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0月10日晚间,朝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压轴武器就是朝鲜火星-19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9是朝鲜最新和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他们战略打击主力和骨干。
根据外界的资料,朝鲜在2024年10月31日首次试射成功火星-19固体洲际弹道导弹。西方防务观察家推测,朝鲜可能会用火星-19替代火星-17液体洲际弹道导弹,实现战略打击力量的升级换代。
【朝鲜公开火星19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外界参照火星-19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的11轴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推测其长度大约30米左右,直径超过2.5米,发射重量或达到100吨。
这些数据已经超过了中俄洲际弹道导弹,比如九三阅兵上亮相的东风61,已经是我国公开的最先进最大的机动式固体火箭洲际导弹,但也仅仅使用8轴特种车。
相比火星19的11轴特种车,东风61的底盘整整少了3轴,前者弹体长度必然要长一大截,重量更是超出东风61数十吨。
因此火星-19也是全球最大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放眼全球与之最为接近的是中国力箭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后者长度为30米,直径为2.65米,发射重量为135吨。
火星-19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采用碳纤维制造,以降低重量,增加射程。
【火星-19在2024年10月底进行首次试射】
外界推测火星-19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为15000公里,从朝鲜最西端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纽约距离为11000公里,考虑到机动变轨,投掷重量等原因,朝鲜将放大射程指标也可以理解。
还有就是朝鲜在核弹头、分导式弹头运载器等关键部件小型化方面可能还是有差距,这些都会要求导弹提高射程,以便把更重的载荷投掷到目标上面。
朝鲜在2024年曾经宣布试射成功多弹头制导系统,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因此外界认为火星-19可能是朝鲜第一种采用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朝鲜面临美韩沉重的军事压力,在常规作战能力方面难以挽回劣势,只能依靠战略打击力量抗衡。这样朝鲜战略打击力量终极目标便是抵达北美,威慑美国。
考虑到自身经济技术实力有限,因此朝鲜洲际弹道导弹项目一般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射程到达,例如火星-15、火星-18导弹都是这样的导弹。
前者是朝鲜第一种能够抵达北美大陆的洲际导弹,由于采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之前需要加注燃料,面对美军强大的信息-打击体系,战时生存能力堪忧,所以朝鲜发展了火星-18。
(火星15是朝鲜首枚抵达北美的导弹)
(火星-18是升级换代型号)
第二步就是建立有效威慑,美国已经在阿拉斯加等地建设反导阵地,部署GBI反导拦截弹。
外界认为2020年美国反导体系至少可以拦截“数十枚弹头”的攻击,这样朝鲜导弹就需要配备分导式多弹头,以便提高攻击能力,建立有效威慑。
分导式弹头意味着导弹载荷更大,导弹相应也要加大。
因此朝鲜研制了火星-17,火星-17同样是液体导弹,只能解决有无,分导式多弹头研制成功之后,朝鲜随之研制了火星-19替代火星-17。
(火星-17代表朝鲜初步建立了对美有效威慑)
不过火星-19庞大的尺寸也带来机动性能不便的问题,火星-19采用了11轴导弹发射车,整车长度超过30米,重量数百吨,这样庞然大物对于道路、桥梁、隧道等要求极高。
朝鲜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在这样地形环境之中,火星-19进行机动非常困难,美军只需要盯住少数关键节点,就能发现火星-19的动向,然后摧毁这些关键节点就能限制火星-19的机动。
因此外界认为火星-19的发射方式可能是洞库掩蔽,战时冲出,抵达预设阵地迅速发射导弹,然后撤回。
无论如何,朝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实力有限的情况下,研制出火星-19这样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