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科技这些年蹭蹭往上窜,总有些国外声音爱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上找茬儿。
尤其是日本和美国网民,抓着天宫空间站里一杯水和福建舰上歼-35起飞没挂武器的照片,就大肆宣扬什么造假啊、弹力不够啊。这俩事儿听着新鲜,实际上就是对科学和军事常识的误读。

2022年6月底,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王亚平他们演示液体在微重力下的行为,一杯水稳稳贴在杯壁上,没像电影里那样满舱乱飞。这段视频传到海外,尤其是日本的X平台和YouTube,立马炸锅了。
一堆网民直呼“不科学”,说太空零重力水必须飘啊,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待着?这不就是地面拍的道具吗?甚至有人拉上老掉牙的阿波罗登月阴谋论,硬说中国空间站是摄影棚里拼出来的。
东京有用户发帖,截图圈红水杯,配文“天宫实验漏洞百出,水面太平了,肯定假的”。大阪那边也跟风,评论区几百条互动,基本都觉得这是中国在吹牛,忽略了微重力环境的物理规律。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对太空液体行为的无知。空间站轨道高度400公里左右,每秒7.6公里速绕地球,重力加速度只有地面的万分之一,不是完全零重力。
水在这种环境下,主要靠表面张力管事儿。水分子间吸引力让它抱团成最小表面积的形状,球形或贴壁状态。杯壁的润湿作用再一帮忙,水就牢牢黏住,不会随便洒出来。航天员用吸管或轻压杯底,水还能顺着壁爬上来喝。这不是中国独创,早就在国际空间站验证过无数次。
NASA的实验视频里,宇航员捏水球、搭液桥,现象一模一样。2022年7月,中国科协在知乎上直接回应:杯子固定在桌上用撕拉扣或螺纹,实验前就准备好,避免飘走干扰演示。要是看完整视频,王亚平拿起杯子推一把,它照样飘起来旋转,哪来的假?

日本网民的质疑,部分源于对中日关系的敏感,加上媒体报道偏向负面。像NHK那种公共广播,报道时总爱强调“风评受害”,却很少科普科学原理,导致误解发酵。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发言人安德烈亚斯·许茨看过视频,说没发现任何造假迹象。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国航天研究员Molly Silk更直白:中国没必要伪造这种视频,风险太大收益太小。到2022年底,这波热议基本消停,但2025年6月神舟二十号上站,又有旧视频重提。评论区吵翻天,可专家重申:物理定律不骗人,阴谋论才站不住脚。

转到福建舰这边,2025年9月22日,海军公布测试视频,东海海试中歼-35从电磁轨道弹射起飞,机身干净溜溜,没外挂导弹或副油箱。一加州用户贴视频帖:“空身弹射,说明电磁器功率不够,拖不动满载。福特级早玩转了。”评论区上百条,有人比F-35C,说中国为什么不挂武器实战?
这误读的核心,是没搞懂五代机隐身设计的铁律。歼-35跟F-35C、苏-57一样,武器塞内置弹舱,翼下外挂会让雷达反射面暴增几十倍,从隐身变靶子。歼-35舱里能塞6枚霹雳-15,射程400公里,还能混装霹雳-10格斗弹或鹰击-21反舰导弹,火力不输。
美军F-35C弹射时也内置为主,只有“野兽模式”特殊任务才外挂,牺牲隐身换负载。央视军事频道早证实,福建舰电磁系统支持歼-35满油满弹起飞,2.1秒加速35吨机到280公里/时,比福特级快40%,对机体损伤小。
为什么视频里不挂?测试阶段优先验证适配性和可靠性,挂载复杂化操作风险。2025年9月测试还包括歼-15T和空警-600,证明系统兼容多型机,从轻型无人机到30吨预警机,一网打尽。

美国网民的反应,夹杂着对中美海军差距缩小的焦虑。福特级EMALS故障率高,每400次弹射坏一次,远超合同要求。中国用中压直流供电,故障率不到0.2%,模块化设计换件只需4小时。外媒从震惊到承认:福建让中国海军追平电磁技术。
USNI News说,这是美海军外唯一电磁弹射航母,测试显示多机型兼容。日本防卫省评估也认可实力,但网民在X上转发视频,结合空间站旧事儿,说中国宣传水分大。
军事博客指出,这些质疑多源于对五代机误解,热度很快就降了。说到底,这就像看电动车起步不带油门,就说电池弱——忘了设计初衷是高效隐秘,不是街头飙车。

这两桩事儿搁一块儿看,其实反映出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的阵痛期。空间站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起步,2022年7月问天、10月梦天对接,T型构型稳跑多年,数百实验如材料暴露和生物培养。福建舰排水8万吨,三条电磁轨道,常规动力但效率高,避免福特级核电依赖的故障。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