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访问英国,英国就放话,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将会介入

近几日特朗普正在对英国展开访问,这次去主要带着三个目的。

特朗普还挺有实力的,把一盘烂棋基本下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就在特朗普访问英国的时候,英国军方开始发力了。

据报道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公开表示:如果台湾海峡爆发冲突,英国将随时准备在太平洋投入战斗。

这句话未免有些“口出狂言”了。

特朗普到访英国到底有什么目的?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英国敢如此放狠话?

特朗普访英,三个目的,一个结果

7月25日,特朗普动身前往英国。

根据各家媒体披露,此行他有三个任务。

其一是和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

其二是视察他在苏格兰的私人高尔夫球场。

其三是在苏格兰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继续推进与欧盟的贸易谈判。

这些目的大多数是私人与政治兼顾。

现在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谈判结果已经出来了,欧盟基本是滑跪认输,接受了特朗普提出的条件。

7月27日,特朗普对外宣布欧盟作出三项让步

一是欧盟承诺将从美国进口高达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

二是新增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三是扩大从美国采购军事装备。

这对特朗普而言,显然是一次对外展示“影响力仍在”的机会。

英国表态:不是巧合,是策略

7月27日,约翰·希利带着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访问澳大利亚,并在威尔斯亲王号航母上表示,英国已经做好随时在太平洋投入战斗的准备。

他还表示称,英国将继续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通过共同演习强化备战能力,更加有效地吓阻对手。

希利强调联合演习等是威慑机制的一部分。

其实希利说的也没什么毛病,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变成了“日落帝国”,但是大国雄心还在,也可以理解。

这并不是随口而出的“外交套话”。

这是英国近年来针对台海表态中,最为清晰、最具对抗意味的一次

“护身军刀-2025”:英国配合的不只是嘴上的态度

这也不是孤立事件。

七月份由美国主导的多国联合演习“护身军刀-2025”在亚太展开。

参加国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9国,出动兵力超过3.5万人。

英国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参演。

这是该舰 2019 年服役后首次部署至澳大利亚水域,也是英国航母战斗群 30 年来首次在澳参与大规模联合演习。

舰载部队包括英国海军陆战队第 42 突击队(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核心两栖作战单位)、皇家空军的 F-35B 战斗机及舰载直升机部队,构成了完整的海空协同作战体系。

整体反映了英国通过军事存在强化 “印太战略” 的意图。

有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特朗普去英国,会见斯塔默究竟是为了啥?

美国和英国的贸易谈判早就谈完了,美国对英国征收10%的关税,基本不附带其他条件。

英国早有部署,亚太不是“新课题”

其实,英国对印太地区的介入力度,早在2021年就已开始。

当年3月,英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出“印太倾斜战略”。

目标明确:将国家战略资源由欧洲转向亚太,并强调应当在中国周边地区强化英国存在。

同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完成首次亚太部署。

这是脱欧之后,英国对外政策的一次结构性调整。

2024年10月,工党上台后,现任首相斯塔默延续该政策。

这次他批准“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执行第二次亚太部署任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防大臣希利敢这么放狠话。

结合特朗普访问英国,斯塔默想要进一步获取特朗普的关税豁免政策的设想。

这是建立在战略规划、军事演习与外交合作多重基础上的一种“阶段性亮相”。

这看起来就有些合情合理了。

配合特朗普外交节奏,英国的算盘并不复杂

英国并非台海当事方。

但是台湾问题被视为中美博弈的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英国自然会不遗余力地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添砖加瓦”。

之所以在这一节点发声,除了战略规划,还有现实考量。

特朗普此行谈妥了与欧盟的贸易框架,但美国对英国还有征收10%的关税。

斯塔默政府希望以战略协作为切入点,为英国换取关税上的松动。

英国此举可以理解为“提前递交投名状”。

不直接干预中美,却在对美关键区域政策上“表忠心”,争取后续议价空间

还挺有“心机”的。

战略目标和军力现实之间,有一道鸿沟

英国的战略布局看上去合理,但现实军力支撑不了这么狂的喊话。

“威尔士亲王”号虽然是英国第二艘航母,但其实际部署状态并不理想。

根据英国国防部披露的信息,英国海军 6 艘 45 型驱逐舰动力系统存在问题,其维护和升级计划被延长,早在 2016 年英国国防部就发现该型驱逐舰动力系统有故障风险

而“威尔士亲王”号本次编队,也必须从加拿大、挪威借调护卫舰与补给舰,才能组成完整战斗群。

舰载的F-35B 本身存在航程短、载弹量小的固有缺陷,这是该机型的技术特点。

英国媒体曾报道,2021年航母远航途中,F-35B战机在印度洋上空发生故障,被迫在印度降落

这就意味着,英国此次参与军演虽然声势浩大,但真正具备远洋持续作战能力的战力极其有限。

希利的“硬话”背后,夹着“软话”

比较讽刺的是,在希利一番“狂言狂语”之后,他又表示英国更希望看到印太地区的所有争端都能 “通过外交方式” 和平解决。

这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先强硬后 “找补”了。

这种说法其实是双轨话术:一方面表明态度,另一方面保留回旋余地。

对外来说,这是在给美国一个配合信号。

对内来说,这是给选民、媒体和军方一个“理性克制”的解释。

可以说,这是典型的英国式处理方式:进可攻,退可守

澳大利亚态度耐人寻味,英澳并肩并非铁板一块

希利强调“英国与澳大利亚将并肩作战”。

但是澳大利亚并没有明确同步回应。

近年来中澳关系确实呈现缓和趋势,双方在经贸、气候等领域恢复并深化合作。

在中澳恢复部长级交流、签署多项经济合作协议后,澳方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更趋谨慎。

马尔斯本人在此次达尔文会谈中,并未就“台海战争”做出明确回应。

可以说,希利是单方面宣示,澳方并未同步“背书”英国的言论。

这一点对于理解英国表态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

面对台海问题,中国外交部已多次作出回应。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是破坏台海和平的根源”“国际社会应尊重一个中国原则” 等,是中国外交部在涉台问题上的常态化、核心立场,多年来始终保持一致。

相较于中国海军的发展,英国皇家海军已经不够看了。

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数量上,英国都没有资格和中国海军进行较量,更不用说出兵台海,为了美国的印太战略而战。

中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如果英国非要一意孤行,必然会付出应有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财经   英国   台海   冲突   澳大利亚   美国   航母   亲王   目的   欧盟   战略   亚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