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特朗普正在对英国展开访问,这次去主要带着三个目的。
特朗普还挺有实力的,把一盘烂棋基本下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就在特朗普访问英国的时候,英国军方开始发力了。
据报道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公开表示:如果台湾海峡爆发冲突,英国将随时准备在太平洋投入战斗。
这句话未免有些“口出狂言”了。
特朗普到访英国到底有什么目的?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英国敢如此放狠话?
7月25日,特朗普动身前往英国。
根据各家媒体披露,此行他有三个任务。
其一是和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
其二是视察他在苏格兰的私人高尔夫球场。
其三是在苏格兰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继续推进与欧盟的贸易谈判。
这些目的大多数是私人与政治兼顾。
现在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谈判结果已经出来了,欧盟基本是滑跪认输,接受了特朗普提出的条件。
7月27日,特朗普对外宣布欧盟作出三项让步。
一是欧盟承诺将从美国进口高达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
二是新增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三是扩大从美国采购军事装备。
这对特朗普而言,显然是一次对外展示“影响力仍在”的机会。
7月27日,约翰·希利带着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访问澳大利亚,并在威尔斯亲王号航母上表示,英国已经做好随时在太平洋投入战斗的准备。
他还表示称,英国将继续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通过共同演习强化备战能力,更加有效地吓阻对手。
希利强调联合演习等是威慑机制的一部分。
其实希利说的也没什么毛病,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变成了“日落帝国”,但是大国雄心还在,也可以理解。
这并不是随口而出的“外交套话”。
这是英国近年来针对台海表态中,最为清晰、最具对抗意味的一次。
这也不是孤立事件。
七月份由美国主导的多国联合演习“护身军刀-2025”在亚太展开。
参加国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9国,出动兵力超过3.5万人。
英国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参演。
这是该舰 2019 年服役后首次部署至澳大利亚水域,也是英国航母战斗群 30 年来首次在澳参与大规模联合演习。
舰载部队包括英国海军陆战队第 42 突击队(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核心两栖作战单位)、皇家空军的 F-35B 战斗机及舰载直升机部队,构成了完整的海空协同作战体系。
整体反映了英国通过军事存在强化 “印太战略” 的意图。
有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特朗普去英国,会见斯塔默究竟是为了啥?
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谈判早就谈完了,美国对英国征收10%的关税,基本不附带其他条件。
其实,英国对印太地区的介入力度,早在2021年就已开始。
当年3月,英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出“印太倾斜战略”。
目标明确:将国家战略资源由欧洲转向亚太,并强调应当在中国周边地区强化英国存在。
同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完成首次亚太部署。
这是脱欧之后,英国对外政策的一次结构性调整。
2024年10月,工党上台后,现任首相斯塔默延续该政策。
这次他批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执行第二次亚太部署任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防大臣希利敢这么放狠话。
结合特朗普访问英国,斯塔默想要进一步获取特朗普的关税豁免政策的设想。
这是建立在战略规划、军事演习与外交合作多重基础上的一种“阶段性亮相”。
这看起来就有些合情合理了。
英国并非台海当事方。
但是台湾问题被视为中美博弈的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英国自然会不遗余力地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添砖加瓦”。
之所以在这一节点发声,除了战略规划,还有现实考量。
特朗普此行谈妥了与欧盟的贸易框架,但美国对英国还有征收10%的关税。
斯塔默政府希望以战略协作为切入点,为英国换取关税上的松动。
英国此举可以理解为“提前递交投名状”。
不直接干预中美,却在对美关键区域政策上“表忠心”,争取后续议价空间。
还挺有“心机”的。
英国的战略布局看上去合理,但现实军力支撑不了这么狂的喊话。
“威尔士亲王”号虽然是英国第二艘航母,但其实际部署状态并不理想。
根据英国国防部披露的信息,英国海军 6 艘 45 型驱逐舰动力系统存在问题,其维护和升级计划被延长,早在 2016 年英国国防部就发现该型驱逐舰动力系统有故障风险。
而“威尔士亲王”号本次编队,也必须从加拿大、挪威借调护卫舰与补给舰,才能组成完整战斗群。
舰载的F-35B 本身存在航程短、载弹量小的固有缺陷,这是该机型的技术特点。
英国媒体曾报道,2021年航母远航途中,F-35B战机在印度洋上空发生故障,被迫在印度降落。
这就意味着,英国此次参与军演虽然声势浩大,但真正具备远洋持续作战能力的战力极其有限。
比较讽刺的是,在希利一番“狂言狂语”之后,他又表示英国更希望看到印太地区的所有争端都能 “通过外交方式” 和平解决。
这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先强硬后 “找补”了。
这种说法其实是双轨话术:一方面表明态度,另一方面保留回旋余地。
对外来说,这是在给美国一个配合信号。
对内来说,这是给选民、媒体和军方一个“理性克制”的解释。
可以说,这是典型的英国式处理方式:进可攻,退可守。
希利强调“英国与澳大利亚将并肩作战”。
但是澳大利亚并没有明确同步回应。
近年来中澳关系确实呈现缓和趋势,双方在经贸、气候等领域恢复并深化合作。
在中澳恢复部长级交流、签署多项经济合作协议后,澳方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更趋谨慎。
马尔斯本人在此次达尔文会谈中,并未就“台海战争”做出明确回应。
可以说,希利是单方面宣示,澳方并未同步“背书”英国的言论。
这一点对于理解英国表态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
面对台海问题,中国外交部已多次作出回应。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是破坏台海和平的根源”“国际社会应尊重一个中国原则” 等,是中国外交部在涉台问题上的常态化、核心立场,多年来始终保持一致。
相较于中国海军的发展,英国皇家海军已经不够看了。
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数量上,英国都没有资格和中国海军进行较量,更不用说出兵台海,为了美国的印太战略而战。
中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如果英国非要一意孤行,必然会付出应有代价。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