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饮酒35年,肝脏却无大碍,医生:他这4个习惯,值得学习

清晨的社区广场上,王大爷照例晨练,他操着一口京片子打趣着邻居:“岁数大啦,肝脏还倍儿精神!”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外表普通的70岁老人,其实饮酒已达35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年他体检肝功能始终稳定、无明显损伤

去年,王大爷带着一沓检查报告去医院复查,医生翻着翻着,忍不住问:“老王,您保养得真不错,日常都怎么做的?”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旁人围观。

似乎在很多人观念里,年过六旬,还爱“喝两口”的老年人,肝脏健康多少都有点问题。然而,王大爷却成了“反例”。到底是什么让他“逢查必安”,甚至让医生也称道?他的哪些生活习惯,能让肝脏“负重”多年依然坚挺?

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我们日常护理肝脏被忽略的细节?带着这些悬念,咱们一起来揭开答案,看看王大爷的“肝脏保卫战”究竟赢在了哪。

饮酒与肝脏:究竟有多危险?医生这样说

在世人固有看法中,长期饮酒是慢性肝病的头号杀手。中国肝脏疾病年发病率据《中华医学杂志》统计,逾9000万中国人患酒精性肝病,每年因酒精相关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致残致死率不断攀升。

饮酒主要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功能;乙醇在肝脏分解,会生成大量乙醛,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能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炎症、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但也不是所有饮酒者都“一杯入肝,两眼泪流”。医学研究显示,同样饮酒,有人肝功能急转直下,有人却多年无大碍。其实,肝脏的代谢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饮食、作息、运动、心理等,都是重要调节砝码。

以王大爷为例,医生发现他虽然饮酒不断,但 四个小习惯让他的肝脏“幸运地避免了很多陷阱”。这也是对很多中老年人最具参考意义的地方。

坚持这4个习惯,王大爷的肝脏安然无恙

严格控制饮酒总量,从不贪杯

王大爷35年来始终把握“一天不超一两”的底线,逢年过节也从未放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等于50ml白酒。

王大爷的“量力而行”,实际上让乙醇对肝脏的毒性降到最低。权威数据表明,酒精摄入每减少10克/天,肝癌发病率下降12.5%

饮酒从不空腹,注重高蛋白伴酒

王大爷每次饮酒前都会先吃一口“干粮”,无论花生、鸡蛋还是豆制品,高蛋白、健康脂肪的搭配,有助于减缓酒精吸收,缓解肝脏负担。

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空腹饮酒肝细胞损伤风险提升2倍;而与蛋白质食物同服,血液中乙醇浓度峰值可延后45分钟,肝脏解毒压力明显减轻

爱运动、讲作息,肝脏强健并非偶然

王大爷保持每周3-5次有氧锻炼,适度快走、太极拳是他多年习惯。适度运动不仅促进肝脏血流、降低炎症,还能调节体重,据北京协和医院2020年研究,体重指数每下降2个百分点,脂肪肝风险降低14%

此外,他始终坚持早睡早起,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为肝脏夜间自我修复提供了充分机会。

年年体检,及时发现隐患

比起很多侥幸心理的同龄人,王大爷极重视体检。每年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B超“一个不落下”,发现微小异常就主动调整饮酒习惯。

这让潜在风险有苗头就能“掐灭”。临床数据也指出,规律体检将肝癌早期发现率提升9.3%,肝病致残率降低17%

这样调整,喝酒也能尽量保护肝脏

医生提醒,如果你像王大爷一样,有饮酒习惯但又担心肝脏健康,不妨参照他的做法:

永远量力而行,不逞一时之快;无论聚会还是自饮,都需牢记每次饮酒的安全上限;伴餐优先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豆腐、坚果,远离油炸、腌制重口;坚持有规律运动和睡眠。哪怕只是每晚快走20分钟,也远比“喝酒后瘫在沙发”要强百倍。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第837期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科普手册2020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科普手册2020

《酒精摄入与肝损伤风险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肝脏健康与运动干预》中华预防医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养生   肝脏   老人   习惯   医生   酒精   健康   肝功能   损伤   肝癌   乙醇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