断?

1997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的勘探队深入几内亚东南部的西芒杜山脉,钻芯取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里的铁矿石平均品位居然高达65%以上,有害杂质还特别少,而且都埋得很浅,几乎是露天就能开采,成本比澳大利亚那些矿山低多了。
更让人咋舌的是,已探明的储量就超过24亿吨,总资源量甚至可能超100亿吨,足够开采50年以上!

当时带队的地质学家西迪基・科内后来回忆,那会儿穿越雨林进山勘探,前后左右全是密不透风的树林。
他们只能把钻芯机用直升机运进去,每台的运输成本就超过10万美元,勘探队花了三个月才把设备全部到位。
然而谁能想到,他们花费这么多力气探查的铁矿,居然一躺就是30年。

这也难怪,这地方的地理条件简直就是“基建地狱”。
西芒杜矿区在海拔800米的山区,离最近的海岸线足足有650公里,中间全是原始热带雨林和陡峭山地,还有不少地质断层带。
要想开采铁矿,必须得建一条专用铁路和深水港口。

这可不是小工程——得挖47座隧道、架126座桥梁,总投资高达150亿美元,这在当年差不多相当于力拓全年净利润的两倍。
西方企业向来只盯着短期利润,一看到这么大的基建投入,立马就犯怵了。
力拓前前后后换了7个项目负责人,折腾来折腾去都没辙,最后只能暂时搁置。
比地理条件更麻烦的,是几内亚乱糟糟的政局和没完没了的矿权纠纷。

2008年,几内亚前总统孔戴以“力拓开发进度太慢”为由,强行收回了北部矿区的矿权,。
以色列商人斯坦梅茨通过贿赂总统夫人,只用1.6亿美元就拿下了矿权,转手就以25亿美元卖给了巴西淡水河谷,一转手就赚了15倍的利润。
要知道,当时几内亚全年的财政收入才12亿美元,这种“贱卖国家资源”的操作曝光后,引发了大规模民众抗议,项目直接被贴上了“腐败标签”,彻底停摆。

更要命的是,几内亚在这30年里经历了两次军事政变,政权换了一茬又一茬,政策根本没法连续。
每次新政府上台都要重新谈判矿权,西方企业本来就没耐心,这么一折腾更是直接退缩了。
除此之外,国际矿业巨头之间的利益博弈也让项目雪上加霜。

力拓、淡水河谷这些巨头一会儿争夺矿权,一会儿互相打官司,光是国际仲裁就拖了好几年。
而且当时全球铁矿石市场被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家垄断,他们根本不想看到新的大矿投产打破垄断格局,暗地里也在给项目使绊子。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企业总想着只赚矿石的钱,却不愿意承担基建投资和当地发展的责任,既不想建铁路港口,也不想解决当地就业和环保问题。
这种短视的做法自然得不到几内亚政府和民众的支持,项目搁浅也就成了必然。

不过好在事情在2019年有了转机,几内亚新政府上台后,决心清理资源领域的腐败,重启西芒杜项目。
这时候中国企业站了出来,由中国宏桥、韦立国际等组成的“赢联盟”中标了北部矿区,中铝、宝武集团也陆续入局南段项目。

别人觉得要挖47座隧道、架126座桥梁是“天方夜谭”,中国直接上硬核技术——国产的超大断面硬岩掘进机,一个月能挖800米,比传统方法快了40%。
12公里长的西非第一长隧道“金迪亚隧道”,西方勘测好几年都没动工,中国重新测绘、分层施工,上千名工程师轮班赶工,硬生生啃了下来。

还有高温高湿的雨林环境,工人没法长时间作业,就用无线遥控采矿车,现场人员直接减少30%,既保证安全又不耽误进度。
更厉害的是,整个基建项目从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全是中国标准,短时间里就完成了300多座桥梁和数十处隧道,这速度让力拓的高管都忍不住感叹“中国人能办成我们办不到的事”。

还有更棘手的矿权纠纷和政治难题,中国一出手就解决了。
中铝、宝武集团还有赢联盟组成的联合体,直接和几内亚政府组建合资公司,让当地保留15%的股权,还承诺把铁路、港口这些基建留给当地,带动几内亚GDP增长超25%。
更实在的是,项目里80%的工人都是当地人,还帮着建学校、修道路,解决了当地一大波就业问题。
这样一来,政府和民众都放心了,之前的抵触情绪全没了。

搞定了这些拦路虎,这铁矿重新开采,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铁矿石卡脖子”的大问题。
之前全球70%的海运铁矿都被澳巴三巨头垄断,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高价,2021年一吨矿涨到230美元,国内钢企高位接货,利润几乎被啃光。
现在西芒杜每年能稳定供应1.2亿吨高品位铁矿,品位高达65%以上,比澳矿还优质,而且每吨离岸成本比澳矿低8-10美元,这一下就打破了垄断。

按中国每年钢铁产量算,光这一项,国内钢企每年就能省下600亿元成本,相当于给全行业发了个“利润红包”。
这红包还能层层传到普通人手里,比如一台冰箱的用钢成本能降12块,一辆新能源汽车能省200块。
就连钢构建筑成本也降了,部分城市房价都有了让利空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中国终于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有了话语权。

以前都是别人定规矩,中国只能跟着买单,现在有了西芒杜这个稳定的供应源,中国就能主动推动交易模式变革,不再被所谓的“指数挂钩”牵着鼻子走。
你看,项目一官宣,新加坡铁矿合约就跌了4.2%,澳洲三大矿股市值蒸发200亿澳元,这就是实力的体现。

而且中国还把人民币结算嵌进了项目里,用人民币融资,几内亚用矿权抵押,卖矿的钱再用人民币收回,形成了闭环。
这可不只是简单的买矿卖矿,而是把非洲铁矿纳入了人民币大宗商品体系,让美元在全球资源贸易里的“镰刀”少了半寸锋芒,为人民币国际化铺了条实实在在的路。
从长远来看,这铁矿还保障了中国的工业命脉安全。

现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这些产业都离不开优质钢铁,西芒杜的稳定供应,能让咱们的产业链更有韧性,不用再担心哪天被人断供或者抬价。
而且中国这种“基建换资源”的模式,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个好榜样,不是掠夺式开发,而是互利共赢。
既帮几内亚发展了经济,又解决了中国的资源难题,还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中国接手西芒杜项目,解决的不只是一个铁矿的开发难题,更是打破了多年来西方主导的资源游戏规则。
现在看着“首矿上铁路”,11月就要首船装货,真的能感受到中国的硬实力和大格局。
这沉睡30年的非洲明珠,终于在中国的手里绽放光芒,而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资源的补充,更是战略上的主动,未来在全球产业链里,中国的腰杆只会更硬!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