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方志故事——清代在广西最痴迷修地方志的人,五年四志

广西现存在世的各地旧地方志,即是指民国以前的那些地方志,以清,民时期为多见,明代的寥寥,明以前的则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天灾,人祸等,自然保存不易的原因,基本都佚失于史了,只是在一些文献中才得知曾经有过。

现在明,清,民时期的地方志,比其他时期的存留多,除了说历史年代相对较“近”,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编修地方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朝廷把修地方志作为地方官员政务工作内容之一来安排,还专门颁发相关的政令来规范修地方志的工作,并且,修地方志的好与坏,还作为官员政绩考核项目之一。

像明代永乐皇帝,为了集天下“文”之大成,集中人力物力修《永乐大典》,就需要各地提供相关的地方文史材料,所以令天下修志;清康熙帝知道入主中原不易,为了更好的了解地方,管理天下,效仿前朝永乐,开启了编修集大成书的国家级文化工程——《大清一统志》,其中就下发颁令,召令,规范各地修地方志相关事宜,同时也是为了解各地民情,地情;民国时期,天下改制,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政府也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正视各地人文历史,寻找经济发展之路。

正是在几代官方的强力支持下,各地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修地方志的高峰。像在广西,存留下的二百八十余种明,清,民时期地方志,认真归类总结,其实就很好的反映了这几个历史时期的修地方志情况。

同时,也是在官方的支持下,很多到地方任职的,并且有能力,有这个想法的官员,也就积极的:“为官一任,修志一方”;在地方任期内主持,组织参与编修地方志。

其中更涌现出很多“天选修志人”,“修志达人”。

像之前写过一篇《广西人文:方志故事,那些在广西修地方志修“上瘾”的天选修志人,谁修得最多》就介绍有几个在广西任职地方知县的时候,参与修过好几本地方志,达到了“在官几任,修志几方”的境界。如:

夏敬颐(?—1897),字养泉,江西新建人,他在广西历任鬰林直隶知州,百色直隶厅同知,浔州知府,参与了光绪《浔州府志》,光绪《贵县志》,光绪《广西通志辑要》。

羊复礼(1840—1892),字乾生,号心梅,又号辛楣,浙江海宁人。他在广西任镇安知府,参与了光绪《镇安府志》,光绪《广西通志辑要》。

全文炳(生卒不详),字墨村,江西金溪人,他先后任平乐知县,贺县知县,鬰林知州等职,在任上都主持编修了当地的地方志,光绪《平乐县志》,光绪《贺县志》,光绪《鬰林州志》。

但近日闲翻地方志,发现,还有人比他们更热衷于修地方志,更热衷于:“为官一任,修志一方”,对修地方志达到了狂热痴迷的地步,五年间就参与,主持编修了四版地方志。

这就是四川蓬溪人,林光棣。

一个四川人,怎么就到了广西,并积极的编修地方志呢?

这就得从林光棣中举说起了。

林光棣(生卒不详),字桐轩,在嘉庆三年(1798年)的时候,他到成都参加戊午科乡试,这一年蓬溪县的乡试成绩不错,同县有四人中举,一时成为地方的科举佳话。四人中,有两人后来继续进京考试,后来都分别中了进士,而另两人则选择由此入仕,并且都分发到广西任职。

其中林光棣到分到了广西西林县任知县,由此开启了他的广西职官生涯。

至于林光棣到广西任职的具体经历,史籍中记载比较少,特别是嘉庆年间到道光初这二十余年间,只知道期间他在西林县做过知县(中间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署任永福县知县),其他则已查不到。

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史籍才又找到他的记载,这一年,他调任到广西庆远府的天河县任知县。他刚到天河县的时候,地方正好在做一件地方大事,即编修《庆远府志》。

前面说过,在明清时期,地方编修地方志是一件重要的政务工作,庆远府作为府一级的行政(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地级市),《庆远府志》包括辖下各州县的内容,他作为辖区内的一一个县地方领导,自然也加入其中,并负责他编修,统筹他所在的天河县的内容。为了访及资料,自然就游过天河的山水,今天天河街北的含乐岩,就是因他而得名的,岩上的“含乐岩”三字即出自他手。

所以,道光六年(1826)成书的《庆远府志》成为了他参与编修的第一本广西地方志,由此,他以“督修”的身份,正式接触到了修地方志的工作。

正是参与《庆远府志》的编修工作,林当棣注意到,天河县自唐初置县,到清道光年,都没有本地的地方志存留,于是,他借着府志的编修,也顺便按“县志”的规范要求,组织安排本县的文士贤达,整理资料。

最后,由他整理,作了两份大同小异的志稿,一份按附属稿的规范,上交给当时庆远府修府志用,一份则作为本县志稿留存。

也正是他作为天河县部分的最后整理,最后在《天河县志》里的主修工作人员,也就只有他的名字了。

这也是天河县开创性第一本地方志,也是林当棣为“主修”整理的第一本地方志,参与的第二本广西地方志编写工作。

道光七年(1827年),林光棣调任桂林府永福县任知县,这其实是他第二次到永福县任职,第一次是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时候,他曾“署任”永福知县(类似于代理,临时),虽为“署任”,但他还是为永福县办了不少实事的,修文武庙,修县署等等。

也正是这样的政绩表现,他才得到升迁,正式调去天河县的,这时隔几年,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永福县,自然会为县里做更多的事情,史籍记载:善政尤多。。。。

但他回到永福县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地方志。因为他已经熟悉了修地方志的工作,加上永福县上一版地方志已经四百余年前的事情了,于是,趁着工作的热情未散,他又组织起永福本地的文士贤达,开始了《永福县志》的编修工作。

到道光八年(1828年)秋,《永福县志》基本完稿,他就开始找人写序,除了找他参与的前两本志书相关的,熟悉一点的人写序外,他还请来正在乡里休养的陈继昌帮写一序。陈继昌可不是一般人,是广西最后一位,也是科举时代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这也是广西为数不多的,得到“状元”这样的人物写序的地方志了。这也是林光棣参与编修的第三本广西地方志。

道光九年(1829年),同属桂林府的,离与永福县不远的修仁县知县因故出缺,上级调林光棣去“署理”修仁县,他到县的第一件事,同样是搞修地方志的工作。

毕竟几年以来,他最重要的事,连换数地,不是在修志,就是在修志的任上,事情比较有连贯性,更重要的是,他每一任离职之前,刚好完成当职的修志工作,所以,一到修仁县,就查问起县里与地方志有关的事情。

自然的,修仁县也没找到旧志,有着修地方志的基本需求,于是,林光棣再一次组织起新一轮的修志工作,并于第二年成书。

这也是他参与的第四本广西地方志。

也就是他的痴迷与执着,为后人留下几本非常宝贵的地方历史记忆,这也算是一个编修地方志的传奇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地方志   永福县   广西   嘉庆   永福   光绪   天河   县志   知县   清代   人文   地方   故事   历史   方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