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界抢娃大战!海底捞开设亲子店,疯狂抢客户,西贝有大麻烦

文/红墨

编辑/世界

抢娃成新风口:餐饮品牌的亲子赛道布局

海底捞最近把“抢娃”当成了重点,跟以前靠“变态服务”吸引顾客不一样,现在一门心思想做亲子消费里的“老大”。

以前大家去海底捞,看到的儿童区就是个小角落,放几块积木、一个滑梯就顶天了,孩子待不了一会儿就会闹着走。

现在不一样了,深圳有些海底捞门店直接拿出3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室内儿童乐园,里面有海洋球池、攀爬架,还有能互动的投影游戏,这配置要是说要收费,估计家长也愿意掏钱。

2024年《南方都市报》就报道过,深圳这家海底捞周末的时候,儿童区要排队预约,不少家长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这些年轻父母周末去海底捞,吃火锅反而成了次要的,把孩子送到儿童区,有店员专门看着,夫妻俩就能安安稳稳坐两个小时,吃顿热乎饭,享受会儿不被打扰的时光。

有位妈妈在社交平台上说,这是她生完孩子后,第一次跟老公好好聊聊天,感觉特别放松。

不只是海底捞,其他连锁餐饮品牌也跟着行动,九毛九在儿童餐里加了卡通造型的包子,西贝则直接在店里搭了小城堡。

2025年第一季度的餐饮行业报告显示,推出亲子服务的连锁品牌,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多了23%,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带娃的家庭能占一半以上。

很多人看不懂,现在餐饮生意这么难做,老板们不琢磨着把菜做得更好吃,也不想着怎么降低成本,反而砸钱在孩子身上。

毕竟孩子又不买单,花这钱值吗?其实这里面藏着餐饮行业的新逻辑,不是老板们糊涂,而是他们看透了现在家庭消费的关键。

行业困局倒逼转型:从吃饱吃好到体验内卷

要搞懂为什么抢娃,得先看看国内餐饮业这几十年的变化,其实这么多年,行业就干了三件事,现在这三条路都走不通了。

第一阶段是解决“吃饱”的问题。在父母那一辈,谁家菜分量足、价格便宜,谁就受欢迎,那时候街边的小饭馆,一大盘炒肉只要十几块,饭还能随便加,一到饭点就坐满了人。

2000年前后的餐饮统计数据显示,当时80%的消费者选餐厅,最看重的就是性价比,后来进入第二阶段,大家开始追求“吃好”。

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光要吃饱,还得吃出口味、吃个环境,于是各种特色餐厅冒出来,川菜馆、日料店、网红西餐厅,比拼谁的装修更有格调,谁的食材更稀有。

2015年的时候,网红餐厅的平均排队时间能到两个小时,大家为了拍张照、发个朋友圈,愿意花这个时间。

再后来,海底捞开启了“体验为王”的第三阶段,菜的味道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服务绝对让人难忘,一个人去吃饭,店员会在对面放个玩偶陪着;你说一句西瓜好吃,临走的时候店员能给你打包一整个。

2020年海底捞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有76%的顾客是因为服务好才回头的,这时候餐饮卖的已经不只是食物,还有情绪价值。

可到了2025年,这些路全被堵死了,口味上根本没秘密,你家酸菜鱼做得好,不出一个月,竞争对手就能从你家后厨挖来师傅,味道做得八九不离十。

有位川菜馆老板说,他花了三年研发的一道菜,别人半个月就学会了,现在只能靠降价抢生意。

环境方面更是内卷得厉害,你花50万把店装成ins风,别人就敢花100万搞成赛博朋克风,装修成本越来越高,可顾客的新鲜感就维持一两个月。

2024年有家网红餐厅,开业前花了80万装修,结果三个月后就没人去了,最后只能转让。

服务上,海底捞的模式根本学不来,它背后是一套精细到极致的管理体系,每个店员都有严格的服务流程,光培训成本就很高。

其他品牌想学,要么学不像,要么学了之后成本降不下来,最后只能放弃,到最后,整个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的僵局。

大家卖的东西差不多,服务也没区别,只能靠打价格战,一份酸菜鱼从58块降到38块,再降到28块,利润薄得像刀片,很多老板说,现在开餐厅,还不如去打工赚得多。

用户思维破局:抓住家庭消费的关键

就在大家都被困在死胡同里的时候,一些聪明的老板把目光从成年人身上移到了孩子身上,他们发现,现在中国家庭的消费决策权,早就悄悄转到孩子手里了。

你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场景:你想吃烧烤,你老婆想吃日料,俩人吵来吵去没结果,这时候你家孩子指着商场里一家有旋转木马的餐厅说“我要去这儿”,最后你们肯定得听孩子的。

在“421家庭结构”里,一个孩子有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围着,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全家去哪消费,这就是“一票否决权”。

2024年的家庭消费调查显示,有68%的家庭,周末外出吃饭的地点由孩子决定,搞定一个孩子,就等于锁定了背后至少两个,甚至六个成年人的钱包。

这笔账餐饮老板们算得比谁都清楚,海底捞卖的根本不是儿童餐,而是给父母的解决方案,那份20多块钱的儿童餐,有汉堡、鸡翅还有小蛋糕,孩子喜欢吃,但其实赚不了多少钱。

它真正的作用是“钩子”,把整个家庭吸引到店里来,只要家长坐下,点一份锅底、几盘肉,再喝点饮料,很快就能把儿童餐的成本赚回来。

而且孩子一旦喜欢上这里,下次还会吵着要来,有位爸爸说,他儿子每周都问“什么时候再去海底捞”,因为儿童区的投影游戏太好玩了。

这种复购率,是普通餐厅很难比的,不过这条抢娃的路也不好走,走错一步就可能满盘皆输。

西贝就是个例子,它很早就做亲子餐,投入了不少钱,结果今年在家长圈里翻了车,有家长反映,西贝的儿童餐是提前做好的,加热之后口感很差,而且有些食材不新鲜。

2025年3月,还有家长在儿童餐里发现了异物,这事一曝光,西贝的亲子餐销量掉了一半,家长对儿童餐的要求很简单,两个核心点:一是安全放心,必须是现做的,食材得新鲜;二是省心省力,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吃,不用家长喂。

西贝就是没做好这两点,才丢了口碑,海底捞就聪明多了,它的儿童餐都是现点现做,店员会问清楚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材。

而且儿童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看管,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监控看孩子的情况,2024年的用户反馈里,海底捞亲子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1%,这就是同时搞定了孩子和家长。

餐饮业的这场抢娃大战,表面上看是老板们在搞新花样,其实是整个行业的消费逻辑变了,以前是卖产品、卖口味,现在是看用户需要什么,然后提供解决方案。

这就是从产品思维转到了用户思维,现在的年轻父母,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压力特别大。

他们去餐厅,不只是想吃饭,更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餐厅要是能帮他们看会儿孩子,解决这个最大的痛点,他们自然愿意花钱。

未来的餐饮业,比拼的不再是菜好不好吃,而是能不能读懂消费者的需求,从海底捞的儿童乐园,到其他品牌的亲子服务,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给用户解决问题。

这种转变,不仅能让餐饮品牌活下去,还能让整个行业变得更有温度,毕竟餐饮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当餐厅能理解家长的辛苦,能让孩子开心,这样的品牌肯定能走得更远,这也是餐饮业未来的方向,用真心换真心,用服务暖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美食   亲子   海底   麻烦   大战   餐饮   疯狂   客户   孩子   儿童   餐厅   家长   家庭   老板   店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